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是人类祖先?江苏科学家揭示云南虫为最原始脊椎动物

2022年07月08日08:44:26 科学 1402
虫是人类祖先?江苏科学家揭示云南虫为最原始脊椎动物 - 天天要闻

交汇点讯 地球生命经过亿万年演化,有太多奥秘等着被探寻。人们始终好奇,我们从哪里来?祖先究竟是谁?“云南虫可以说是人类的始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朱茂炎研究员说,“它是脊椎动物的最原始类群。”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5.18亿年前的寒武纪澄江动物群产出的云南虫,其咽弓具有脊椎动物独有的细胞软骨结构,确认了云南虫是脊椎动物的最原始类群。此研究由朱茂炎研究员领导的“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化”研究团队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姜宝玉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并于 2022年7月8日发表在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上。

云南虫分类位置存疑?学界掀起大讨论

在生命演化历程中,人类所属谱系——脊椎动物的演化是最为壮丽的篇章之一,其中最吸引人的始终是有关脊椎动物起源的问题。

文昌鱼是一种味美的水产品,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它尚未形成骨质的骨骼,以纵贯全身的脊索支持行动。“我们可以把脊索理解为和‘筋’类似的组织。”南古所研究员赵方臣介绍说,演化生物学家通常根据文昌鱼的特征,推测脊椎动物的祖先是一类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后口动物。然而,这一假想的脊椎动物祖先始终没有得到化石证据的支撑。

此前,科学家们在距今5.18亿年的中国云南澄江动物群发现了基干脊椎动物昆明鱼和云南虫等多种脊索动物,它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脊索动物。不同于昆明鱼具有典型脊椎动物特征,云南虫形态更接近头索动物文昌鱼,它的分类位置一直存在争议。

1995年,南古所研究员陈均远等人将云南虫作为最早的脊索动物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之后,他们在昆明海口地区又发现了大量云南虫新标本。通过更加精细的解剖,研究人员将云南虫归为原始有头类,认为其演化位置介于头索动物文昌鱼和脊椎动物七鳃鳗之间。这一成果于1999年在《自然》杂志发表,学界掀起了有关云南虫分类位置的大讨论。

由于不同学者对云南虫保存各异的软体组织细节有各自见解,云南虫自1991年首次报道以来,被分别归类于脊椎动物、头索动物、半索动物、后口动物干群甚至原始的两侧对称动物,分类位置一直未能确定。

实验技术、算法证实云南虫分类

针对云南虫分类位置之谜,常规的形态学研究无法达成共识。“我们利用了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多种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希望能够从微观解剖学结构角度破解这一谜题。”赵方臣介绍,以往研究提出过云南虫鳃弓可能具有细胞软骨,而团队在云南虫咽弓上发现了叠盘状细胞结构和蛋白微原纤维构造。“这两个特征都是脊椎动物的软骨细胞才有的。云南虫具有脊椎动物独有的、由细胞软骨构成的咽弓,这表明云南虫属于原始脊椎动物。”

除了实验技术手段,研究团队还整合了最新的生物性状矩阵,采用贝叶斯算法进行重建计算。分析证实,云南虫处于脊椎动物谱系的最基干,它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介于尾索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

云南虫共有7对咽弓。“我们在新标本上相当于第一对咽弓的位置发现了与后部其他鳃弓一样的叠盘状细胞结构、鳃丝和蛋白微原纤维等构造。”赵方臣说,这表明云南虫拥有从前到后彼此相似、都具有细胞软骨的7对咽弓。而另一种寒武纪基干脊椎动物后斯普里格鱼也拥有彼此相似的咽弓,这证实了解剖学家们在19世纪提出的脊椎动物咽弓同源理论假说——也就是说,随着演化,脊椎动物不同位置的咽弓会发育成形态不同的骨骼,但在演化初期,不同位置的咽弓彼此相似。

古老“近亲”揭示脊椎动物起源演化

咽颅是脊椎动物头部消化道周围一组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骨片,现生脊椎动物的咽颅由咽弓骨骼构成。“我们研究发现,云南虫的7对咽弓组成了一个类似于篮状的咽颅。”赵方臣表示,现生无颌类脊椎动物和化石无颌类真显鱼拥有篮状咽颅,而有颌类脊椎动物和寒武纪后斯普里格鱼的咽颅一样,由一系列彼此分离的软骨棒组成,此前这种咽颅特征引起了关于脊椎动物祖先咽颅形态的争议。“但现在证实了云南虫出现更早、位于脊椎动物的最基干位置,这也说明篮状咽颅是更古老的祖先特征。”赵方臣补充。

作为现生脊椎动物最古老的“近亲”,云南虫为揭示脊椎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对脊椎动物颌和其他关键特征演化的探索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该项研究再一次展示了澄江动物群化石具有保存微纳尺度精细生物学结构的潜力。

《科学》期刊文章评审人评价道:“这是对科学的重大贡献,将成为古脊椎动物学的一篇关键论文,展示了人们期待已久的、最可信的解剖结构化石证据,解决了寒武纪干群脊椎动物争议问题。他们所展示的信息是一个里程碑,在未来的许多年里,即使更高分辨率的研究也难以超越。”评审人还肯定,“分析这些化石解剖结构的分辨率达到了最先进技术的极限,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实习生 孙广哲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科学家是否会参与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方回应 - 天天要闻

美国科学家是否会参与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方回应

据中国网,6月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等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法新社记者:美国法律禁止美国和中国开展太空领域合作,首先您对此有什么评论和看法?第二,美国科学家是否会参与研究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样本? 卞志刚:谢谢您的提问。在同美方开展航天领域合作交流上,...
嫦娥六号“回家”这一天还有特殊意义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回家”这一天还有特殊意义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等待点火起飞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动画模拟画面)。画面中,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展开。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门给药 - 天天要闻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门给药

在住院医嘱审核中,我发现了几例米索前列醇片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例如,一位产妇在剖宫产后,尽管接受了缩宫素注射,子宫收缩仍然不佳,随后使用了0.4mg米索前列醇片肛门给药预防产后出血。这引发了我的思考:肛门给药米索前列醇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是否合理有效?米索前列醇,其为天然前列腺素E1的类似物,能够抑制胃酸的...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 天天要闻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摇一摇、喷一喷,一秒降温、迅速制冷”的降温喷雾又开始流行,但6月28日大兴消防的一场实验揭示,降温喷雾在车内密闭空间使用时,如果遇到明火,会引发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门提醒,谨防“降温神器”变“伤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气温36摄氏度,下午2点多,迎来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在北京市天交报...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大皖新闻讯6月27日早上6时许,阜南县摄影爱好者在淮河蒙洼蓄洪库,再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并且出现了青头潜鸭与二级保护动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画面。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 天天要闻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马钢矿业罗河矿参与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据了解,罗河铁矿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研究作为该获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高带宽无线通信、电机车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