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根总是潮湿,还起湿疹?很多朋友经常下身潮湿,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入夜之后更明显,大腿根部非常潮湿,又湿又热,有时还会起湿疹,天气温和还能好点,寒冷天气会更加明显,洗完澡会干爽一会儿,但内衣换掉过几个小时就不干爽了。久坐之后也会更加明显,短期影响工作,长期还会生湿疹,甚至生真菌。
为什么会大腿根部潮湿?而且还起湿疹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大腿根部潮湿,跟我们体内的脾虚,湿气代谢障碍有关,脾运化水湿,脾气充足,水湿得化,则不生痰湿,身体干爽。脾虚湿气不能健运,不仅大腿会潮湿,总是又潮又热,而且大便也溏稀,粘马桶,嘴里也粘腻,容易出汗,身体也困重,容易腹型肥胖。有的朋友不仅有以上的表现,而且大腿潮湿在天气寒冷,或者夜间会加重,经常潮湿得一塌糊涂,到底怎么解释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分阴阳,病理产物分阴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分阴阳。当脾虚运化不足时,水湿容易在体内堆积,人体上为阳,下为阴,而“湿为阴邪,易袭阴位”,且“湿性趋下,”都导致了大腿根部容易出现潮湿,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下肢水肿。一日12时辰中,日为阳,夜为阴,而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中医理论认为,同气相求,也就是相同性质的邪气会在相同性质的时节严重。秋冬季节及夜间阴气最盛,这个时候,体内阴邪也最盛,湿为阴邪,会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症状,所以这段时间就很容易出现大腿根部潮湿,入夜尤甚,秋冬寒冷季节加重的情况。同时,湿易留敛化热,形成湿热,湿热为湿疹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所以严重时还会起湿疹。表现出湿和热交挣,起湿疹,瘙痒,以及脾虚湿盛的大便糖稀,口中粘腻,大腹便便等表现。
怎么解决大腿根部总是潮湿,还会起湿疹的问题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淡渗利湿,健运脾气,分别是茯苓和薏苡仁,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看茯苓
茯苓性甘、平,味淡,入脾肾二经和心经,可以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茯苓可以用于各种湿浊,能够健脾气,去水湿,对于脾气不足,湿浊运化失常,湿浊下泄的潮湿,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大腿根部潮湿,容易起湿疹,而且对心脾两虚的失眠,心悸也有很好的作用。
《本草衍义》:“茯苓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其次看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及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作用。薏苡仁为健脾除湿要药,对于脾虚湿浊,水湿下泄的大腿根部潮湿,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健脾利湿,改善湿浊,清利下焦水湿。对湿浊困厄经络导致的肢体痹痛,筋挛拘急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综上,茯苓配合薏苡仁,健脾渗湿,尤其是渗湿,改善由于湿浊下注,代谢失常所致的大腿根部潮湿问题,减少湿疹发生,对于失眠、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筋骨拘挛也有不错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