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就该养肺了。
中医认为,肺主金,和秋天相对应。
中医讲,肺主气,司呼吸。说的是肺掌管着我们一身之气。《素问》中就讲,“诸气者,皆属于肺。”我们人体依靠肺的呼吸运动,完成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呼出体内的浊气,吸入自然界的清新之气。通过不断的呼浊吸新,吐纳故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着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因此,养肺,首先养的就是肺气。
再来,中医还讲了,肺主通调水道。说的是我们一身的水道输布也都依靠着肺气。肺主宣发肃降,在体为皮。若是肺阴亏虚,肺气即便再充足,也没有津液可以输布到我们的体表,所以,有些人皮肤干干的,其实多半就是肺阴亏虚。
此外,肺气还可将体内津液代谢失败的产物——湿气通过肺气宣发的作用,透过我们的汗液而出,将体内的痰湿通过肺气肃降的作用,从小便而出。所以,肺气宣发肃降的作用,也是身体在排毒的过程。
因此,养肺还养的是肺阴。
今天,要讲的中成药叫作补肺丸。大家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滋补的药,不仅可以补肺气,还可以补肺阴。
补肺丸:人参、炙黄芪、熟地黄、桑白皮、紫菀、五味子。
人参和黄芪可以说是数百上千种中药中最擅长补气的药材了。不仅可以补肺气,同时还可以把脾气补足。
中医认为,肺主金,脾主土。土能生金,所以脾土是肺金之母,把脾气补足了,也相当于充实了肺气。听着似乎很玄乎,但道理很简单,脾主健运,主要负责把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在转换成水谷精微后,上输到肺,肺的营养充足了,肺气的化生才能井然有序。中医称之为培土生金。
人参
黄芪
人参和黄芪把肺气补足,熟地放在这里则是养阴的。
熟地的颜色是黝黑黝黑的,中医讲,黑色可入肾经。所以,熟地最擅长的是补肾阴。
可能有人要问了,补肺的方子为啥要补肾?
其实啊,这里用熟地补肾,和刚刚我们讲的用人参、黄芪补脾是一个道理。
中医认为,肾主水,肺主金,金能生水。因此,补足肾阴也可以养益肺阴。举个简单的例子,肺在五脏六腑中的位置最高,就像是天上的雨,肾处于下焦,就好比是地上的河流。天上的雨可以给河流提供补给,而河水经过蒸发又能化作天上的云气。
熟地
我们虽然讲肺有宣发肃降的作用,但是肺气主降。有些人之所以会有咳嗽的症状就是因为肺气不降反升。紫菀功善降气,其质地偏于滋润,兼可润肺。
紫菀
而桑白皮性偏寒凉,可清散肺中的郁热,须知,肺阴亏虚的原因之一就是被郁热所灼伤。若是肺热得以清散,灼伤肺阴的源头也就不复存在了。
此外,桑白皮兼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肺宣发肃降失司,身体内的湿气就不容易排泄出去,随之而来的就是水肿的问题。
桑白皮
最后,用了一味五味子。
五味子正如其名,五味俱全,然其酸性最甚。中医讲,酸能收能敛。所以,五味子放在这里就是起的收敛的功效。既能收敛肺气,又可收敛肺阴,把肺中气阴全都牢牢的锁在我们的身体内。
五味子
整体上讲,补肺丸的药性偏于滋补,一些人久咳不止、气短乏力、咽干口干、甚至皮肤干燥者均可选用。
然而,若是肺中有痰,甚至是从早到晚有咳不完的痰的时候就不能选用补肺丸了。因为滋补的药性过于厚腻,而肺中痰浊的本质也是粘滞的,同气相求,若是这个时候盲目滋补,非但不能起到补益的功效,反而会壮实痰浊的队伍,用中医的话讲就是闭门留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