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2022年06月30日17:02:16 健康 1769

陆博,口腔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热衷于用简单明朗的文字,为市民普及口腔健康知识,保持口腔健康的关键在于:“预防大于治疗”!

牙齿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之一,俗话也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可见如果牙齿闹起脾气来,再坚强的人也顶不住。现在回想那些被牙疼折磨的夜,都忍不住要打个激灵,因为它痛起来真的是“要命”!

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 天天要闻

最近在临床上碰到一位患者,她连续几个月被右下排牙齿抽痛困扰,严重时甚至连整个右脸都感觉疼痛,但因担心抽神经会伤害牙齿,想着吃点止疼药忍忍,再找医生补牙就好,谁知疼起来吃一把止疼药都不管用,硬抗了半个月才来看。

拍完片后发现她已经是急性牙髓炎,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 天天要闻

以上的情况其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患者都是觉得难得一次牙疼没事,忍忍就过去了,殊不知,龋齿正在逐渐深入到牙髓,最后演变成中龋,甚至是深龋,龋坏到神经就不得不做根管治疗了。

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 天天要闻

那么今天就来和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根管治疗,就是传说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抽神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NO.1.根管治疗5步走,“抽神经”只是其一

抽神经其实只是一个简易的叫法,牙医真正要做的根管治疗,其实是对受感染发炎甚至坏死的牙神经进行清创,然后再将根管用充填材料严密充填,防止再次感染的治疗方法。

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 天天要闻

1、局部麻醉后磨去部分牙冠硬组织,打开髓室;

2、确定髓室内部情况与长度,在不损伤牙周组织的同时,为彻底清理根管做准备;

3、将髓室内部被感染的组织移除,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抽神经”;

4、次氯酸钠冲洗液冲洗根管,最大程度上保证消毒根管各处的死角;再用氢氧化钙封药。这一步很关键,很考验医生的专业技术和细心程度,经常会碰到根管没做到位的患者又要重新开髓的情况;

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 天天要闻

5、复诊时将原先的药物取出,用热牙胶以及无毒无刺激性生物兼容性树脂糊剂填充。

NO.2.根管治疗痛不痛,会不会伤及真牙?(答案是:肯定不太舒服,但不是很痛。)

首先,开始治疗前,医生会给患者打局部麻醉,降低痛感;

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 天天要闻

其次,根管治疗不仅不会伤牙,更是一项“救牙工程”,如果牙齿受到外力,或因为蛀牙牙周病,而导致牙髓发生严重的发炎,甚至坏死时,根管治疗是唯一可能抢救这颗牙齿的方式——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病痛,防止感染的蔓延,尽可能保护牙齿避免拔除的风险。

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 天天要闻

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 天天要闻

NO.3.牙齿不痛,为什么医生还要我抽牙神经?

多数人感觉牙齿剧烈疼痛才被建议做根管治疗,但事实上疼痛并非做根管治疗的先决条件。

很多时候,牙髓腔的感染不见得会以痛来表现,比如有些龋坏已经累及牙神经,导致发炎或者坏死,这时,如果处于慢性炎症期,可能不会有任何的疼痛,但是,牙神经一旦被细菌感染了,就还是要及时取出来,做根管治疗了,否则长此以往,感染蔓延,就会面临拔牙的风险。

看牙避坑指南:根管治疗“抽神经”的那些事,一次性和你唠清楚 - 天天要闻

一般来说,当发生以下三种情况时候,就需要做根管治疗:

1)有严重龋齿,牙髓神经发炎且已无法恢复正常状态,甚至出现坏死现象;

2)牙齿受到外力撞击,牙齿断裂造成牙髓外露;

3)牙髓发炎引发牙根感染和牙根吸收;

NO.4.根管治疗要花多少钱,分几次完成?

