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中午的时候,我看到对面的同事开始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好奇之下,我问他遇到什么难事。我的同事告诉我有人和他借钱。我不禁莞尔,大家都是成年人遇到的这种事情不可能不多,不过借钱也要看关系远近,借钱多少。如果关系很近,借钱也不多,借他又何妨。如果自己实在是不愿意,直接的告诉对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必愁眉不展。我同事说,正是因为借钱的人身份有点特殊,才让他不知道怎么处理?经过他一番描述,我才知道,原来向他借钱的人竟是他孩子的小学老师。
同事的孩子在自己小区附近的一个小学读书,平时同事比较注重和老师的关系,双方相处的都很融洽,逢年过节,他还经常带着孩子去老师家坐一坐。这样做的初衷无非就是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一下,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罢了。没有想到这一次老师竟然开口向他借钱,而且一切就是2万,让他有点手足无措。
他觉得毕竟是家长和老师的关系,这种关系说不上有多么亲近,借钱两万实在是有点多,但是他又很担心,如果不借给老师,是不是丢,得罪了他,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负面影响?所以他才感觉实在难以抉择。
他试着问问其他几个家长探探口风,没想到其他家长都说没有接到老师的信息。他又问老师为什么要借钱,老师告诉他,因为自己的父亲生病了,住院急需用钱,所以才想找他帮帮忙,应应急。这下子让我的同事更加为难了,看来老师是真心把自己当成朋友,所以才会张口和自己渐,而没有向其他家长张嘴。而且老师并不是随便借钱,而是家里真的有急事儿,难不成自己能够见死不救?于是,在关系和良心的双重折磨之下,我的同事越发为难了。
我想了一想,给同事出一个主意,我说这个钱恐怕你真的不能借,除非你真的觉得老师对你很重要,而且你也打算这两万块钱借出去之后不再要。否则还是不要借出去的好。同事问为什么,我给他分析了一下。
老师何尝不知道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其实没有那么亲近,他已经开口和你借钱了,已经说明他能借的地方都已经借过了,实在借不着才向你借。由此可想而知,他也背负了巨额的债务,想要一时半会还钱恐怕是不可能的,而且你作为他的学生家长,恐怕到时也不好意思张嘴要钱。
另外,无论自己家庭遇到什么样的难事,都不应该跟家长给钱,于公于私都是说不过去的。由此可见,这个老师要么是被逼急了,要么自身的人品还是有问题的。这样的人是不能借的,建议他可以找校方反映下问题。如果担心因为不借钱给教师,会对自己的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可以让学校把孩子调整一个班级。面对问题要去积极的解决,如果一味的姑息养奸,恐怕最后受伤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孩子。
坦率地说,父母生病,病急乱投医,虽然向家长借钱不还,但确实也有情可原。但是凡事都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因为自己着急就不注意社会公序良德,也不顾自己教师的本分。在现代社会相信只要愿意还是有办法出借一部分钱的。真的走投无路,也可以通过社会捐款的形式筹集资金。向家长借钱这种行为明显是利用了自己不对等的社会关系。如果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及职务犯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明确规定,禁止教师利用职务之便便谋取私利。
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往往社会关注度很高,一点的行为瑕疵都有可能被放大,造成对整个群体的形象的损害。特别是如今的一些年轻老师,受到传统师德教育的熏陶较少,受经济利益的诱惑较大,有可能会在某些行为上造成不当行为,学校应该于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别酿成大祸时才开始推卸责任,把师德建设停留在表面文章。
也许大道理容易讲,但事情真的到我自己的头上,恐怕并不那么容易抉择。如果您孩子的老师向你张口索要财物,或者求帮忙办事,你该如何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