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孝坤的尿袋”看医德与私德

2025年05月06日07:20:16 健康 646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私德与医德,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著名妇产科专家田孝坤的最后一台手术,是在自己年逾80且“身上插着尿管、血管造瘘管,挂着尿袋”的情况下做的.

当时在手术台上躺着的是一名山区农妇。她因子宫切除手术损伤造成了尿瘘,在当地做过两次修补手术都没成功。不想垫着尿片度过余生的患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找田孝坤。手术进行了1个多小时。以往从不在术中上厕所的田孝坤这次去了两趟厕所。那时候,田孝坤排尿已困难到要用手挤压,还便血。

手术成功了,但两天后,田孝坤因肾衰竭倒在病床上,再也没能回到他钟爱的岗位。

这个故事好似一面镜子,照见了医者之心,更照见了医者之德。田孝坤就是这样一位医德与私德完美融合的大医。

一个慎独的君子,一个一日三省吾身的贤人,在公共领域却是一个悖德无礼之徒?一个伤风败俗之人,在大众场合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尊者?这样的人格分裂,实难想象。如果真有,也是精神病患者或者岳不群式的伪君子。梁启超当年谈公德私德,说“断无私德浊下,公德可以袭取者”,把“公德”换成“医德”,这个道理放在医疗领域依然成立。

私德与医德从来不是泾渭分明的两条河流,而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好比树根与果实,失去私德的滋养,医德终将枯萎。能守住生活里的小节,方能守住手术台上的大义。如果医德高尚而私德有亏,那么或者是前者慢慢感化后者,或者是后者逐渐腐蚀前者,二者无法稳定地共生共存。名医张孝骞有句名言:“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如何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医德与私德兼优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修养个人品德,对医德、医术的滋养,虽不是那么显著,但如同暗流之于江河,不可无视,更不可小视。国医大师王琦说过:“如果你只搞科研,那就一意求真、一心向学就足够了。但你作为一个医生,不抱善念、没有怜悯之心,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患者的诉求,那你肯定看不好病。”

有一天,五六个小时的坐诊下来,王琦感到特别疲劳。这时有位学生犹豫再三,最后还是上前告诉老师有几个患者的方子没开。王琦说:“你做得对,你这是医生的心肠。”医生的心肠,不就是医德吗?

最近,某医院开除了一名“违反生活纪律和医德医风问题”的医生。在手术期间,这个私生活不检点的医生,将患者扔在手术台置之不顾。这与前述田孝坤带着尿袋上手术台的做法,何啻天壤之别?职业面具下的私德溃败,终究撕破了“医德”的包装纸。

两相对照,就更能理解清代名医喻昌为什么非常重视医德和私德的涵养了。在《医门法律》中,他谈道:“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这种态度说明古人早已参透:诊室外的修行,决定诊室内的境界。大爱之医,必是仁爱之人。

我们相信,随着医改的深入,随着医风医德建设的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会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表彰了新一批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患者的幸福就是医生最大的快乐。”这是“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江涛的肺腑之言,也是广大医者的共同心声。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离不开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和奉献。要让手术刀精准切割病痛,先得在生活里磨砺出道德的锋刃。当每个医生都肯花心思捂热听诊器、拔除心里的草,中国医疗这棵大树,自然会结出更香甜的果子。

那种“我私德有问题,公德没问题”的歪理邪说,庶几就能销声匿迹了吧。(熊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06日第09版)

从“田孝坤的尿袋”看医德与私德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海南一地4人被通报 - 天天要闻

海南一地4人被通报

近日,海南省定安县纪委监委通报四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分别是:一、定安县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波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等问题。2021年至2024年,王波直接或通过其家人多次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所送高档白酒、香烟等礼品和礼金;先后多次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宴请费用由管理...
苹果携手哈佛揭秘女性健康研究,月经周期对运动时间影响微乎其微 - 天天要闻

苹果携手哈佛揭秘女性健康研究,月经周期对运动时间影响微乎其微

IT之家 5 月 6 日消息,苹果公司携手哈佛大学,公布了“Apple Women’s Health Study”最新研究报告,研究分析了超过 11 万名参与者的 2200 万次运动数据,发现步行、骑行、跑步、功能性力量训练和瑜伽是最常见的五种运动类型。苹果公司于 2019 年宣布启动三项全新研究项目,其中一项携手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美国...
当心!长时间咳嗽?可能是哮喘丨健康总动员 - 天天要闻

当心!长时间咳嗽?可能是哮喘丨健康总动员

2025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特殊哮喘类型被称为“沉默哮喘”因其缺乏典型哮喘的喘息、呼吸困难等表现常被误诊为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导致延误治疗本期嘉宾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市闵行区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 周杰点击收听完整内容何为...
当脑血管遭遇“惊雷”,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些保命知识速看! - 天天要闻

当脑血管遭遇“惊雷”,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些保命知识速看!

“医生,我头痛得像要炸开,真的想死!”凌晨03:00,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收住一个48岁中年女性患者,患者看到接诊医生时,直述头痛异常。当时接诊医生迅速判断:外院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查体发现颈部僵硬如木板,下颌与胸口距离超三指——这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典型信号!立马进行院内MDT讨论,...
轻松健康发起“青年医生成长计划科研学术能力提升行动”,科技赋能青年医师力量 - 天天要闻

轻松健康发起“青年医生成长计划科研学术能力提升行动”,科技赋能青年医师力量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5月4日,“青年医生成长计划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会上,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推动医学科技创新的号召,轻松健康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发起了“青年医生成长计划——科研学术能力提升行动”,旨在通过权威专家对临床科研数据应用和...
走路能降血糖?走多少适合?怎么走效果最好?医生分享建议 - 天天要闻

走路能降血糖?走多少适合?怎么走效果最好?医生分享建议

在我们的印象中,糖尿病是个离不开“吃药”的病。但很多人不知道,真正降血糖的“王牌”,其实藏在你每天的“腿脚”里——走路。这不是说说而已。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规律的走路锻炼,不仅可以控制血糖,甚至对预防糖尿病、逆转“糖前期”都有明显帮助
小小甲钴胺,可改善中老年人3大健康问题,本文讲出实情 - 天天要闻

小小甲钴胺,可改善中老年人3大健康问题,本文讲出实情

详细提起甲钴胺这个名字,很多朋友也不会陌生,也有不少人把它当成营养神经,甚至是对抗衰老的“神奇药物”来使用,甲钴胺到底是什么?它在改善中老年人健康方面,又有哪些切实有效的功效呢?今天的这篇科普,就来带大家去认识一下,甲钴胺在改善中老年人健康
14项中肿方案亮相ASCO,中国之声响彻全球肿瘤学术舞台 - 天天要闻

14项中肿方案亮相ASCO,中国之声响彻全球肿瘤学术舞台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肿瘤学国际学术会议,每年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数万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聚焦癌症诊疗最新突破、转化医学前沿进展及临床实践创新,被誉为肿瘤领域的“学术奥林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