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竟然也分五颜六色?快来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识库

2022年10月13日20:08:07 科学 1351

“碳”竟然也分五颜六色?快来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识库 - 天天要闻

“碳”竟然也分五颜六色?快来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识库 - 天天要闻

随着人们对碳排放的了解加深,仅仅一个“碳”字如今已经不能轻松概括所有和双碳问题有关的研究与讨论。一篇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文章指出,如今为了推动碳研究的跨学科发展,人们已经开始结合颜色光谱,来定义不同“碳”的性质和分布,通过不同的以颜色为基础的术语来帮助更多人加深对碳排放与碳循环的理解。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了其中几个相对主流的类别。

黑碳 Black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颜六色?快来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识库 - 天天要闻

黑碳(也可称为碳烟)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碳颜色之一。它指的不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而是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的副产品,在森林火灾、砖窑烧制所产生烟雾以及煤烟中,经常会存留这类黑色固体小微粒。黑碳对气候有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作为一种吸光性物质,黑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释放红外辐射、加热周边大气,并在大气中留存数日至几周,因而产生区域增温效应;再如,黑碳附着到冰山雪盖等白色表面后,会一边吸收热量,一边阻碍反射,加速冰山、冰原和北极冰盖融化并引发海平面上升,在喜马拉雅等地区,黑碳对冰川融化的影响可能等同于二氧化碳。

期刊JG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在201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黑碳的增温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在某些地区,例如美国北部、加拿大、欧洲北部和亚洲北部,其实际影响可能比甲烷还要显著。反过来,这也就意味着,减少黑碳排放可被视为是在短期内减缓区域范围气候变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棕 碳 Brown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颜六色?快来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识库 - 天天要闻

当前,北极地区正以全球其他地区两倍的速度快速变暖,冰川融化、海冰减少等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生态和经济问题,这一现象与碳的另一种颜色——棕碳,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棕碳是由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等释放的一种吸光性有机气溶胶,常与黑碳共存,但相比黑碳具有更加复杂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其对近紫外波段的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吸收效应,可以增加地球获得的净辐射通量,从而导致气候变暖。

由于突出的吸光性,棕碳对高原、极地地区的气候影响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近期在期刊《地球》(One Earth)上发表的一项由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德国马普化学所等多家国内外单位合作的研究显示,在北极地区,水溶性棕碳的增温效果约相当于黑碳的30%,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生物质燃烧贡献了北极地区约60%的棕碳增暖效应。如果未来中高纬度地区的野火频率、强度、范围继续增加,就可能释放出更多的棕碳气溶胶,进一步加速这些地区的气候变暖,并造成更频繁的野火燃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尽快明确棕碳的增暖效应及其主要来源,对于缓解高原、极地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至关重要。

红 碳 Red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颜六色?快来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识库 - 天天要闻

红碳是新近被提出的一种碳颜色,它主要指的是“冰雪上所有减少反照率存活的活生物颗粒”,例如红色的雪藻。“红”在这里则指代的是这些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红色、黄色、紫色的常见色素,这些颜色可以吸收绿色和蓝色波长的光,从而融化冰雪,并释放出冰晶中的其他物质,如氮和磷。近年来,科学家们陆续在极地地区、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发现的“西瓜雪”,其实就是寄居了大量红雪藻的雪。红雪藻需要液态水以及水中的营养物质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当足够多的红雪藻聚集在一起,它们就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量,使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盖融化,空气微粒的沉积增加(例如含有营养的农业尘埃),这些变化都会给红雪藻创造更有利的生长环境,进而引发更多的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持续升高。因此,红碳概念的提出,正是为了推动人们加快展开关于微生物如何作用于冰川的研究,并尽早找到避免恶性循环发生的方法。

绿 碳 Green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颜六色?快来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识库 - 天天要闻

绿碳如今已经可以算是广为人知的概念,即“被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的碳”,之所以称之为“绿色”,是因为这种二氧化碳是陆地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的,而光合作用依赖于植物叶片中的绿色叶绿素。

毫无疑问,作为温室气体积累的潜在缓冲,绿色碳生态系统在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覆盖了地球上三分之一土地的森林不但为80%的陆地物种提供了栖息地,还吸收了地球上近30%的碳排放。然而,如今的森林正面临着森林砍伐、森林火灾等威胁的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199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小时就要损失相当于1000个足球场的森林。天然森林的消失会导致植物中的二氧化碳重新被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加剧气候危机。因此,最大限度保护并扩大世界各地的森林对于延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蓝 碳 Blue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颜六色?快来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识库 - 天天要闻

