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贺子珍弟弟被枪决,毛主席为何不救,他真的罪该致死吗?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6月,长征的红军大部队抵达藏区毛儿盖, 准备在这里暂时休整。

没想到在这时,红军战士队伍中有一名小战士因为太过饥饿,居然偷拿了当地寺庙的1000银元。

这个举动自然违反了八路军的纪律,该战士很快被执行了枪决。

一个月后,他的死讯才传到贺子珍耳朵里,她顿时悲痛大哭,几欲病倒。

原来,这名被枪毙的小战士是她的小弟贺敏仁!

1000银元可是个大数目,贺敏仁年纪尚小,就算真的做了这件事,他根本也无法背这么多钱回来。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贺敏仁真的罪该致死吗?而毛主席那时又为何没能出手相救?

这件事还得从贺敏仁加入红军之初说起。

忍饥挨饿

说起贺敏仁,不禁会让人想起贺家乃是满门忠烈。

贺子珍家一共有5个兄弟姊妹,所有人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战功累累。

兄弟姐妹几个做革命事业轰轰烈烈,国民党顽固派便盯上了他们。

可恨的是,他们抓住这些儿女的软肋,前往贺家老家永新迫害其父母。

贺父贺母不得不逃离永新,将小儿子贺敏仁与小女儿贺先圆寄养在其舅舅家中。

在哥哥姐姐们的影响下,13岁那年,他跟随姐姐贺子珍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年纪特别小,可在战场上,贺敏仁却英勇无畏,立下了诸多功劳,被大家叫做“红小鬼”。

17岁时从普通战士升任为红一军团11师某团司号员,可谓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不过那时红军的处境十分艰难,国民党不断向中共苏区发起围剿行动。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共红军损失惨重,为保存力量,大部队选择离开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而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和妹妹贺怡则留在当地继续与敌进行游击战,贺敏仁则随着部队一起踏上了征途。

他虽然知道长征之路十分艰难,可万万没想到竟会如此艰辛。

一路上,红军不仅被国民党的飞机和军队追杀,而且还要克服行军路上的各种自然危机,让他好几次游走在生死边缘。

作为家中幼子,从军前他几乎没吃过苦,加上孩子心性重,在路上遇到困难常常会闹点情绪。

一路上的生死危机他都可以忍受,只不过天天饿着肚子被敌人撵着跑,着实让还在长身体的他有些吃不消。

本来食物已经少得可怜了,可军中有很多伤员,分发粮食会优先照顾这些老弱病残。

部队中像他这样的小年轻,有东西吃,都是排在后面的,所以他一直忍饥挨饿。

饿得头晕眼花的他,只好找姐姐贺子珍,希望她还有粮食能分他一点。

看着消瘦的弟弟,贺子珍十分心疼,可是作为姐姐也无能为力,因为此前剩下的粮食都已被毛主席分给受伤的战士们了。

没有办法,他也明白作为红军要有坚强的意志,便继续忍耐下去。

时间来到1935年6月,红军来到了藏区毛儿盖。

而在他们进入毛儿盖以后,却发现当地居民的表现非常谨慎。

藏民纷纷将自己的牛马和粮食藏了起来,自己也像躲瘟神一样闭户不出。

面对这样的情况,红军们想要和他们换取手里的粮食,简直就成了白日做梦。

他们为什么会对红军避如蛇蝎呢?

因为这里地处偏远,以往过路的官兵大多欺压百姓,掠夺粮食,还甚至对百姓们大打出手。

所以藏民看到军队纷纷避恐不及,甚至还会主动攻击,以求将这些“外来人”驱逐出去。

可红军已经弹尽粮绝,加上这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地上的青稞都没有成熟,为了填肚子,他们把能挖的野菜都消灭干净了。

而且他们就算再饿,也必须遵守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坚决不许白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许伤害当地百姓,破坏民族之间的关系。

行至中途,贺敏仁饿得太久,连睡觉的力气都快没了,唯一的念头就是想填饱肚子。

睡不着的他偷偷溜出队伍,想要在茫茫草原上捕猎到野鸡野兔。

寻找了多时,由于气候恶劣,他连果腹的果子都没看到一颗。

正沮丧着,不知不觉间他已走到了一座寺庙前。

他突然想起,寺庙中常有百姓供奉,那么就是说,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他能同寺庙里的人沟通一二,讨到一点吃的。

