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又有重要发现!

2023年06月21日20:03:04 科学 1833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6月20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脉冲星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双星系统是目前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这一发现填补了蜘蛛类脉冲星系统演化模型中缺失的一环。

“中国天眼”又有重要发现! - 天天要闻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在自然界中,黑寡妇蜘蛛和红背蜘蛛为大家所熟悉,它们以“谋杀亲夫”而闻名,雌雄交配后,雌性蜘蛛会很快吃掉雄性同伴。无独有偶,在浩瀚宇宙中,天文学家发现有些脉冲星也有类似的行为,因此他们便脑洞大开地将其命名为蜘蛛类脉冲星。

所谓蜘蛛类脉冲星,其实是指一种毫秒脉冲星,是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中子星的一种。最初,蜘蛛类脉冲星以双星的形式存在,在双星互相绕转的过程中,伴星及其周边物质可能遮挡主星的辐射,导致射电望远镜探测不到主星的脉冲信号,产生像日食一样的掩食现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星空会发生‘谋杀案’,主星会用自己的辐射和星风'吸食'伴星物质。”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鹏说。

深入研究后,天文学家发现,蜘蛛类脉冲星可以分为两类:红背蜘蛛脉冲星和黑寡妇蜘蛛脉冲星。其中,红背蜘蛛脉冲星的轨道周期短于1天,其伴星质量介于0.1—0.4倍太阳质量之间;黑寡妇蜘蛛脉冲星则更为极端,其轨道周期短至数小时,伴星质量不超过0.03倍的太阳质量。

“一般认为,黑寡妇蜘蛛脉冲星可能是从红背蜘蛛脉冲星演化而来的。理论预言,还存在一种处于演化中间状态的脉冲双星,这一中间状态的脉冲星的轨道周期应该是1小时或者更短,其伴星质量大约是0.1倍的太阳质量。但是,这样的天体一直都没有被观测到,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演化的理论尚未得到证实。”姜鹏说。

“探测不到的原因是在此阶段的脉冲星轨道周期非常短、两个星的距离非常近,对观测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潘之辰进一步解释道。

借助FAST的超高灵敏度和极强探测能力,研究团队探测到一个名为PSR J1953+1844(M71E)的双星系统,长期观测后,确定这一系统两颗星绕转一周的时间仅为53分钟,伴星的质量约为0.07倍的太阳质量。该双星系统是目前已发现的绕转速度最快蜘蛛类脉冲星系统,且处于红背到黑寡妇系统演化过程的中间状态,填补了蜘蛛类脉冲星演化理论的缺失环节。同时,该双星系统轨道面近乎朝向地球、极为罕见,期待进一步研究有更多发现。

《自然》审稿人评价道,这项研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脉冲星双星系统;这个发现使得脉冲星双星系统的轨道周期最短纪录缩短约30%,预示着蜘蛛类脉冲星演化中存在新的未知过程。


编辑:王璠

审核:朱丽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