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2023年01月14日18:52:05 科学 8906

随着近期新冠感染“高峰”逐渐过去,各类有关新冠的传言也不断出现。不少人很担心,会不会还有第二轮感染?会出现更“厉害”的变异株吗?下面,我们就针对近期的6个传闻,一起进行分析,看看哪些是真的。

科学家发现,有一部分新冠感染者在感染康复(核酸检测阴性)后的2 至 8 天,再次出现新冠的症状或是抗原/核酸检测阳性,这种情况被称作“新冠反弹”。

在没有服药治疗的新冠感染者中,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新冠反弹[1]。而服用了抗新冠治疗药物(例如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的莫诺拉韦等)的感染者中,新冠反弹似乎更加常见。

以paxlovid为例,美国一项纳入数百人的研究发现,研究中超过25%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报告了症状的复发,而12.5%的人重新回到了很高的病毒水平[2](这时候测抗原就有可能是阳性)。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 天天要闻

(研究中感染者发生症状反弹和病毒反弹的情况[2])

不过,反弹后,症状是否会比第一次感染的情况更严重,依然没有定论,而且因人而异。目前有观察到更轻的表现,也有更为严重的反应,但整体而言,“反弹”人群的住院率并不高[2]。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发生反弹,也并非paxlovid一个药物独有。一项研究观察到,paxlovid和莫诺拉韦之间的新冠反弹风险没有明显差别[3]。

对于发生反弹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研究者推测不太可能是因为病毒对paxlovid或莫诺拉韦耐药,或是反弹人群的免疫应答较弱而导致的。

在各类病毒感染中,症状的反复是比较正常的,而整个康复的过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普通感冒,也可能在症状改善后重新复发。新冠感染的反弹可能也是类似的情况。

只要从总体上看,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越来越轻、出现频率呈越来越低的趋势,不用过于担心。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 天天要闻

据报道,泰国目前已发现了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的重组毒株xay.2的首例病例,引发了大家的担忧。

目前对这个被称为德尔塔克戎(xay.2)的变异体了解尚不多,此次发现的这例感染xay.2的患者也并未出现严重的症状反应,目前已恢复,且并未在泰国引发流行。泰国的主要流行毒株仍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n.1.3[4]。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bbc新闻[5])

我们可能也会觉得好奇,为什么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会结合在一起?具体是如何结合的?

这是由于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曾经同时流行,这两种新冠变异株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理论上确实存在同一个人同时感染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可能。

这两种变异株进入人体后,也可能同时感染同一个细胞,使得病毒携带两种遗传特征,从而形成了“德尔塔克戎”。

其实,这个德尔塔克戎并非首次出现,2022年1月,法国就首次发现过这两个毒株的结合体,但之后并未观察到它有快速传播的迹象[5]。此次在泰国发现的也仅是个例。

因此,对于德尔塔克戎(xay.2),大家不必过于恐慌。目前没有传入国内的消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更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介绍,第二波新冠病毒的感染高峰日期将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间[6]。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 天天要闻

主要的原因在于,新冠病毒在持续变异,变异株通过“改头换面”,使免疫系统无法及时识别出来它,也就不会被及时清除。当病毒入侵人体达到一定的病毒量后,免疫系统才会“后知后觉”发现它并进行免疫反应,从而出现一些列的症状。

因此,即便已经感染过1次,也形成了保护性抗体,但如果病毒持续变异,还是有可能再次引发感染的。

另一方面,无论是感染形成的抗体,还是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递减。通常情况下,免疫力会在感染一周后产生,在感染一个月左右时较强,到3~6个月时,就开始逐渐减弱。

因此,根据机体免疫力的这一特点推算,下一波感染高峰倒确实有可能在5月至6月间出现。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 天天要闻

新冠病毒其实不仅攻击呼吸系统,事实上,它会影响整个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人类的心肺、肾脏、大脑、消化道、凝血系统、甚至男性睾丸等都有攻击性。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 天天要闻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任曾介绍:“奥密克戎……有两个功能,一个类似sars功能,一个类似艾滋病功能,它对免疫影响明显的一个抑制功能,所以这部分病人在发病期间,在高峰的时候,他的淋巴细胞计数是非常低下的,而且他的淋巴细胞计数跟他的预后是呈密切相关的” [7]。

目前不少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例如阿兹夫定片、paxlovid里的利托那韦、瑞德西韦等,本身其实就是用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综合这些特征,有医生提出,新冠其实与流感并不太像,更像是“小艾滋”。

不过,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新冠病毒会像艾滋一样对免疫系统造成终身影响,绝大多数新冠患者的主要症状依然是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鼻塞等),且基本可以自愈,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 天天要闻

近期有研究发现,感染者在确诊新冠30天后,肺栓塞风险增加了33倍,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也增加了5倍,一般性出血事件风险增加了2倍左右。并且,这类风险升高最长可能持续半年[8]。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 天天要闻

