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2025年05月18日21:42:21 育儿 1557

很多人都觉得,哭,是一件“丢人”的事。

“这孩子怎么一有事就哭?”

“男孩子哭什么哭?”

“这么大了还哭,羞不羞?”

于是我们慢慢学会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软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

而那个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泪的孩子,总能收获一句:“你真懂事。”

可是,长大以后,那些“爱哭”和“不哭”的孩子,真的不一样了。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 天天要闻

一:爱哭的孩子和不哭的孩子,长大后有啥不同?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①情绪表达不一样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就是很自然地表达情绪?

不高兴了会说、不舒服会抱怨,难过了就哭一哭。他们的感受,总是能被别人看到。

他们不是“情绪化”,只是情绪流动得自然。

他们从小就知道,表达是安全的,是被允许的。

而那些从小不哭的孩子呢?

很多时候不是没感觉,而是太习惯憋着。有事也不说,脸上没表情,问了只回一句“没事”。

不是没事,是不敢说。

小时候,他可能被教会了:表达会带来麻烦,哭出来会被骂。

他学会了扛,扛着扛着,就连自己是不是难过,有时都分不清了。

②人际关系不一样

爱哭的孩子,更容易靠近别人。他们愿意讲心事,也敢寻求帮助。

你会觉得他们“通透”、真实,有情绪但不压抑,偶尔敏感但很真诚。

他们的亲密关系里,情绪交流是流动的,他们会说“我不开心”,也会说“你这样让我难受”。

这其实是很珍贵的能力。

而不哭的孩子,长大后在人群中总显得有点“安静”。

不是冷漠,是不懂怎么打开自己。他早就习惯了,一个人消化一切。

别人以为他“独立”,其实他只是,从来没学会怎么表达情绪,更别说怎么接受安慰。

他不是不需要,只是不敢开口。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 天天要闻

③面对压力时反应也不一样

遇到压力,有人会大哭一场,有人发脾气,有人倾诉。

看上去好像“情绪失控”,但这种外放,其实反而有助于恢复。

他们哭一哭、说一说,就好了,不容易积压。

可那些习惯不哭的人,压力来的时候,只会更安静。

别人觉得他们“太能扛”,但他们知道,自己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了。

他们不会说“我撑不住了”,连“我累了”都说不出口。越难受,越沉默。

有时候,连自己都骗,说“我没事”。

但身体开始出问题,睡不着、焦虑、胃痛……其实早就不是“没事”了。

④心理状态,慢慢拉开差距

一个能哭的孩子,情绪是流动的,受了伤也能愈合。

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可能从不喊疼,但却一直在硬扛。

他看起来坚强,内心却在一点点塌陷。

他总在对自己说:“不能哭、不能错、不能麻烦别人。”

可人生这么长,情绪那么多,如果从来不说出来,早晚会被堵在心里,压成一种说不清的疲惫和孤独。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 天天要闻

二:为啥有的孩子爱哭,有的孩子不哭?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性格不同吗?有人外向点,有人内敛点,哭不哭,有啥大不了?

其实,差别不在哭,而在“被允许哭”。

①愿意哭,是因为信任环境

孩子一出生就会哭,饿了哭、疼了哭、害怕也哭。

那是他们最本能的表达方式。

如果这个孩子愿意哭,说明他觉得:我哭了,有人会管我、会安慰我。

有人拍拍他说:“没关系,我在。”

他就会学会:原来我的情绪,是可以被理解的,我可以难过,也可以被接住。

这种体验,会变成他内心最早的安全感。

长大以后,他也就更容易拥有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关系。

②不哭,是被“教会”不该哭

可不是所有孩子,都这么幸运。

有些孩子,从很小就知道:哭是没用的,甚至会被骂。

“哭什么哭?”

“再哭,我就不理你了。”

他们不是不难过,只是被训练成了“不哭的样子”。

一次次被否定后,他学会了闭嘴,学会了强忍。

这不是坚强,是害怕。

害怕情绪被看见会被嘲笑,害怕表达了反而更难受。

于是他收起情绪、收起眼泪,也收起了“请求帮助”的勇气。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 天天要闻

③孩子怎么表达,取决于大人怎么回应

孩子到底会不会哭,其实跟性格关系不大,和大人的反应关系更大。

我们可以想一想:

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我们是蹲下来安慰,还是嫌他“烦”?

