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别大意

2025年05月03日15:12:09 健康 1894

本文个人观点,仅供娱乐,请勿迷信其中!

"蝼蝈鸣春去,荷香伴夏来。"转眼间5月5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作为夏季的序章,立夏不仅是气温攀升的分水岭,更是自然界万物进入快速生长期的信号。此时江南的枇杷正由青转黄,北方的樱桃开始透红,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

立夏的"立"字意为确立,"夏"字在《尔雅》中被解释为"长成"。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南方,天地间阳气渐盛,昼长夜短的特性愈发明显。

今年立夏恰逢农历四月初八,按照传统节气划分属于"晚立夏"。民间流传着"早立夏穿夹袄,晚立夏摇蒲扇"的说法,意指晚立夏往往预示着更炎热的夏季。这种气候特征与太阳直射点北移速度密切相关,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经历由暖转热的关键过渡期。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值此季节交替之际,尤其要提醒中老年朋友注意: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掌握四字诀窍,助您安稳度夏。

【1要做:保持规律作息】

立夏后昼长夜短的特性愈发明显,不少中老年人会跟着天色调整作息。建议坚持"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的原则,晚上22:30前入睡,早上顺应自然光照5:30-6:00起床。午间11:00-13:00阳气最盛时,可安排20分钟左右的闭目养神,既能缓解疲劳,又能避免打乱夜间睡眠节律。

此时节人体阳气外浮,容易出现"夏打盹"现象。若因夜间闷热影响睡眠质量,可在睡前用42℃左右的温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加入适量艾叶或生姜片,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通过发汗带走体内多余热量。切记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降温,以免寒邪入侵引发关节不适。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别大意 - 天天要闻

【2要吃:时令养心餐】

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脏,《黄帝内经》强调"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立夏时节推荐"红黄绿"三色饮食法:红色养心(西红柿、樱桃)、黄色健脾(南瓜、玉米)、绿色清热(苦瓜、空心菜)。特别推荐用新鲜莲子30克、百合20克、小米50克熬制养心粥,每日早餐食用可清心除烦。

此时应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但需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建议将每日动物性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00-150克,优先选择鱼肉、鸭肉等白肉。烹饪方式宜采用清蒸、白灼等少油方法,如清蒸鲈鱼时可加入陈皮丝,既能去腥增香,又能理气健脾。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别大意 - 天天要闻

【3要避:极端温度刺激】

立夏后气温波动较大,要特别注意"三个过渡区":进出空调房时在门廊稍作停留,让体温逐步适应温差;晨练回家后不要立即冲凉,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饮用解暑饮品时避免冰镇,常温绿豆汤或25℃左右的柠檬水更为适宜。

需特别警惕"温水煮青蛙"式的中暑风险。当气温超过32℃、湿度大于60%时,建议减少户外活动时长。若必须外出,可采用"三三制"防护:每隔三小时补充300毫升水分,在阴凉处休息三分钟,佩戴能阻挡99%紫外线的防晒三件套(帽子、墨镜、冰袖)。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别大意 - 天天要闻

【4要留:适度运动储备】

夏季养生讲究"无厌于日",适当运动能促进阳气升发。推荐选择"两慢一快"运动模式:早晨进行慢速太极拳八段锦,傍晚快走3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能正常交谈为宜。运动后要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建议饮用淡竹叶茶(竹叶5克、麦冬3克泡水)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清心除烦。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切不可因天气炎热而突然加大运动量。可采用"周递增法",每周运动时长增加不超过10%,运动前后各进行5分钟拉伸。对于有关节旧疾者,建议佩戴护膝、护踝等防护用具,运动场地优先选择塑胶跑道或草地,减少关节冲击。

5月5日立夏,提醒中老年人:1要做、2要吃,3要避、4要留,别大意 - 天天要闻

立夏作为季节转换的枢纽期,养生重点在于"平衡"二字。通过规律作息建立生物钟稳态,借助时令饮食维持内环境平衡,规避极端刺激保持体感平衡,坚持适度运动促进代谢平衡。中老年朋友只要把握住这四个养生维度,定能顺应自然节律,让身心与盛夏同频共舞。

最后提醒大家,节气养生讲究"三分调,七分养",更重要的是保持豁达心境,毕竟"心静自然凉"才是应对炎夏的最佳良方。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或能保护大脑,远离老年痴呆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或能保护大脑,远离老年痴呆

在岁月的长河中,大脑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老年痴呆,无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种。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记忆与认知,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幸运的是,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为我
女子在家搞卫生后高烧40°C,肺都“发霉”了!这细节千万警惕 - 天天要闻

女子在家搞卫生后高烧40°C,肺都“发霉”了!这细节千万警惕

天气渐渐转热,不少人趁着天空放晴,开始整理衣柜,将衣物进行“大换季”。近日,来自杭州的沈大姐趁着前两天天气晴好,她休息在家,便开始了“换季工程”。岂料,整理完衣柜后,她病倒了,体温最高到了40℃。正当大家以为是累得病倒的时候,却查出是肺“发
突破!这项技术为血透患者生命线“保驾护航” - 天天要闻

突破!这项技术为血透患者生命线“保驾护航”

你知道吗?在我国,每10个人中就约有1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毒症。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为了维持生命的关键手段。而在血透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