事实上,医生们发现,不止肺栓塞的风险会明显升高,急性心梗也一样。有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后2周内,急性心梗和缺血性中风风险分别增加5.6倍和5.7倍[9]。

因此,感染新冠后,即便已经转阴,如出现突发的单侧肢体肿胀、皮肤发红、不明原因的突发胸闷胸痛、以及发生低血压、低氧血症等,一定要及时就诊。

有研究发现,在至今没有阳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拥有“不易感染新冠病毒”的基因。目前已发现的基因包括hla-dqb1*06、hla-b*15:03等[10] [11] [12]。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出现、新冠其实是“小艾滋”……近期关于新冠的6个传言,哪个是真的? - 天天要闻

这些基因名称中的hla指的是白细胞表面抗原,不同类型的hla,与病毒的结合能力不同。在研究中发现,携带上述基因的人,绝大多数没有感染新冠。但携带这些基因的人并不多。

拥有这类基因的人无疑是幸运的,但做好防护、接种疫苗,依然是不让新冠“找上门”的最有效手段。

春节将至,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好好过节,健康相伴。

审稿专家: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4138-w

[2]deo, r.,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2.08.01.22278278

[3]wang l, berger na, davis pb, kaelber dc, volkow nd, xu r. covid-19 rebound after paxlovid and molnupiravir during january-june 2022. medrxiv [preprint]. 2022 jun 22:2022.06.21.22276724. doi: 10.1101/2022.06.21.22276724. pmid: 35794889; pmcid: pmc9258292.

[4]https://tech.ifeng.com/c/8movgphytyw

[5]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9431055

[6]https://m.gmw.cn/baijia/2023-01/10/1303250521.html

[7]https://k.sina.com.cn/article_6145283913_v16e49974902001olwg.html

[8]https://www.bmj.com/company/newsroom/study-finds-increased-risk-of-serious-blood-clots-up-to-six-months-after-covid-19/

[9]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schaemic stroke following covid-19 in sweden: a 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 and matched cohort study. lancet, july 29, 2021

[10]mentzer, a. j., o’connor, d., bibi, s., chelysheva, i., clutterbuck, e. a., demissie, t., ... & knight, j. c. (2022).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alleles associate with covid-19 vaccine immunogenicity and risk of breakthrough infection. nature medicine, 1-1.

[11]austin nguyen, j. k. d., maden, s. k., wood, m. a., weeder, b. r., nellore, a., & thompson, r. f. (2020).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susceptibility map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journal of virology, 94(13).

[12]ren, j., pang, w., luo, y., cheng, d., qiu, k., rao, y., ... & zhao, y. (2022). impact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on covid-19 infection,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 10(1), 124-133.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进口原木里竟爬出4只毒蜘蛛!海关紧急拦截,其中一种毒液可致人中毒 - 天天要闻

进口原木里竟爬出4只毒蜘蛛!海关紧急拦截,其中一种毒液可致人中毒

近日,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关员在对2批进口原木进行查验时,发现集装箱内壁附着不少蜘蛛网。经进一步检查,现场关员在集装箱内截获4只活体蜘蛛。经送技术机构鉴定,确认上述蜘蛛为1只阿根廷啡黄蜘蛛和3只库拉卡维寇蛛,均属于外来物种。其中库拉卡维寇蛛属于有毒蜘蛛,其毒液含有神经毒素,被咬伤后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和全...
中国芯片设备进口狂潮背后:买得越多,卡得越紧? - 天天要闻

中国芯片设备进口狂潮背后:买得越多,卡得越紧?

最近跟朋友聊起芯片产业,有个数字让我惊掉下巴——2024年全球芯片设备卖了1171.4亿美元,光咱们中国就买走了495.5亿,占比超过四成!这相当于全球每卖出三台造芯片的机器,就有一台是运往中国内地的。但细想之下,这个数字既让人振奋,又让人
卡式炉爆炸,多人被严重烫伤!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卡式炉爆炸,多人被严重烫伤!紧急提醒

最近不少人外出露营卡式炉成了必备品但千万要注意使用安全!5月3日北京一起卡式炉爆炸事故7人受伤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北京的陈先生与邻居两家人五一假期在野外烧烤时,刚购入一个月、仅使用过两次的卡式炉突然爆炸,导致7人不同程度受伤,部分伤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图/颜宁微博截图知名科学家颜宁再次公开打假,打假的对象仍是假简历。据报道,5月4日,颜宁在其微博上发帖辟谣,“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并请微博节后尽快清理...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原创 黄鑫 经济日报与大模型对话,生成一件大师风格画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规划路线,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精准识别和抓取零部件……日前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集中展示了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生动展现了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扮演着激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 天天要闻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无线通信技术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家庭、办公场所还是公共区域,Wi-Fi 连接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无线网络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制约了无线通信的效率与性能。值得庆幸的是,Wi-Fi 6 ...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 天天要闻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近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府河孝感段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王新越 摄这尾鳤体长36厘米,体重290克。“这已经是长江十年禁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