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产于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别名】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
【性味】甘,微温。
【归经】肺经、脾经、肝经、肾经。
【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应用】
- 肿瘤治疗
本品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以及肿瘤术后及放化疗患者。
本品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且性质较平和,副反应较小,药材来源广泛,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
对于正气亏虚不明显患者,常在配伍健脾理气类药物基础上与解毒化瘀散结药同用,如配伍白术、茯苓、陈皮,合用石见穿、蛇莓、蛇六谷、重楼、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地鳖虫等;
对于正气亏虚较明显者,可应用较大剂量黄芪,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人参、太子参、白术、菟丝子、肉苁蓉、麦冬、山萸肉等扶正类药物。
用于肿瘤术后患者,本品多配伍健脾理气之品以促进术后恢复,如山药、莲肉、白术、陈皮、茯苓、薏苡仁等。
用于放疗及化疗患者,本品常配伍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药物以减轻放化疗反应,如橘皮、竹茹、生姜、茯苓、谷芽、麦芽、熟地黄、制首乌等。
- 其他应用
(1)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本品善于补中益气,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本品治疗气虚下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3)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本品善于敛汗,常配白术、防风,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4)水肿:对于气虚所致水肿,常与防己、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5)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痈疽久不穿头:本品有托疮生肌功用,常与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使用注意】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须禁服。
【文献论述】
《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