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2025年05月15日15:44:17 科学 1206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 天天要闻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 天天要闻

长光卫星智慧农业农村综合指挥平台界面。 长光卫星供图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 天天要闻

李岩在加工反射镜。 本报记者 刘以晴摄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 天天要闻

“吉林一号”宽幅卫星总装现场。 长光卫星供图

“吉林一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2015年,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号”星座首组4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创我国商业卫星应用先河。10年间,“吉林一号”星座研制团队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80余项,实现117颗卫星在轨运行。日前,本报记者走进长光卫星,了解“吉林一号”团队开展科研攻关、提供信息服务的故事。

——编 者

走进长光卫星数据大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大片青绿交错的影像呈现在屏幕上。依托“吉林一号”遥感卫星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工作人员查看山西省某县小麦长势,系统将农田标注为不同色块,绿色表示长势较好,黄色代表长势正常,红色则提示需施肥或灌溉。“与往年卫星数据相比,这片地区的红色区域较少,代表大部分区域小麦长势正常。”长光卫星副总经理王栋介绍,工作人员会将作物长势、建议重点关注区块等信息形成报告传给用户,帮助其制定春管方案。

长光卫星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留存着一沓泛黄的设计草图——“吉林一号”星座首组4颗卫星概念图。2015年10月,这4颗卫星成功发射,拉开我国商业航天的大幕。10年间,这支团队持续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不断向前。

“就像蒙眼穿绣花针”

逼近技术极限,提高相机质量,面向市场推出高清遥感数据和标准化通用工具

在长光卫星展厅,陈列着“吉林一号”第一至四代卫星模型。展厅尽头,是一幅巨型的长春市区高清遥感图,足有400平方米。细看,小区、厂房、车辆、河流、绿地等清晰可见。这张图正是由“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生成。

2024年9月,长光卫星发布了世界首个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这张图累计覆盖面积1.3亿平方公里,实现了除南极洲、格陵兰岛外的全球陆地区域亚米级影像全覆盖,使用分辨率为0.5米的影像占比超90%,整体云量小于2%。

“影像分辨率0.5米意味着卫星在50万米高空能够捕捉到的地表最小细节尺寸。影像中的一个像素点,代表实际地面0.5米见方的区域。影像分辨率数值越小,代表分辨率越高,拍摄的细节也就越清晰。”“吉林一号”卫星型号总设计师张雷介绍。

2022年,张雷带领团队开展“吉林一号”宽幅02星的设计研发工作,当时,相机精度已经逼近技术极限,往前的每一步都极为困难。张雷说,需要让相机部组件空间轴进一步精准对齐,可空间轴的具体位置并不可见,“就像蒙眼穿绣花针”。团队不分昼夜,寻找、对齐、测量,失败再重来……两个月后,“吉林一号”宽幅02星平均系统波像差从0.073波长提高到0.056波长,影像质量提高近10%。

拍到高清影像,怎么用?

打开遥感卫星影像库,某地的绿色树木、白色楼宇间,夹杂着一大片土黄色色块。“这片区域正在施工,土黄色色块代表的是裸土扬尘源的重点监测区域。”王栋介绍,通过定期监测影像,配合人工智能算法,能快速识别扬尘源,帮助有关部门开展污染督察与治理。“再比如,2023年,某个林区发现疑似松材线虫疫情,传统人力排查需数月,而‘吉林一号’卫星通过识别树冠颜色变化,3天便识别、锁定感染区域,第一时间上报林业部门定向消杀处理。”王栋说。

随着“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逐步增多,长光卫星着力开放影像数据使用渠道。“技术发展与开拓市场相辅相成,我们还上线了测距、标注等标准化通用工具,方便用户使用这些数据。”王栋说,公司已同千余家下游企业建立合作,2024年营收超8亿元。长光卫星还研发了国内首个“遥感+人工智能”APP——“吉林一号网”,注册用户已超18万人,切片影像数据在线调用次数破1400亿次。

“打造卫星的‘眼角膜’”

开展自主研发,历经数千次尝试,掌握加工纳米级精度反射镜的技术

生产车间,绿色地面,光可照人。一台橙色机器人正在工作,操作台上,一块4开画纸大小、深黑色的镜片被缓缓打磨成型。“加工反射镜,就像打造卫星的‘眼角膜’。”光学加工技术负责人李岩介绍,反射镜可以将卫星采集到的地球光谱信息精准收录进相机,进而生成图片,是卫星的重要光学元器件。

反射镜加工精度为纳米级,每道加工工序,都离不开团队的自研自编。一些关键加工设备也曾依靠进口,可机器一出故障,只能委托外方维修,费用高、耗时长。

“一定要造出属于自己的设备!”2016年,李岩开始带领团队研制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不出半年,机器人便有了雏形,“开头顺利得超乎想象。”李岩说,“可落到实际加工上,问题出来了——都是按标准规范操作,做出来的反射镜精度就是不达标。”

继续研究。“试验原料切得比巴掌还小,省下一点,就能再多做一次测试。”李岩说。

逐渐有了答案:加工过程中,刀具会产生极微小的磨损,因此,对于全新的刀具和使用过的刀具,操作标准应该略有调整;再者,同样一块材料,加工其边缘和中心部位时,刀具的力度、角度也需要调整……

“要知道这些,只能靠自己摸索。”李岩感叹。历经数千次尝试,2021年,智能加工机器人终于投产。“吉林一号”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技术攻关光靠我们一家不行,需要上下游互相扶持。”长光卫星副总经理贾宏光说,“吉林一号”团队还为多家公司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在当地的扶持下,逐步形成超千家上下游企业参与的航天产业生态系统。“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