想到这里,他兴奋地敲了敲大门,良久无人应答,而后他敲了几次门,都没有反应。

于是他径直推开门走进去,他这才发现,这里是座被废弃的寺庙。

里面没有香火和食物供奉,映入眼帘的是覆上一层积灰的佛像,地上还散落着经书,恐怕在他来之前,这里就已经遭到了其他敌人的洗劫。

他仍不甘心,四处寻找食物,最后还是一无所获。

就在准备离开时,饿得头晕眼花的他被地上凌乱的经书绊倒在地,疼得他龇牙咧嘴。

偶然之间,他低头发现自己前方神像下好像有几枚铜钱。

于是他赶紧跑了过去,将这些铜板赶紧一一捡起,数了数,居然有一百来个。

不过,铜板看起来挺多,实际在那时,一百个铜板也就值一块钱而已。

可贺敏仁万万想不到,就是这100多枚铜板,让他得到惨痛的教训,甚至付出了生命!

一声枪响正军纪

面对这些铜钱,其实贺敏仁的内心十分纠结的。

他的理智告诉自己,八路军的纪律是铁,群众的一针一线都不能强,不能白拿,可是他咕咕叫的肚子却在催促他快点拿走。

虽然只值一块钱,但还是可以换一点干粮,战友和他就都不会这么难受了。

他在心中为自己辩解道:这间庙宇早就废弃了,这些钱本来就是人家不要的东西,自己只是捡来的,所以这不算犯纪律。

他怀着这种侥幸心理,将怀里的100来枚铜钱揣回了部队,打算撑不住的时候,就拿着这些钱下山,偷偷换点吃,分给战友,也好填饱自己的肚子。

可是没过几天,他偷偷拿走铜板的事情就被曝光了。

原来,那天晚上曾经有战士看到他偷偷出去,亲眼看到他进了那间庙宇。

回来后,一些战士们看到过他将铜板放到另一件衣服口袋里。

贺敏仁跟他们一样穷得叮当响,他哪里会突然冒出这么多钱?有些同志便联想到了那天目睹的场景。

恰逢部队进入藏区,而当地人民对红军十分不友好,所以队伍那时纪律抓特别严格,三令五申纪律,严禁战士们和藏民们起任何冲突。

红军为了争取这些当地百姓的支持,在过境碰到藏民袭击时,大家都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贺敏仁在寺庙里偷拿钱的事情便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甚至说成了他偷了1000银元,到了有心之人的耳中,就将他给举报到团部了。

等团部领导接到了举报后,当即暴怒道:“这个贺敏仁严重违反纪律,他是想要激化民族矛盾吗?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岂能毁在他的手上?”

贺敏仁被抓后,这才意识到铜板的事已经捅到领导面前了,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他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上交了所有铜钱。

不料他的举动却招来团部领导更大的怒火,随即勒令他将剩下的上千银元通通上交。

而贺敏仁一听也傻了,什么1000银元?随即,他大声喊冤,称自己没有见过所谓的银元。

团部领导一听,还以为他是想要私藏银元。

立即派人将贺敏仁的身上和包袱统统搜了一遍,结果除了他自己主动上交的百枚铜钱,确实没有搜到一个子儿。

这下大家也傻了,搜不出银元就算了,而且部队内逐渐流言四起。可考虑到贺敏仁的身份特殊,只好将此事上报到师部了。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师部内经过几番激烈的讨论,最后还是拍板决定枪毙贺敏仁,同时也发一封电报给中央,做最后的确认。

而贺敏仁哀求队伍中的老乡帮帮忙,给姐姐贺子珍写封信,求她救救自己。

不过,还没等到中央的批示下来,一声枪响,贺敏仁迅速地被师部进行了枪决。

为何师部不等中央的批示就立刻处死了贺敏仁?而贺子珍为何也没能及时拯救他呢?

