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如何培养?

2022年06月29日22:43:16 心理 1028

首先是我们为什么分年龄阶段来培养孩子?因为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也叫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持续的一生,人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会面临着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就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产生消极影响。

教育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如何培养? - 天天要闻

这里主要讲教育心理学我们图片只展示了5个阶段,没有展示成年后的阶段,因为图片是理论知识我们简要的整理了什么阶段孩子心理需求什么?家长具体怎么做。

0-18个月的婴儿

需求:需要的是信任感,安全感

父母怎么做:始终如一的满足婴儿的需求,需要尽可能多的陪伴他。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好的感觉,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

18个月-3岁的儿童

需求: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儿童发展了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感。

父母怎么做:给他提供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比如穿衣吃饭,对他自主尝试的行为需要鼓励,不可以嘲笑羞辱。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意志训练,自我控制,做出决策。

3岁-6岁的儿童

需求:培养孩子的主动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周围的情境,发展出目的感。

父母怎么做:应该多给儿童,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比如让他选择自己要穿的衣服,让他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决定要带什么,尽可能多的让他做选择。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和目的性,自信和责任感。

6岁-12岁

需求:培养孩子的勤奋感,避免自卑。儿童发展出面对不同任务时的胜任感,尤其在学习上;否则,儿童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不可能成功,容易自卑。

父母怎么做:多使唤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能做的家长绝不代劳;多让他学习干家务,让他体会父母的辛苦。在学习上鼓励儿童将自己目前的成绩与从前的成绩相比,而不是与别人横向比较。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能够因工作的完成而自豪,学会处理知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青春期

需求:同一性。有固定的奋斗方向,有目标。青少年探索自我认同的各个方面,他们或者形成一个整合的自我概念,自我期望;同时避免他对自我概念和将来的期望感到混乱。

父母怎么做:应该鼓励青少年进行自我认同,并给他们树立榜样。多给与他更大的空间,看到他不足的时候不要着急去否定他!要多与孩子谈心沟通,多倾听他的想法,需要去明白他,理解他。

可以达到的积极结果:对内在的一致性连续性有信心,对未来有憧憬,在职业、性别角色等方面获得了同一性。

希望此篇文章能人大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有个简单的科学认识,科学地去指导培养自己的孩子,这样不仅孩子发展更健康,同时我相信作为家长也更轻松更放心。文章理论观点整理来自《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如何培养? - 天天要闻

我是心理学笔记,每天学习分享一个心理学知识,生活更美好!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