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历史瞬间!
文稿|杨珂
编辑|杨珂
前言
娱乐明星可以被评为院士,
烟草公司,茅台酒业老板也都可以评选为院士,
她是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被迫评为美国院士的人,同时她也是我国半导体领域的开山鼻祖。
但为何她却在4次评选中科院士中频频被拒?中间到底出现了什么原因?
网友的疑问
当我国李爱珍女士在美国被评选为美国院士时,这则消息同样也传到了国内。
人民群众大感疑惑,为什么她可以在美国当选院士,在中国评选院士却被连连拒绝四次?
是因为她有不爱国的举动?还是条件过于苛刻?她可是我国半导体的开山鼻祖啊。
被评选为为院士,完全是信手拈来,同时她完全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来自网友的回答
某网友应答:“娱乐明星,都可以被选为院士?是谁举荐的?他们到底给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唱,跳,RAP?,我不能接受”
某网友回答:“半导体不能吃不能喝,茅台不但能喝还能为院士铺路,没有什么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能,那就两顿”
小编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一头雾水,总觉得有些不公平,毕竟咱们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一定要重视科技研究建设之中。
而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评选为院士,这样只会伤了大众的心,伤了真正想投身于国家贡献的科学家们。
如果是这样的,那么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这几年来,常常会出现很多公派留学,学成之后不回国的科学家?
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思考一下真正的问题所在,到底是不是我们学术界目前状况浑浊不堪,乌烟瘴气,所导致?
说到院士,在我国院士代表着我国科学领域的最高成就,这些所谓的烟草和酒方面的院士,在科学领域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同样也没有为老百姓带来所谓的利益。
酒院士,烟院士也就是在烟酒方面有比较大的造诣,虽然他们术业有专攻,但还不足以被誉为院士称号,同样还是少不了群众们的种种质疑,和议论纷纷。
有网友纷纷留言,申请出战:“我在澡堂给人民群众搓背十几年,能不能申请一个去除皮肤人体表面细胞工程学的院士?”
更有群众说道;“我掏粪,和捡垃圾,能不能申请一个环境科学领域的院士?”
一时间,关于我国评选院士的机制受到人民群众的质疑,到底什么人才可以评选院士呢?
小编有所了解到,诺贝尔的获得者,屠呦呦女士竞选几次院士也都同样被拒绝。有媒体采访到,屠呦呦说:“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情况很复杂,所以被拒”。
屠呦呦女士的青蒿素,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她这么优秀的科学家竟然都评选不上院士。
就连袁隆平老爷爷竞选院士都被拒绝了三次,那可都是拯救我们的生命,解决圈世界粮食不足的人物。
其实我国评选院士的机制,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我们并不用过分去解读。
李爱珍
言归正传,2007年5月24日,北京晨报对年龄已高达71岁的非中国院士李爱珍女士做了一个专访。
李爱珍曾说:“非常感谢国家,没有国家创造的这个平台,项目经费,科研环境,等各项目支持,又不会有我的今天”。“我非常感谢曾经那些推荐我的老院士,对他们我感到非常愧疚”。
从此话可以感受到,71岁的李爱珍女士有着一颗爱国,感恩的心,一直非常感谢国家对她的帮助。其次,她愧疚的是,她没能完成老院士们的心愿,也就是成功当选院士。
小编其实和你们一样,第一次听到李爱珍这个名字的时候,都是一头雾水,她到底是谁呀,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这么备受关注?
