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明星企业轰然倒下!百度在湖北的总代理商——武汉世纪百捷,正式宣告破产。
一纸公告,终结了这家年营收接近20亿元、曾服务整个华中市场、员工数超过1000人的百度核心代理商的辉煌历史。
从“百度营销的中流砥柱”,到走上破产清算的路,这转变实在太快,快得让人猝不及防。
一则破产公告,震碎一地“代理梦”
7月初,武汉世纪百捷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未来半年内完成破产清算程序。
消息一出,不少广告圈从业者第一时间发出惊呼:“百捷?那可不是普通公司啊!”
没错,作为百度在华中地区的区域总代理,百捷的体量和地位曾是无数地方代理商羡慕的标杆。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正值中国互联网广告井喷的前夜。彼时的百度如日中天,各大区域代理一票难求。百捷抢下湖北区域后,靠着早期流量红利、百度品牌背书、强力销售团队,迅速在中部市场站稳脚跟,一度成为百度系统内最赚钱的地区代理之一。
根据官网介绍,百捷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华中,业务辐射全国。公司年产值逼近20亿,团队人数一度突破千人,号称“百度营销第一梯队”。
谁能想到,这样一家公司,说破就破了?
百度代理商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
回头看,百捷的倒下并不是一个孤例,而是一个信号——“百度代理模式”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私域流量爆发、平台型广告产品变化巨大之后,传统“区域总代+地推+客户经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难吃到蛋糕了。
说白了,广告主现在更愿意直投平台,品牌方也更偏向自己组建投放团队,用DMP、CDP等数据工具做精准营销,“找代理”的刚需,在快速下滑。
另一方面,百度自身也在调整。
近年来,百度持续推进“直营化改革”,核心关键词:减少代理、提升直控。尤其是2022年以来,不少地区的代理名额不再续约,更多业务转由百度自营销售团队对接。
代理商被架空了,客户被平台“抢走了”,利润也就越来越薄了。
而对像百捷这样的老牌总代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转型太难了。
你想啊,从“包揽华中大盘”的区域巨头,忽然要砍掉传统线索业务、缩减团队结构、重新适应短视频和私域逻辑,哪有那么容易?
它们本身就“太重”了,太依赖原有的百度体系,换轨道成本高,掉头又慢。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真的完蛋
虽然百捷多年营收数字亮眼,但这类代理公司的商业模式,很多时候靠的是高周转+高投入+预付款制,现金流一断,就非常危险。
比如:
- 客户先欠款跑了,平台那边要先垫付;
- 广告投放量骤减,销售提成跟不上,人员激增变负担;
- 百度政策一变,要重新保证金、进货价涨了,利润就没了。
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百捷近年来经营成本剧增,加上整体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现金链早已捉襟见肘。
事实上,早在2023年底,就有部分业内人士爆料百捷开始“控制发薪”、裁员收缩、部分客户投放不续费……只是直到今天,这个“冰山”才彻底露出水面。
很多代理商表面光鲜,背后可能早已是负债经营、透支烧钱。
不是百捷太差,是整个生态变了
如果说这几年哪些行业是“被平台打败的”,那百度代理体系绝对在列。
过去靠“客户资源+本地化服务+平台对接”能活得风生水起,现在只剩价格战。
你不是最低CPC?客户不要你。
你不给返点、不垫预算?客户跳槽。
你不给返现或优惠?直接去找百度官方渠道开账户了。
原来的业务壁垒,被平台和数据打穿。
而且百度自己也在变:AI、自动化、智能投放……代理商根本插不上手,客户直接自助开户、自助托管。
这就很残酷——代理越来越不被需要了。
一家破产,千家焦虑
百捷的破产,给整个“区域代理圈”提了个醒:
靠吃平台流量红利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再大的代理商,只要绑定的是平台,就没有绝对安全感。平台一句“取消合作”,你可能就凉了。
接下来,那些还活着的代理商要怎么选?
- 一种是继续深耕本地服务、探索数字化转型,做咨询、代运营、内容、私域、短视频等方向;
- 一种是躺平收缩,变小公司,“苟”到下一个风口;
- 还有一种是主动转型,脱离平台依赖,自建品牌、自做产品,走出代投代销的老路子。
但无论哪种,都很难。百捷都倒了,还有谁不焦虑?
百度湖北总代破产的消息,不只是一个公司倒下,更像是一声警钟:
那一代靠“平台吃饭”的广告公司,要么转型,要么清算。
从百捷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代理模式的真实宿命——靠平台崛起,最后也可能被平台吞没。
你觉得,这波只是个案,还是开端?
未来代理商还有出路吗?百度会不会彻底“直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