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首先别对他们说这句话

2023年07月06日14:09:43 心理 1239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献云

中山市中医院心身医学科主管心理治疗师 黄圆媛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健 王家璇

7月5日晚,歌手李玟的姐姐李思林微博发文称,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李思林称,李玟多年来受抑郁症困扰,近日病情急转直下,7月2日在家中轻生,抢救无效于7月5日去世,终年48岁。消息传出,网友们一度无法相信,看起来自信阳光、充满活力的她,竟然会如此决绝地选择了轻生。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首先别对他们说这句话 - 天天要闻

据了解,李玟在临出生前,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勉力抚养三个女儿。李玟幼时住在香港“板间房”,虽然生活艰辛、缺少父爱,但她并不怨天尤人,乐观自强。今年2月,李玟透露自己天生左腿有缺陷,两岁就做过手术,但并不成功,一直被病痛折磨。去年10月排舞时,她触及旧患,再次手术。术后,李玟多次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分享复健情况,镜头前,她依旧面带笑容。有媒体报道,除了身体不适,李玟近几年还受婚变问题困扰。但在很多人看来,李玟非常成功。她有很多代表作,比如《想你的365天》《Di Da Di》《好心情》《刀马旦》等,还是首位进军美国流行乐坛和首位全球发行英文专辑的华人歌手,曾被《时代周刊》誉为“华人之光”。因此,很多人不理解,如此功成名就为何还会抑郁?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献云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李玟一直向外界展示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形象,但她内心可能有难言的苦处。48岁是女性步入更年期的年纪,此时身体激素水平剧烈变化,本身就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以及早年经历、婚姻挫折,都可能促发抑郁症。“抑郁源于自我否定,不是大家以为的成功与否。”李献云解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名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获得成就。作为公众人物,他们一举一动都得注重形象,因此压力相对大些。”实际上,不少成功人士都饱受抑郁症困扰,包括才华横溢的张国荣、风度翩翩的歌星陈百强,以及任正非张朝阳等著名企业家。

据统计,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9000万,假设每位患者有两位关系密切的亲友,那就有超过1.8亿人面临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的问题。生活中,有些人在得知身边人患抑郁症后忧心不已、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做错事。事实上,这样不仅帮不上忙,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患者更加痛苦、想逃避。中山市中医院心身医学科主管心理治疗师黄圆媛提醒,和抑郁症患者相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先照顾好自己。人人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在面对抑郁症患者时,我们除了给予包容与照顾,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建议每天或每周通过写日记、倾诉、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宣泄、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衡。抑郁症患者最容易在亲密的人面前爆发情绪,但他们并不是厌恶亲友,而是生理上很难控制负面情绪。因此,与抑郁症患者相处要时刻告诫自己,尽量不要“较真儿”。

第二,别盲目鼓励。“坚强一点”“你可以的”“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定会好起来”……这些话在普通人听起来没有错,但抑郁症患者听起来可能会很难受。他们也想努力走出来,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意志力减退,如果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仍难以缓解抑郁情绪,就更难做到积极主动。“喊口号式”的鼓励只会加重他们的无用感与自责。如果想用积极的语言影响他们,不要空谈加油,可以聊聊最近发生的趣事;或者有针对性地指出患者做得好的地方,使其找到价值感和希望;还可以尝试增加肢体接触,一个握手,一个拥抱,都可以带来温暖,让他们感到没有被嫌弃。有时,默默陪伴也是一种有力量的支持。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首先别对他们说这句话 - 天天要闻

第三,积极督促治疗。在我国,9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有效诊断和治疗,选择独自忍受或与亲友倾诉,最终就容易造成悲剧。亲友除了要警惕抑郁症患者是否有轻生欲望或其他危险想法外,平时还要主动鼓励患者去看心理医生、接受科学治疗。抑郁症患者很难自己走出来,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方式主要是药物和心理疏导相配合。部分患者讳疾忌医,可能是因为抑郁导致的消极疲惫,也可能是出于病耻感。这时,亲友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是要温柔、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告诉患者抑郁就像感冒一样,性质与其他疾病没有区别,并不是什么“丢人”的疾病,积极治疗后有很大几率恢复正常;二是要告诉患者,他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你会陪在他身边。如果患者依然十分抗拒看心理医生,建议家人带其做全身体检,这样不仅可以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抑郁症,还方便转诊到心理科,很多时候,医生的建议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患者直面心理问题。

第四,不必事事保护。很多人不了解抑郁症,误认为患者“玻璃心”“脆弱”“矫情”,常常抱着“任由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心态,导致很多患者“因病获益”。例如“以前父母对我要求严格,得病后他们就不敢提要求了”“之前不给我买手机,现在啥都给我买了”,或者“过去缺乏关心,如今病后关怀备至”,这些感受会促使患者在生活和情感上过度依赖亲友,无形中阻碍了他们的治疗意愿。因此,只要患者不处于严重的发作期,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亲友就不必事事都“让着”,应该鼓励他们参与家中的事情,鼓励其逐渐恢复社会功能,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与康复。▲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