大局为重未迟疑

其实,那时师部急匆匆地枪毙贺敏仁也是无奈之举。

贺敏仁拿走铜板是真,但偷银元是有心人故意夸大,这件事刚报告到团部,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

队伍中很多战士在传“贺敏仁身为主席的小舅子,他犯了错,师部绝对不敢惩罚的”“他有个好姐姐就可以不遵循军法,凭什么?”所以很多人都睁大眼睛盯着师部会不会秉公办理。

这类流言已经开始动摇军心了,必须严肃处理,以稳定同志们的想法。

从外部来看,红军的处境不佳,当地百姓对红军充满不信任。

为了民族团结,还有壮大红军的力量,他们多次试图争取百姓的支持。

就像之前,刘伯承同志与彝族同胞解开了误会,还和彝族首领结成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

如果红军在长征路上,也能得到藏民的支持,那么部队会轻松一点,还能有机会休整。

不管他到底偷的是一千银元还是百来块铜钱,可在本质上依旧是违背了红军的纪律。

这让党的形象在当地百姓眼里打折扣,前面的努力可能也化为泡沫,造成红军与当地百姓的矛盾。

基于以上情况,贺敏仁犯错必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让师部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商讨出枪毙的决定。

当然,师部为了保险起见,将这件事报告到了中央那儿去。

那时的条件十分艰苦,红军要发一份电报很困难,先要给电瓶充电,因此耽搁了点时间。

可是等了几天,还是没等来中央的命令。

在等待的这几天里,贺敏仁这件事已经引起了战士和百姓的不满,纷纷要求处理他。

毕竟,他确实是被人看见拿了钱,也承认偷钱的行为,不惩罚根本说不过去。

至于数额到底是1000银元还是他说的百枚铜钱,又没有人替他作证。

在巨大的压力下,师部坐不住了,想起毛主席为人一向公正无私,想必他也会支持这个决定。

为了平息几方民怨,师部便采取了行动,立刻处理了贺敏仁。

那么,中央为什么没能及时下命令呢?

其实中央收到电报后,毛主席正忙着开会,所以电报并没有让毛主席过目,最后他们传达到师部的命令是缓期执行

不料电报刚到,贺敏仁就已经被处决了。

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大家才发现,他仅有一个小背包,还有一条军毯,并没有什么银元。

而贺子珍为何一个月后才得知此事,是因为当初贺敏仁拜托同乡写信给贺子珍时,同乡并不认识字,所以没法写信。

其次,他也不想惹祸上身,所以最后压根就没帮他办这件事,所以直到贺敏仁已经枪决了一个月,这个消息才传到了她的耳朵里。

贺子珍听后十分悲痛,不由得暗地里狠狠地哭了一场。

但她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红军正处生死关头,应以大局为重。

听完来龙去脉后,贺子珍却发现了其中的疑点。

一颗银元有26克重,上千块可是50多斤,那时最壮实的一个挑夫也只能挑七八百块银元。

饿得头晕眼花的弟弟怎么能藏得住呢?为什么师部不再好好查查?

可是后来知道因为弟弟的死,让藏民对红军改观了很多,还主动愿意将粮食卖给了红军,帮助了大家渡过最困难的时候。

她明白,弟弟的死是有价值的,那么她也欣慰了。

随后,直到红军抵达陕西,她才将这件事给毛主席讲了。

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毛主席闷闷抽起烟来:“1块钱的铜钱就被夸大到1000银元,他还是个孩子,可以好好教育啊!”

两人难受了一会儿后,只得以国事为重,随即收起悲伤,继续投入到战斗中去。

后来,经组织上调查核实,贺敏仁确实犯了错,但真相与那时反映的事实有很大的差距。

1000银元是对这个孩子有意见的人故意夸大的,而师部迫于压力,未能调查清楚就处理了人。

贺子珍心中还是很难受的,多年后,她再谈起这件事,回想贺家一家人搞革命,小妹10岁被杀,而小弟敏仁竟死在了自己人手上。

倘若这件事发生在平时,还能争个是非,然而,那时是在战争,是红军生死有关的时刻。

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干扰毛主席的工作,哪怕就是有人陷害,自己也要以红军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样也要以此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

事情查清后,贺子珍与毛主席对此都没有异议,也没有采取其他行动。

贺敏仁之死的确可惜,而贺子珍和毛主席深明大义,用钢铁般的纪律以身作则,铸就了纪律严明而深受爱戴的人们军队,他们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