其实李爱珍这个名字大家不为所知,也可能是由于她的研究领域有关系,虽然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她的研究成果,但我们不曾注意,不像袁隆平爷爷一样,因为我们每天都要面对高粱这种食物。
她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科学领域中的,“半导体量子纳米结构和器件”。
变成咱们好理解一点的话就是,李爱珍所研究出来的设备,大多在,国防军事,环保,医疗,包括纳米器械,经济等领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打开此研究领域大门
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对于这种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美国人早在1971年就开始投入人力物力了。然而咱们中国比他们还晚研究了20余年。
在中国慢慢的发觉此研究重要性的时候,西方国家便封锁此项目研究的所有设备,禁止外运和外借。
这时我们中国就开启了公派留学的大门,公派李爱珍等其他伙伴前往国外学习研究此项目,等待学成之际回国,共同建设科技领域发展。
学成之时,便马上回国,李爱珍凭借着自己对此方面独特的理解和努力,她说到做到了,没有让国家失望。
她和同伴硬是在西方国家的半百阻挠之下,研究出一套专属咱们中国自己的设备,中国可以独立完成此研究项目。此设备对与这个领域中简直就是开辟先河,重中之重的地位。李爱珍的此项成果,也为中国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开启了大门。
她这一行为让西方国家只好顺水推舟,不得不取消了对中国禁运此研究设备的条令。
也就是这么厉害这么出色,对国家做出这么大贡献的李爱珍女士,评选四次院士纷纷被拒。
院士规则
李爱珍曾在国内4次被推荐院士,4次被落选,其实我和读者一样,心中抱有疑问。为什么要一直评选院士呢?科研人员不应该专心搞研究,不图这些虚无名号么?
其实我们都错了,虽然科研人员不一定要看中院士这个称号,但是从现实角度上来讲,当上院士之后,你的研究经费,还有各种补贴项目,让你无须担心经费问题所导致的暂停研究,当上院士就可以一心埋头钻研这块领域。
李爱珍先后参加了1999年、2001年、2005年的科学院增选,虽然屡次被拒,但她为了科学研究,还是参加了最后一次2003年的工程院增选,虽然再次落选。
咱们中国,中科院评选院士有着几个规定。
每年只增选一次,一次大概60人左右,不超过65岁方可评选,年龄满80岁的不再考虑,评选人不能自己单独去申请。
65岁以下的评选人需要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才可以参加评选。
65岁以上的评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才可以参加评选。
在李爱珍三次的院士增选中,有七位院士每次都推荐李爱珍增选,而每次被落选的李爱珍内心很是惭愧,非常愧疚。
因为这七位院士对她的评价特别高,他们的年纪也都不小了,每次都顶着极大的压力去推荐,但她每次都让他们失望。每次增选是她都不敢正眼看这些院士。
虽然李爱珍增选了那么多年,直到最后都没评选上院士,但是她的身边总还是有一大群科研人员愿意跟着她一起研究,一起共创未来。
多年后记者问落选之后,内心想法是什么?
李爱珍曾对着记者说:“我今天能当上外籍院士,如果没有国家对我的信任,没有国家给我这么好这么多的平台,帮我解决各种项目研究经费,就不会有我李爱珍的今天,国家对我这么好,对我的恩情,我怎么能忘本呢?”
其实话也说回来,李爱珍已经真的很成功了,做出的贡献我们都有目共睹,年事已高的她现在依旧奔波在实验室里面搞研究。
在李爱珍眼里几乎没有假期这个概念,更甚至有一次有同事大年初一去李爱珍家拜年,怎么敲门都没人回应,于是打电话才得知,李爱珍正埋着头在实验室做实验。
小编和你们一样,那么她为什么这么拼命呢?年事已高,为何还坚持常年做研究,不休息。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会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研究,对吧?
李爱珍就对学生说过:“任何人都会从地球上消亡,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也很快会被人们忘记,但是唯独“中国”这两个字永远会在地球上存在下去。
国家给我们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与国家相比,自己的得失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们要尽我所能的维护好国家,让国家在这个地球上永存下去”。
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李爱珍的年龄也在不断地增加,但她还在为国家做出最后的努力,她的工作时间不多了,她的体力也在逐渐下降着,能够为祖国做研究的时间很宝贵。
所以,她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全部奉献给国家,在空闲的时候把她的所有研究学术写成一本书,传给年轻的后代们,让祖国后代们继续坚持为祖国做贡献。
李爱珍曾说:“我所关注的只有科研能否取得进展,是否成功。我对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福利,权利毫无兴趣,我只是祖国里面千千万万个科技人员的其中一位,我们都会为祖国奉献自我。
结语
这才是托起中华民族脊梁的纯粹的科研工作者!一生为国为民,任劳任怨,不求名利,才是我们真正仰慕的英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