相对于陆地上的绿碳,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被称为“蓝碳”。其定义最初集中于红树林盐沼海草,但现在也包括更广泛的海藻和沉积物。

蓝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是地球上最大、最活跃的碳库,每单位海洋生态面积吸收和储存的碳,比陆地森林要多几十倍,且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以上。按全球平均值估算,仅我国的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这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就最高可达308万吨左右。如今,发展蓝碳已成为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前沿领域之一,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发展蓝碳会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

青 碳 Teal Carbon

“碳”竟然也分五颜六色?快来更新你的碳中和知识库 - 天天要闻

青碳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与“内陆淡水湿地中储存的碳”有关。内陆淡水湿地介于陆地生态(绿碳)和潮汐盐水生态(蓝碳)之间,因此被称为青碳。相关估计表明,仅占陆地表面的7%的内陆淡水湿地可以占陆地土壤碳库的20%-30%,在一些内陆湿地面积更广阔的国家和地区,青碳在区域碳储存、调节温室气体等方面的重要性并不比蓝碳要低。例如,2016年的一项研究就显示,美国淡水内陆湿地的碳含量比研究所评估的潮汐盐水地点多近10倍。

然而,自十八世纪初以来,全球87%的湿地已经消失,它们不断受到土地利用变化、污染、水资源开采和景观改造等人为活动的威胁,很可能会将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重新释放回大气中。因此,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量化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对碳储存的贡献,并呼吁改进对内陆淡水湿地保护与管理策略以增加全球碳汇的总量,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文 | 朱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合作推广、投稿、转载可在后台留言,或加官方微信(ID:sdg-china)联系我们~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铈发黄光:化学家赋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 天天要闻

铈发黄光:化学家赋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通过改变化学环境调控稀土元素发光颜色与亮度的方法,为设计先进发光材料开辟了新途径。高等经济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化工合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可同时调控稀土元素发光颜色和亮度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这些元素的发光特性具有高度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一、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黄鹌菜隶属于菊科黄鹌菜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间,茎直立,基部常带淡紫红色,表面具纵棱,被稀疏细软毛或近无毛。
西北工业大学杨永锋教授课题组:无试重瞬态高速动平衡方法 - 天天要闻

西北工业大学杨永锋教授课题组:无试重瞬态高速动平衡方法

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转子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动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研制的成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转子的性能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复杂,转子系统不断向高转速、细长轴的方向发展,其工作转速往往高于弯曲临界转速。在高转速下运...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 天天要闻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参加上海科技节。结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兴奋地告诉记者:“走红毯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上海充满创新活力,每个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众参与热情也很高,是一座让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变生活的城市。”英国国家科学和媒体博物...
地球体温计发出警报:本世纪末或将失去80%冰川 - 天天要闻

地球体温计发出警报:本世纪末或将失去80%冰川

在尼泊尔语中,珠穆朗玛峰被称为“萨加玛塔峰”。近日,首届 “萨加玛塔对话”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落下帷幕。这场国际会议以 “气候变化、山地与人类的未来” 为主题,吸引了全球气候专家、政策制定者和环保组织代表,共同探讨山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危机中的脆弱性及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称,尼泊尔在...
雷军回应美的研究小米 - 天天要闻

雷军回应美的研究小米

5月19日,@雷军 发文回应美的方洪波谈小米,“美的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两家相互学习,做更好的家电产品,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此前,美的方洪波在接受采访时称:“小米总裁卢伟冰去年来过一趟美的,给我们演示了一个 PPT,他们有宏大的愿景,大致是三年时间手机销量要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十年内要成为世界前五;大家电是...
多地直冲40℃以上 这场大范围高温还要热多久?专家解读 - 天天要闻

多地直冲40℃以上 这场大范围高温还要热多久?专家解读

眼下,我国北方正在经历今年首场大范围高温过程,多地开启“烧烤模式”,局地气温直冲40℃以上,河南、河北多地突破当地5月同期最高气温纪录,北方冬小麦区可能出现2至4天的干热风天气。为何高温这么强?还要热多久? 河南河北多地热到破纪录 为何高温这么强? 昨天(5月18日)开始,北方今年首场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来袭,...
动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杀,难说谁是赢家|传奇 - 天天要闻

动物世界的恐怖:野牛和狼群的生存搏杀,难说谁是赢家|传奇

长白山余脉与松嫩平原交汇地。一侧是起伏连绵的山岭和茂密的森林,一侧是浩瀚的草原。这里居住着一群黑尾野牛和一个灰背狼群。牛王“钢锥”是母牛,它有一对锐利的犄角,故得此名。狼王是“灰背”。它经常带领狼群出其不意地猎杀野牛。狼牛之战,构成了这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