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研究人员注意到ABO血型与癌症可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挪威学者通过研究共3053例癌症(唇癌、舌癌、食道癌、胃癌和乳腺癌)患者,结果提示ABO血型与癌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1964年,这一研究结果被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中。
然而,这一阴性结果并未浇灭研究者继续探索两者之间关系的热忱。
近年来关于血型与癌症的研究并不少,那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血型预测患癌风险,究竟是玄学还是科学?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到底哪种血型更容易患癌?
——A型血
一项涵盖30个国家跨越60年,纳入约10万例癌症患者和30个癌症部位的大样本量研究显示,A血型的患癌风险是其他血型的1.12倍,其中A血型的女性更易患癌。
具体而言,主要是乳腺癌(12%)、卵巢癌(16%)两种女性常见肿瘤的发生占比较大。
——B型血
整体而言,与A血型相比,中国B血型人群发生绝大多数癌症的风险较低,尤其是胃癌、结直肠癌。
此外,B血型与膀胱癌风险的关系尚未盖棺定论,但B血型的男性患膀胱癌的风险较低,而B血型与前列腺癌风险增加相关。
与AB血型一致的结论是,B血型人群患表皮样癌的风险较低,也与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的患癌风险无关。
——AB型血
一般而言,AB血型的男性患癌风险较高。
中国人群AB血型与肝癌风险增加有关,AB血型与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的风险无关,但AB血型的人群患表皮样癌和腺癌的风险较低。
消化道肿瘤方面,AB血型与胃癌风险的研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但AB血型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降低。
AB血型还可能预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结局更好,患者的平均总体生存期高于非AB血型。但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O型血
O型血的人相对于其他血型来说要占优势一些,O型血就是大家心中的万能血,但是也并不是所有血型都能输,还是需要注意配对, 因为O型血的人比较好动,所以体内新陈代谢的能力相对比较好,可以及时调理自己的身体。
相对于其他血型来说,O型血的人患癌的风险要更低一些,而且O型血的人一般积极乐观,他们能够及时调理自己的情绪。
血型预测患癌风险,究竟是玄学还是科学?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也很感兴趣。
最早1961年有研究发现,在125位年龄在65-89岁的健康男性群体中,A型血的比例更高。但在后来,类似的研究一直没有定论。例如,在对日本269名百岁老人调查发现,B型血占比最多;又例如,美国的研究结论恰恰相反,认为B型血是早期死亡的标志。
目前,血型与寿命的联系尚无定论,由于ABO血型是人类不可改变的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可能归结于“相当有趣”的事实,而不是“临床实际“的事实。
癌症的出现还与很多的因素有关,不能够单单靠血型来判断,还应该结合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综合性判断。
虽然目前有不少研究发现血型与寿命相关,但与其担忧自己会患病,不如尽早对后天因素进行干预,这样才是更重要的。
生活中如何防癌?
一、平衡心态,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仅仅是没有精神疾病,而且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可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富有成效的工作,以及能对他人有所帮助的良好状态”。
评价心理健康有五个标准,一是智力正常;二是情绪良好;三是人际关系和谐;四是适应环境;五是人格完整。
二、远离致癌食物
大部分人偏爱于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红肉已被列为2A类致癌物质,也就是说吃太多红肉可增加患癌风险。
还有吃太多腌制食物也会增加患癌几率,尤其是中式咸鱼已被列为一类致癌物质,此外也不能吃超过65℃的食物和含有酒精的饮料,前者可诱发食管癌,后者可引起肝癌。
三、保持正常体重
体重指数是以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当BMI指数为18.5~24.9时属正常健康体重,低于18.5为低体重,25~29.9为超重,而大于和等于30为严重超重或肥胖。建议将体重控制在健康的BMI范围之内的最低值。
四、体检防癌
很多肿瘤是由一些慢性病逐渐演变而来的,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做到早期干预。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但可以去除癌前病变,特别是对于某些早期肿瘤,能够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