“年轻人早晚会做得更好”

开展头脑风暴,鼓励创新探索,为商业航天培育更多人才

一层网面、一层银膜……走进长光卫星热控实施工艺车间,机械转动,10分钟后,一套两平方米的多层隔热组件制作完成。“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会面临近300摄氏度的温差,再经过进一步加工,它就会变成隔热保温的‘卫星外套’。”车间负责人吴清爽说,“放在几年前,这个活儿需要3个人一起,忙活1小时。”

“在热控环节,80%以上的工序都能机械化,剩下的步骤,大家有啥想法?”趁着空闲,吴清爽招呼大家开个小组会。

“卫星接地风琴片还要手工操作,一层层夹进隔热组件。能不能让机器人完成?”20多岁的宋秀志率先开口。

“也没那么简单,卫星接地风琴片要求细致,不能出现任何的相对位移和变形。”有人提出质疑。

“我之前了解过,在其他行业有类似的设备,我们能不能借鉴改造?”宋秀志琢磨着。

…………

一阵头脑风暴,吴清爽最后发言:“既然有可行性,小宋你牵头,去申请公司的小微项目。”

“在‘吉林一号’团队,有啥想法,大家都敢说敢试。”贾宏光说,“可能有做不好的时候,但要相信年轻人早晚会做得更好。”团队给年轻人压担子,通过带薪培训、奖金等方式激励创新,也不会因为项目失败而作出处罚。

为商业航天培育更多人才和新鲜血液,还要走出“吉林一号”。

2022年,长光卫星上线了免费下载的“共生地球”APP,便于公众免费体验卫星遥感服务。长光卫星还面向社会举办多期免费培训班,报名者除了相关领域从业者,还有许多有志于从事航天事业的大学生。

贾宏光说,高频次、低成本的商业航天发射正在成为现实,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但他信心十足。“到2027年底,公司在轨卫星数量预计将增至300颗。政策逐步完善,产业链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给了我们继续逐梦星辰的底气!”

原标题:《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来源:作者:人民日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自然教育|| “趣”探湿地植物 科技点亮变废为宝新绿光 - 天天要闻

自然教育|| “趣”探湿地植物 科技点亮变废为宝新绿光

【来源: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_工作动态】当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生态密码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创新脉动不期而遇,一场以“‘趣’探湿地植物 科技点亮变废为宝新绿光”为主题的跨界盛宴,在张掖黑河湿地自然教育学校精彩上演。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变形的弹性电池 应用前景广阔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变形的弹性电池 应用前景广阔

【CNMO科技消息】据报道,一种全新的弹性电池正在为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和软体机器人带来供电方式的变革。这种电池由瑞典一所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具备极强的柔韧性,即使被拉伸到原来长度的两倍,依然能正常工作。 这款电池使用柔软且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以3D打印成各种形状。这为设计贴合人体曲线或模仿生物动作的电子...
身高不足4厘米,最小电动自主双足机器人问世 - 天天要闻

身高不足4厘米,最小电动自主双足机器人问世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科研团队宣布研制出已知全球最小的电动自主微型双足机器人“Zippy”。这款机器人身高不足4厘米,凭借其精巧的机载电池、执行器与控制系统,不仅能自主启动,更能以每秒10步的速度完成行走、转弯、跳跃及攀爬等动作。
撒哈拉沙漠动物在北非繁衍生息 - 天天要闻

撒哈拉沙漠动物在北非繁衍生息

撒哈拉沙漠远不止骆驼和沙子。如果你想象的是一片只有热浪和风滚草的沙海,那么是时候重新考虑撒哈拉沙漠的动物了。地球上最大的炎热沙漠里到处都是生命,从速度如闪电的昆虫到能抵抗北非极端气候的超级寒冷哺乳动物。让我们来探索一些以撒哈拉沙漠为家的最非
铈发黄光:化学家赋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 天天要闻

铈发黄光:化学家赋予稀土元素新技能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通过改变化学环境调控稀土元素发光颜色与亮度的方法,为设计先进发光材料开辟了新途径。高等经济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化工合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可同时调控稀土元素发光颜色和亮度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这些元素的发光特性具有高度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 天天要闻

百草谱(六十六)黄鹌菜

一、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黄鹌菜隶属于菊科黄鹌菜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10-100厘米之间,茎直立,基部常带淡紫红色,表面具纵棱,被稀疏细软毛或近无毛。
西北工业大学杨永锋教授课题组:无试重瞬态高速动平衡方法 - 天天要闻

西北工业大学杨永锋教授课题组:无试重瞬态高速动平衡方法

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转子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动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研制的成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转子的性能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复杂,转子系统不断向高转速、细长轴的方向发展,其工作转速往往高于弯曲临界转速。在高转速下运...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 天天要闻

“霍金最爱的博物馆”馆长首次来沪,三天后说“还要再来” |海上有客来

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受邀参加上海科技节。结束三天的上海之行,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馆长乔·昆顿-图洛克兴奋地告诉记者:“走红毯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上海充满创新活力,每个角落都能找到科技的存在感,公众参与热情也很高,是一座让人自然而然去思考科技如何改变生活的城市。”英国国家科学和媒体博物...
地球体温计发出警报:本世纪末或将失去80%冰川 - 天天要闻

地球体温计发出警报:本世纪末或将失去80%冰川

在尼泊尔语中,珠穆朗玛峰被称为“萨加玛塔峰”。近日,首届 “萨加玛塔对话”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落下帷幕。这场国际会议以 “气候变化、山地与人类的未来” 为主题,吸引了全球气候专家、政策制定者和环保组织代表,共同探讨山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危机中的脆弱性及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称,尼泊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