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健脾第一方小建中汤,脾胃调,百病消!

2023年11月10日16:15:04 健康 1686

民间有句古话“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这其实和《黄帝内经》中所讲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道理是一致的。脾胃为人后天之本,婴儿自从母体出生后,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需依赖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千古健脾第一方小建中汤,脾胃调,百病消! - 天天要闻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调脾胃补气血的方子,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是一张温补脾胃、调理中焦的名方。

为什么此方命名为“小建中汤”呢?“建”指的就是建立的意思,“中”指的就是中焦中气,所以小建中汤是帮助调节脾胃恢复中气的经典方剂。

千古健脾第一方小建中汤,脾胃调,百病消! - 天天要闻

1、小建中汤的方药组成及配伍特点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饴糖而成,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组成。桂枝汤是万方之祖,在外调营卫,在内调阴阳,此方倍用芍药,其意图就是把药力收到中焦脾胃。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入脾之饴糖,一者温中补虚,二者缓急止痛,一药而两擅其功,配伍辛温之桂枝,温助脾阳,

祛散虚寒。二药相伍,辛甘化阳,温中益气,使中焦脾胃之气强健,不受肝木之乘。

千古健脾第一方小建中汤,脾胃调,百病消! - 天天要闻

方中倍用酸苦的芍药,用意有三:一者滋养营阴,以补营血之亏虚;二者柔缓肝急止腹痛,与饴糖相伍,酸甘化阴,养阴缓急而止腹痛拘急;三者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促使阴阳平衡。

生姜、大枣合用,生姜助桂枝温胃散寒,大枣助饴糖补益脾虚;生姜和大枣协桂枝、芍药又可调营卫,和阴阳。加入炙甘草之意,一则益气补虚,助饴糖之功;二则缓急止腹痛,增强饴糖、芍药的药力;三则助桂枝、芍药以和阴阳;四则调和诸药。

以上诸药配伍,辛甘酸甘合化以调和阴阳,重用甘温质润以抑木缓急,可使脾健寒消,肝脾调和,阴阳相生,中气建立,诸症痊愈。小建中汤重在温补中焦,建立中气,故方名为“小建中汤”。

2、小建中汤的功效及临床主治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原方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证。临床症状以脘腹拘急疼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兼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舌淡苔白,脉细弦为特点。

3、小建中汤的适宜人群及现代临床应用

小建中汤应该算是中药汤剂中味道最好的方剂之一,其中有麦芽糖的甘甜香气,就连小孩也不排斥这个味道。此方药性十分平和,也比较适合日常养生服用。小建中汤的适宜人群:

1)适合比较瘦弱的人群服用,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可以通过小建中汤调理脾胃,脾主肌肉,方中饴糖尤擅补充脾中的精微物质;

2)适宜气血不足、面色无华、容易心悸心慌的人群,小建中汤调理脾胃,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气血充足后,心悸心慌的问题自然就改善了。

3)久病体虚、术后/放化疗后体虚、错吃药物伤及胃气的人群,小建中汤非常适合补体虚恢复中气,而且不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人有胃气就有生机。

此外,临床中报道,小建中汤广泛应用于肠应急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腹部痉挛、消化下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小儿脾虚泄泻、小儿脾胃虚寒性腹痛、小儿脾虚型疳积、小儿肠痉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4、小结

小建中汤是一张改善体质之方,它的真正意义是强壮“病的人”,而不是治疗“人的病”。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化疗后“秃”如其来?这篇文章帮你告别脱发焦虑,不再“发”愁! - 天天要闻

化疗后“秃”如其来?这篇文章帮你告别脱发焦虑,不再“发”愁!

在影视剧中,一旦剧中人物患了恶性肿瘤,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光头。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科病房也经常有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及家属询问医护人员:“用这个化疗药是不是就会变秃了,有没有不掉头发的化疗药?”、“做了化疗什么时候开始掉头发,头发掉完了以后还能长出来吗?”别急,今天就跟湖南省肿瘤医院一起了解化疗后“秃...
从结肠到皮肤,拜登啥时候又确诊前列腺癌了 - 天天要闻

从结肠到皮肤,拜登啥时候又确诊前列腺癌了

反正拜登早不是当初“美国最年轻国会议员”那般意气风发,也知道自己不大可能卷土重来。文 | 海上客刚卸任不久的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前列腺癌,已扩散至骨骼。这是美国东部时间5月18日下午,北京时间今天(5月19日)凌晨拜登办公室所发消息。4月26日,拜登在方济各葬礼上由妻子等人搀扶行走1不得不说,不出意料,又令人震...
女生晒照被网友提醒有“瘤”?出现这几种信号尽快就诊→ - 天天要闻

女生晒照被网友提醒有“瘤”?出现这几种信号尽快就诊→

近日话题#女生晒照被网友看出血管瘤#引发网友关注图片来源: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重庆一位女生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用手电筒照手上血管的照片并配文“光穿过了我的手发现了我另一个小心脏”没想到照片发布后有眼尖的网友提醒她这可能是血管瘤第二天该女生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