根管治疗的收费根据各地不同,会有差别,比如一线城市做根管至少2000-3000元不等,在我院,一般前牙收费800-1000元不等,后牙1000-1200不等,以上不包含牙冠的价格。

根管治疗一般要2-3次才能完成治疗。

文末总结:能早点简单补牙解决的事情,就别拖到根管治疗再去医院,也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少花钱、少受罪。”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溃疡性结肠炎的“五驾马车”载我走向康复之路 - 天天要闻

溃疡性结肠炎的“五驾马车”载我走向康复之路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曾是一名深受溃疡性结肠炎困扰的患者。那些日子里,痛苦症状、癌变担忧、生活质量低下以及焦虑抑郁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让我几乎陷入了绝望的深渊。然而,幸运的是,我最终遇到了“五驾马车”康复方案,重获健康和希望。今天,我想分享这段康复之路的点点滴滴,以此感恩那些帮助我走出困境的人和事...
有这3种习惯的男性,正在慢性“自杀”!医生:赶紧自查 - 天天要闻

有这3种习惯的男性,正在慢性“自杀”!医生:赶紧自查

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你这是在慢性‘自杀’啊!”医生李建军一边检查,一边摇着头说。事情还得从端午节说起。我们的主角王大海,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平日里工作繁忙,难得有个
水果摊贩说,入夏后,这3种水果尽量不要买,家里有也要少吃 - 天天要闻

水果摊贩说,入夏后,这3种水果尽量不要买,家里有也要少吃

小王工作公司的楼下有一家水果摊,他一休息就去水果摊买东西。每一次小王来,水果摊的老板小张都热情欢迎小王,两个人真的是相见恨晚的,两个人每次见面都聊的很开心。小王刚到摊前,小张迫不及待的跟小王分享刚来的当季樱桃,说罢就把樱桃往小王手里送。
医院科室开业仪式用“开张大吉”等引争议,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致歉 - 天天要闻

医院科室开业仪式用“开张大吉”等引争议,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致歉

6月13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网传“医院科室举行开业仪式”的内容发布情况通报,经核实为该院血液内科医护为记录新病区启用拍摄,相关内容及不当表达引发社会关注,深表歉意。以下为通报全文:6月12日,相关网络平台视频发布了“南通某医院一科室举行开业仪式”的内容。经核实,该视频为我院东院区血液内科医护人员为记录科...
防暑科普丨面对炎热高温 这些消暑误区要规避 - 天天要闻

防暑科普丨面对炎热高温 这些消暑误区要规避

近期,多地持续高温天气。盛夏炎炎,热浪滚滚。面对近期的高温天气,有哪些消暑误区需要规避?一起来了解。误区一:消暑主要靠空调天气一热,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事实上,长期在空调带来的恒温下生活,身体的温度调节能力、免疫力都会降低,一旦置于高温环境
防暑科普丨高温来袭 这些防御指南措施要牢记 - 天天要闻

防暑科普丨高温来袭 这些防御指南措施要牢记

近期,北方高温持续发展。6月9日以来华北东南部、黄淮等地出现高温天气过程,河北、山东、天津等地共有42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极端高温阈值,8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面对近期的高温天气,我们该如何应对防护?以下这些防暑指南要牢记。
假的!假的!假的!千万别信! - 天天要闻

假的!假的!假的!千万别信!

话费充值是大家日常开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面对“低价充值”的广告时不少人都心动了但注意,优惠的背后可能暗藏“陷阱”本想“薅羊毛”,结果成“洗钱”近日,南充市民唐先生在某二手平台刷到一个“低价话费充值服务”的商品,商品详情显示“9折代充话费,量大从优,三天内到账”,心动的唐先生并未多想,立即下单了1000...
向世界展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成就,这个运动会在武汉迎来“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向世界展示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成就,这个运动会在武汉迎来“20岁生日”

“2004年,我们在武汉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移植运动会。2024年,我们又回到了这里。”6月11日、12日,第八届中国移植运动会在汉举办。开幕式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称,20年来,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迁。作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正式实施后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