孩子委屈哭了,我们是说“我知道你难受”,还是说“别哭了,这么点事就受不了”?

这些反应,在悄悄告诉孩子:你能不能哭,你哭了会不会被听见。

被允许哭的孩子,不一定是被宠着长大的,但一定是被理解过、被看见过。

哭的时候,有人抱抱他说“没事,你哭一会儿吧”。

这样长大的孩子,更懂得照顾自己情绪,也更懂得安慰别人。

而那个不哭的孩子呢?

也许一直被夸“懂事”,但懂事的背后,是他早早学会了收起自己的需求。

他不哭,是因为知道:一旦情绪露出来,可能就没人接受、没人理会,甚至会被抛弃。

一个孩子哭,也许只是因为当下真的委屈;

可如果他的眼泪,每一次都被逼回去、压下去,那些哭不出来的情绪,就会一点一点沉到底下。

最后变成沉默、压抑、还有一种深深的不被理解的孤独感。

写到这里,我想说:

如果你也是那个,从小被夸“懂事”的孩子,;

如果你也曾习惯了“忍着”,不哭、不说、不麻烦别人。

那你要知道:不是你没情绪,而是没人教你,怎么处理它。

也许你已经很久没哭过了,但这不代表你不需要哭。

眼泪不是懦弱,它只是你告诉世界:“我累了、我需要一点温柔。”

哭出来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你值得被听见,也值得被安慰。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老了被子女疏远别着急!3个智慧方法,让孩子主动回归尽孝 - 天天要闻

老了被子女疏远别着急!3个智慧方法,让孩子主动回归尽孝

人到中年,曾经拼搏的身影渐渐收敛,膝下传来孩童的稚嫩声音慢慢变成手机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发觉,原来家也会变得寂静。朋友聚会吃饭,总有人苦口叮嘱:“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别太操心。”“我们小时候爸妈都管得紧,如今轮到自己被落在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 天天要闻

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娃,与忍着不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很多人都觉得,哭,是一件“丢人”的事。“这孩子怎么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么哭?”“这么大了还哭,羞不羞?”于是我们慢慢学会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软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个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泪的孩子,总能收获一句:“你真懂事。
经常说4句话,孩子的学习效率远超同龄人 - 天天要闻

经常说4句话,孩子的学习效率远超同龄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个80后宝妈~ 家有12岁儿子,在科学养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区邻居李姐家搬家,我没事就过去帮忙。 李姐的女儿去年考上重点高中了,她把闺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这4个细节里 - 天天要闻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这4个细节里

(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01要说这当父母的,谁不盼着自家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过得好?可是这“好”字背后,学问大着呢。我年轻的时候,也琢磨过,是不是给孩子报最贵的辅导班,买最新的玩具,就是顶好的教育了?后来看着身边人、身边事多了,才
我们生孩子究竟是为什么? - 天天要闻

我们生孩子究竟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触及生命本质的追问,在不同维度会折射出彩虹般的答案。或许我们可以像中医观察脉象般,细细触摸其中流转的层次:阴阳相推的天地道二十四节气在母亲子宫里轮回,脐带缠绕着人类三十八亿年的基因长河。当新生命叩响世界,是碳基生命最古老的诺言——以
女子先兆流产后请假,公司用一个理由把她开除…… - 天天要闻

女子先兆流产后请假,公司用一个理由把她开除……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请假,也是职工的正当权益。如果用人单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不批准职工的请假,然后再以旷工为由将职工开除,这样的做法合理吗?“先兆流产请假,单位不批准还开除” 法院判了闫女士在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多年,并签订有劳动合同。闫女士怀孕后身体不适,经医院确诊为先兆...
和孩子的“缘分”不到2个月,女子9年内4次流产 - 天天要闻

和孩子的“缘分”不到2个月,女子9年内4次流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来舒 李月如 产科病房里,33岁的阿俞(化名)紧紧攥着B超单,指尖在“胎心搏动正常”的字样上来回摩挲。泪水模糊了镜片,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九年间四次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