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025年04月01日14:13:09 科学 1064

在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历程中,永动机的构想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却又充满争议的话题

而对分子热运动的研究,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微观世界的新窗口。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天天要闻


1827 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花粉在植物受精过程中的作用时,意外发现了花粉微粒呈现出不规则的运动。

这一发现,后来被正式命名为“布朗运动”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天天要闻

永动机,这个看似美好的梦想,从理论上可分为两大类,但它们都与重要的科学定律背道而驰。第一类永动机试图在不消耗任何能量的情况下,持续对外输出功率

这种设想明显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该定律表明,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在不同形式或物体之间进行转化和转移,且总量保持不变。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天天要闻


曾有人设想一种装置,中间有个轮子连接着多个重物,期望通过轮子转动使重物在特定轨道中不断运动,以实现永动机的持续运转。但实际情况是,轮子两侧的力矩相等,根本无法实现永恒转动

这个结果给那些追求第一类永动机的人带来沉重打击,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的不可违背性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天天要闻

第二类永动机则打算在没有温度差的条件下,从自然界的海水或空气中不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尽管这种想法看似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实则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指出,“热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也强调,“不可能从单一热源提取热量并将其完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例如,有人曾设想制造一种机器,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无限制地吸收热量,并将其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其他设备。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天天要闻


然而,在热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无法避免的能量损耗,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持续运转分子,作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其热运动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奥秘分子热运动的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由原子组成,在热能的作用下,它们在空间中自由碰撞、交换能量和动量,形成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和速度分布。这种热运动是物质热性质的基础,决定了物质的许多特性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天天要闻


热膨胀现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进而导致物体的体积膨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时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隙。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主要表现为斥力;当距离增大时,则表现为引力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所以气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容易被压缩。液体分子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无规则振动,因此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不易被压缩。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天天要闻


固体的分子间隙极小,作用力又很强,固体分子只能在固定位置附近进行无规则振动,这使得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且难以被压缩。分子能够持续进行无规则运动,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具有能量,即机械能。从微观角度看,每个分子都因拥有能量而处于运动状态。

单个分子的运动遵循力学规律,而大量分子的集体运动则遵循统计规律,表现为无规则的运动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看似静止的物体,其内部的分子也在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运动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天天要闻


比如,桌上的一杯水,水分子在杯内不断地运动、碰撞。永动机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虽然都涉及“运动”,但二者在本质上有极大的区别。永动机的核心在于“做功”,它追求的是在没有外部能量输入或仅依靠单一热源的情况下,能够持续不断地对外输出功。

比如,一些人设想的永动机模型,期望通过某种特殊的装置或原理,让机器输出有用的功,如驱动其他机械或提升重物等。但这种想法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现实中无法实现。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何分子可以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天天要闻

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一种热运动,它并不涉及对外做功。分子的运动源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能量,在微观层面上,分子之间不断碰撞和能量交换,从而呈现出无规则的运动状态。

这种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外界是否提供能量无关,也无法被人类直接利用来做功。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 天天要闻

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院士相聚上海,预测未来50年科学发展

今天,施一公、薛其坤、潘建伟等众多科学家和青年科研人员相聚上海黄浦江畔,参加“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这场峰会聚焦科学未来发展趋势,在对话环节请科学家预测未来、寄语青年。西湖大学校长、2017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施一公院士认为,AlphaFold(阿尔法折叠)人工智能系统的问世,改变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