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世纪不再登月,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2022年07月01日23:38:37 科学 1873

月球高悬夜空,在牛顿的眼里它陪伴地球四十多亿年,其实跟苹果瓜熟蒂落是一个道理,造成这样结果的便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万有引力。月球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自然天体,它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自古人类就有奔月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在上个世纪美苏太空争霸的时候实现了,先不说最初他们展开太空竞争的目的有多畸形,美苏两方只想压对方一头,就因为这个原因两个国家都曾提出过向月球上发射核弹的计划,目的是希望在月球上释放一个大烟花,彰显自己的国力、军事等因素。

时隔半个世纪不再登月,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幸好到最后炸月球的计划没有实施,如果真的把月球给炸毁了,地球生物怕是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看似普通的月球,但是它的存在对于地球来说至关重要。


月球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自然天体,在人类太空探索初期,月球就是主要的探测目标,例如美国和苏联都费尽心机想要实现载人登月,但结果我们都知道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一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而苏联最后用尽一切办法都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在这一次较量中苏联算是甘拜下风了。

时隔半个世纪不再登月,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 天天要闻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正式执行载人登月任务,阿姆斯特朗率先跳下登月舱,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足迹,这是人类这个物种首次踏足地球之外的天体,此后的阿波罗12号阿波罗17号,除了中间出现故障的阿波罗13号失败之外,到1972年任务全部完成。


阿波罗载人登月整个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准备时间都可以说是浩大的,但是真正的载人登月集中在1969年-1972年这几年。

时隔半个世纪不再登月,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 天天要闻

随着时间的流逝,距离人类第一次载人登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美国虽然有新的计划“重返月球进行技术验证,继而载人登陆火星”,但是目前来看进展缓慢,并且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关。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或许会感到一丝的诧异,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都能进行载人登月,短短几年时光进行了6次成功的载人登月,把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但是时隔半个多世纪美国没有实现重返月球的计划,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究竟看到了什么?

时隔半个世纪不再登月,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图片中是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奥尔德林走下登月舱的场景,提前一步踏足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拍摄到了这一画面。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究竟看到了什么,不禁让人怀疑 ,时隔半个世纪美国不再登月是因为技术原因?还是仅仅不敢再次登月?


月球对于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陪伴地球四十多亿年,我们只要抬头仰望夜空就能看到它的存在,而陌生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地球。


当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后,最先注意到的或许就是自己的“家园”,地球在月球的夜空中看起来要更加的巨大和明亮,由于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导致只有一面正对着地球,这也就意味着在月球上我们可以长时间的遥望地球,它仿佛就挂在那里一动不动。

时隔半个世纪不再登月,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回望地球的那一刻是最可怕的,因为那会让宇航员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在很多阴谋论的文章中都提到过这一点,阿波罗11号在执行任务期间,有两分钟的失联状态,而在这个失联状态下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可能目击了不明飞行物,在视线边缘肉眼可见的位置出现他们无法理解的东西。

时隔半个世纪不再登月,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导致只有一面正对着地球,在月球的背面是人类陌生的世界,上个世纪苏联的月球三号拍摄下了月球背面的场景,那是人类首次看到了月球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月球背面是外星文明的基地,地球上出现的所有UFO事件,它们都来自于月球背面,但自从人类的了解越来越多,发现月球背面只不过是接受天体的撞击较频繁,因此撞击坑较为密集,其它和月球正面没有太大的差别。


美国上个世纪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之后,之所以时隔半个多世纪不再登月,其实道理并没有那么复杂,再美味的佳肴让我们顿顿去吃,总有吃腻的那一天。而载人登月就是如此,消耗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必要的原因,自然不会进行载人登月。

时隔半个世纪不再登月,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其次,载人登月是冷战时期畸形竞争的产物,在安全系数要求上并没有现在那么高,有人把上个世纪美国的六次载人登月称之为“稀里糊涂地去,再稀里糊地回来”,共带回380多公斤的样本,其余的收获甚微,那个时候美国更在意鲜花和掌声。


还有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土星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的退役,让载人登月变得可望而不可及,美国之所以时隔半个多世纪不再进行载人登月,道理很简单或许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跟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什么并无绝对的关系。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