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除了疼痛、血栓、气喘、出血、呕吐、腹泻、头晕、皮疹等等之外,水肿也是一个常见症状。
水肿有全身性和局部性之分,全身性水肿多由于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或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受损引起;局部水肿表现在身体某个部位的皮下组织、血管外组织间隙等,大都是因为这些部位的血管淋巴管受了肿瘤的压迫,使血液和淋巴液回流障碍,在局部潴留,时间长了渗入皮下组织形成水肿。
癌症患者营养不良会造成的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营养障碍时血浆白蛋白降低就会出现水肿,最早出现在下肢,逐渐向上蔓延并遍及全身。浮肿前,先有营养不良、吸收障碍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癌病人本身营养消耗就大,体内蛋白质缺少就会引起浮肿。
恶性肿瘤造成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如心功能减退,静脉瘀血,血液滞留,血浆渗出组织间隙,可造成水肿;肾功能减退,水液代谢障碍,水钠潴留,也造成水肿;肝硬化腹水,严重以后发展合并水肿。
癌症在化疗期间抵抗力和免疫力比较弱,不喜欢运动,这样会让全身的血液循环变差,化疗时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增加了患上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血栓部位以下有肿痛感,可通过静脉彩超的方式确诊。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一症,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素问 水热穴论》篇指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晚期癌症患者若外邪入侵,饮食起居失常,或因劳倦内伤,均可导致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滞,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中医是如何治疗水肿的呢?以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为例。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上肢淋巴水肿可导致患者患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日久易出现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现代医学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如手法按摩配合弹力绷带压迫、间歇压力泵、手术治疗等,但对中重度水肿疗效仍不理想,而中医辨证论治有明显优势。中医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由于正气亏虚,毒瘀内结,瘀血化水,虚、毒、瘀、水四者夹杂,合而为病。
患者,女,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并予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后出现左手臂肿胀麻木,不能抬举和弯曲,渐见左手不能活动,手指痿软乏力。曾予活血化瘀等对症处理,未见明显好转。刻下:左手肿胀较甚、皮色略紫、按之无明显凹陷,伴有面色㿠白,神疲乏力,自汗出,口微渴,舌质黯,舌下脉络曲张,脉细无力。
证属正气亏虚,瘀血化水。治以益气活血、搜风通络。用药: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乳香、没药、僵蚕、全蝎、蜈蚣、鸡血藤、忍冬藤、海风藤、钩藤、桑枝、白花蛇舌草、甘草等,用药后,左手握物时略感有力,左手臂麻木减轻,仍不能活动,肿胀未减,舌脉如前。守方继服,三诊:症状明显改善,左手可轻微活动、握物明显有力、肿胀减轻,舌脉如前。继续辨证加减用药,嘱患者抬高患肢及家人助其每日做屈伸运动。四诊:左手能自行升举,手臂肿胀明显消减,舌脉如前。守方去全蝎、蜈蚣。患者左手基本正常,活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