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2022年06月29日12:08:07 科学 1594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同时也是人类目前发射探测器数量最多、人类足迹所能到达过的最远星球。自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执行阿波罗计划、先后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之后,50多年来就再也没有人类再次踏上月球。

随着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几十年后再次将月球土壤样本送回地球,而且我国在航天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在未来数年之内将实施载人登月计划,并且在月球上面建造永久性月球基地,我们的这些成绩和未来宏伟计划,深深地刺激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航天大国,纷纷重启探月计划,这里面以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最为出名。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不过,受到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第一阶段任务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大家在网络上应该多次看到,今年以来,美国NASA围绕该计划所执行的火箭“湿式彩排”(即向火箭注入燃料)的测试工作,连续好几次都失败了,其第一阶段无人火箭的发射时间一推再推,可以肯定的是,阿尔忒弥斯计划最终执行后续的载人探测任务时间,也会相应地推迟。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虽然重登月球第一阶段的火箭发射任务暂时还没有着落,但是美国NASA又着手实施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任务,即建设月球的轨道空间站。这不,6月28日,美国NASA在新西兰通过火箭实验室的“电子火箭”,向月球发射了一颗“CAPSTONE”卫星。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CAPSTONE”卫星是美国NASA执行月球轨道空间站建设所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其主要功能就是开展地月自主定位系统技术操作以及导航实验,未来还将要发射若干颗这样的卫星,从而形成一个卫星通讯的枢纽,从而为从月球和地球两者定期往返提供基础保障和便利条件。

“CAPSTONE”卫星的基本模块是CubeSat,是一个边长约10厘米的正方体结构,重量只有2千克左右,用手就能轻松地拿动。而通过“电子火箭”发射的“CAPSTONE”卫星,包含着12个这样的模块,最终构成的卫星基本上和一个微波炉差不多大,因此这样的卫星也被称为“立方体卫星”。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根据公开的消息,已经发射的首颗“立方体卫星”,将于11月13日抵达月球。看到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只有38万公里,即使在50年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从地球到月球也仅用了3天时间,为什么“立方体卫星”需要4个多月呢?

原来一切都与资金投入有关。

美国NASA其实在1998年到2022年6月之间,已经发射了1800多颗这样的立方体卫星,只不过绝大部分都是在地球上空运行的,只有两颗跟随着洞察号探测器抵达了火星。2019 年,NASA与私人公司 Advanced Space 签约,以 1370 万美元建造 CAPSTONE。大家要知道,即使是最简陋的大型月球探测器,其花费的成本也可能要比立方体卫星高出一个数量级。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因此,立方体卫星以其显著的低成本,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航天技术、研究团体、初创公司等进行太空探索的重要选择对象。而为了控制成本,在向月球发射立方体卫星时,如何选择“最省油”的路线,成为NASA研发团队需要重点攻关的内容。

于是,经过相应的模拟运算,研究团队还真找到了一条轨迹线路,那就是弹道月球转移轨迹(BLT),这个轨道是一种低能量传输线路,卫星将依靠太阳、地球和月球引力的相互作用,从月球的一个极点到另一个极点的路径上,沿着一个恒定的椭圆形轨道围绕月球运行,其中近月点只有3400公里左右,而远月点达到76000公里。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这颗卫星将在被拉回地球-月球系统之前,被带到距离地球130万公里的地方,在那里立方体卫星才会被释放出来,然后缓慢滑入其所需的绕月轨道,而滑入绕月轨道的时间为今年的11月13日左右。正因为这样,这颗卫星到达月球的时间才会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在历史上,还没有哪颗月球探测器采用这样的方式绕月飞行,因为这条线路无疑是相当迂回和费时的。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目前,已经发射的CAPSTONE正在朝着近乎直线的“椭圆轨道”行进,由于属于首次进行这样的飞行,NASA在卫星入轨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验证这条轨道的稳定性以及是否真的能“省油”,预计该卫星需要在进入近直线晕圈轨道(NRHO)后,至少停留6个月的时间,以便研究人员对其开展各方面的测试。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 天天要闻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网(SuperDARN)2024年研讨会5月20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首个高频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的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当日在该国际会议上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5月20日,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
科学通报 | 浙江大学王林波团队总结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 天天要闻

科学通报 | 浙江大学王林波团队总结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近日,浙江大学王林波教授课题组在《科学通报》发表了题为“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的评述文章,对细菌与肿瘤转移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文章阐明了细菌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区分了胞内菌和胞外菌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探索细菌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和通过肿瘤微环境的方式影响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
港媒:中国科学家开发出AI模型或可预测全球洪水 - 天天要闻

港媒:中国科学家开发出AI模型或可预测全球洪水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1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可以预测世界各地的洪水风险和跨区域流量,甚至可以对缺乏水文记录的流域进行预测。该模型名为ED-DLSTM,不同于其他预测模型依赖历史流量数据,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属性。由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在同行评议...
“郑州航空港号”卫星发射成功 - 天天要闻

“郑州航空港号”卫星发射成功

从今天起,夜晚璀璨的星空中,将会有一颗星星的名字以“郑州航空港”来命名——北京时间2024年5月20日11时6分,“郑州航空港号”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衣服可为电子设备充电 - 天天要闻

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衣服可为电子设备充电

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手机可放在编织有纤维电池的织物上充电。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一件柔软透气的衣服,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还能便捷地为手机、手表等随身电子设备供电。这一曾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已经变成了现实。
翱翔吧!获救猛禽将在佛慧山重新飞向蓝天 | 生物多样性日 - 天天要闻

翱翔吧!获救猛禽将在佛慧山重新飞向蓝天 | 生物多样性日

《济南时报》5月20日报道 由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的2024年济南市“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将于5月22日在佛慧山广场举行。活动当天,两只被救助的猛禽——苍鹰、大鵟(kuáng)将在这里被放归大自然。 猛禽飞来佛慧山 “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鸟类的总称,指凶猛的掠食性鸟类。”...
第五期“新发现·科普书单”揭晓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选 - 天天要闻

第五期“新发现·科普书单”揭晓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选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在上周末的第三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第五期“新发现·科普书单”揭晓,20种入选图书,其中“科学人文”子书单8种,“科学生活”子书单8种,“科学少年”子书单4种。新一期“新发现·科普书单”的评选范围是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出版的科普新品。经过16位初评专家和7位终评专家的认真评审,最终《...
极强地磁暴带来多彩极光是怎样产生的? - 天天要闻

极强地磁暴带来多彩极光是怎样产生的?

前几天,新疆阿勒泰等地观测到了极光现象,而我们以往听说的极光,往往是在南北极或者纬度很高的地方才有。那么这次极强地磁暴带来的极光与通常极地出现的极光有什么不同呢?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这次的极光现象进行了分析。画面里的极光视频,是5月11日凌晨,摄影和天文爱好者在新疆阿勒泰天文台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