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重症医学科应用ECMO成功救治一例罕见的嗜铬细胞瘤并发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
ECMO又名体外膜肺氧合,被誉为救命“神器”,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机会。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标志着该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资料图
前不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接收了一名病情危重的孕妇。患者被送至急诊科时已昏迷,血压也测不到,重症医学科隋伟男医生和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紧急处置后立即转至ICU。
在ICU,重症医学科赵爱超、禹江涛、张春勇等多名医护人员已经就位,经初步抢救治疗,患者血压有所回升,但心排量低,心率达到每分钟180次,超声显示左心室运动明显减弱,射血分数仅30%。
经多学科会诊,初步考虑患者为爆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在对强心药物反应不佳、病人情况逐渐恶化的情况下,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夏建光决定立即实施VA-ECMO辅助治疗。
在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了ECMO的预充、动静脉穿刺置管、连接和运转,随即病人的血压、心率、氧合明显改善,乳酸明显降低。
为了随时调整患者凝血状态及ECMO支持力度,赵爱超医生通宵守护在病房,随时根据病人的指标调整设备参数,确保病人安全。
救治过程
然而,就在成功应用ECMO的第三天,患者血压出现过山车式波动,忽高忽低。重症医学科团队意识到,病人的病情可能还有其他原因的存在。经过腹部强化CT检查,医生在患者的左肾上腺部位发现了肿物,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经过外送血儿茶酚胺检测,患者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并发儿茶酚胺心肌病。
随后,经过5天的对症治疗和ECMO辅助,患者血压逐渐平稳,心脏运动明显改善,射血分数超过50%。
经过综合评估,患者顺利撤离ECMO。撤机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在第9天,患者又成功脱掉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又经过48小时观察,患者转入泌尿外科,准备条件成熟后行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经产科医生评估,患者体内胎儿目前状况良好。
“ECMO技术是国际公认的重症医学领域顶级急救技术,代表着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也是终末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最后的希望。”夏建光说。
延伸阅读
儿茶酚胺心肌病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发病率约 11%,若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达 24%~33%。患者心肌病早期快速进展,又迅速恢复,发病机制可能与儿茶酚胺直接作用导致心肌顿抑有关,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长期升高导致β肾上腺能受体下调,心肌收缩单位数量减少,也可能通过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导冠状动脉痉挛和内皮损伤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引起心肌顿抑。循环儿茶酚胺浓度下降后,解除抑制,心功能可能迅速恢复。嗜铬细胞瘤可引起儿茶酚胺心肌病,但对于初诊以心肌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如无明显血压波动,临床诊断困难。在患者心肌顿抑而引起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时,VA-ECMO的辅助可以减轻心脏负担、稳定血流动力学,帮助心功能的恢复,使病人转危为安。
科室介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重症医学科现有医生13名,均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正高1名,副高1名,主治医师10名,住院医1名。高素质护理人员25名。在新冠疫情中经历过历练,是一支团结、有凝聚力的集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从严重的复合伤、重型颅脑损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的脓毒症休克、心源性休克到羊水栓塞所致DIC,几乎所有类型重症病人的成功抢救经历磨炼了这支队伍。
在团队作战的基础上,该院重症医学科又细分亚专科,根据每个医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派出进修学习,使他们在重症呼吸、重症肾脏、重症心脏、重症神经、重症超声、重症感染及重症营养等亚专科方面各有所长,成为各自方向的专家,并在重症医学科内融合成合力,提高复杂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来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