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的汉人大将: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欧洲十字军踩在脚下

2019年09月03日02:39:22 历史 1336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虽为汉人,却自幼长在蒙古帐下,不仅数次救过成吉思汗的性命,更因弯弓射大雕,得到华筝公主的倾慕,成为草原上的金刀驸马。机缘巧合得到武穆遗书后,郭靖还帮助成吉思汗远征花拉子模,屡破坚城,为蒙古西征立下不世之功。

蒙古西征的汉人大将: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欧洲十字军踩在脚下 - 天天要闻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很多角色都有历史原型,例如:成吉思汗、丘处机、拖雷,他们都是彪炳千秋之人,而他写郭靖从军西征的故事也不是信手拈来、瞎编乱造!

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姓郭的汉人将军,他自幼在长在蒙古军营,深得成吉思汗和其子孙的信任。

出身将门,战功赫赫

郭侃,出生于陕西华县,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人。郭侃继承了先祖光荣的郭氏一族,世代将门,祖父郭宝玉、父亲郭德海,都曾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大将。承先祖荫庇、显当世之功,郭侃一生攻城无数,从中原大地一路打到花拉子模、塞浦路斯,甚至兵临地中海,为蒙古国打下大片江山。

蒙古西征的汉人大将: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欧洲十字军踩在脚下 - 天天要闻

不过,历史上真实的“郭靖”,却从未做过什么金刀驸马,也不会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他一生的赫赫战功,和岳飞的遗书更没有半点关系。虽然小说夸大了郭侃的身手,但是他的经历却比郭靖更精彩!

郭侃出生时,南宋已经偏安临安数十年,狂虐南宋的金人也已在蒙古的高歌猛进下穷途末路。郭侃祖父郭宝玉原是金朝汾阳郡公,在蒙古大将木华黎南下时,他率领全军投降了蒙古。

郭侃自小成长于蒙古军营,被木华黎的部将史天泽所喜,收为养子,留在家中教养。郭侃自小身手矫健,见识不凡,20岁就当了百夫长,后来跟着大军南下伐金,又升任千夫长。

郭侃在军中,担任宗王旭烈兀(成吉思汗的孙子)麾下前锋,经过3年的长途跋涉,足迹踏过西域、克什米尔高原、阿姆河、波斯。

蒙古西征的汉人大将: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欧洲十字军踩在脚下 - 天天要闻

其中,入侵波斯时,郭侃用兵如神,百战百胜,他不骄不躁,乘胜追击,再接再厉,竟一口气攻下128座城堡!蒙古西征以来,从未获得如此大的胜利,而郭侃的赫赫战功,由此只拉开了一个序幕。

蒙古大军VS十字军东征

在蒙古大军向西高歌猛进的时代,西方的十字军东征也正如火如荼。一个往西、一个向东,天雷勾动地火,两大巨头终于碰撞在一起。

1260年,旭烈兀命令郭侃进军富浪。十字军在东欧所向无敌,连拜占庭帝国都轰然倒下,一直到遇见郭侃,十字军才算栽了个大跟头。

蒙古西征的汉人大将: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欧洲十字军踩在脚下 - 天天要闻

西方史料记载,郭侃一共攻占了120多座城堡,打到地中海沿岸后,才掉头北上,入侵小亚细亚。和在中亚时一样,蒙古人所到之处,欧洲人望风而降。富浪某骑士团首领兀都算滩甚至大喊:“我昨日做梦见神人,今日才知道是郭将军!”

如果郭侃的军队继续攻城略地,也许整个欧洲都会发生剧变,蒙古的铁骑能一直踏过阿尔卑斯山,占领整个欧洲,世界历史也将完全不一样,可惜没有如果……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的襄阳之战中暴毙,史书多传其为被流矢击中而死。

《神雕侠侣》中,蒙哥死于杨过之手,蒙古陷入大乱,襄阳之围得解,而真实的历史上,蒙哥之死所造成的影响更是巨大。

蒙古西征的汉人大将: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欧洲十字军踩在脚下 - 天天要闻

旭烈兀急撤军归国,忙于跟忽必烈争夺汗位,郭侃自然也率兵回国。这是中国人所打到过最远的地方——但,也只能终结于此了。

此次撤军后,十字军养精蓄锐,巩固了在东欧的统治,并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具有活力的伊斯兰世界彻底破坏。而蒙古人,来得快去得也快,竟然没能在这片土地留下一点痕迹。数年之后,当蒙古人再度卷土重来时,已经再不能撼动欧洲人的统治了。

郭侃,以汉人之身,领数十万兵、掠九州之地,一路打到欧洲,克城700座,几乎踩碎了整个伊斯兰世界,震撼了基督教世界!可惜,就是这样一位大牛人,一直以来却不为人知,就连在金庸的小说里,也要把他改为一心投宋的“爱国者”,死在襄阳保卫战中。

蒙古西征的汉人大将: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欧洲十字军踩在脚下 - 天天要闻

郭靖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么后世,他被捧得有多高,郭侃就会被踩得有多低。可是,郭侃当真是叛国者吗?

郭侃出生时,家乡已经被金朝统治90多年了,连他爷爷郭宝玉都自诩金人,转投蒙古。郭侃生于蒙古、长于蒙古,不会说半句汉语,不认得半个汉字,是货真价实的蒙古人,西征也好、打襄阳也好,这何尝不是他的正义?

或许,我们也并不需要歌颂这个战争狂人,只需要记得,在几百年前,有过这么一位好汉,以三等公民的身份,打下过如此壮丽的河山!

蒙古西征的汉人大将: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欧洲十字军踩在脚下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 天天要闻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4年前的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付出和贡献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于湖南长沙的袁隆平墓前摆满了花篮和花束人们以此表达对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 天天要闻

新民一周 | 歼10为何一鸣惊人

这是一次偶发的战果,也是一次必然的胜利。文 | 朱国顺历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达出来的。1982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评审会,研究确定中国新一代歼击机方案。参加竞标的分别是沈阳601所的歼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强6改方案。讨论时气氛有些沉闷。会议间隙,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问参加评审的成都611所专家宋文骢:你...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 天天要闻

北京市侨界捐赠华侨抗战实物资料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21日,北京市侨联、丰台区侨联、王颖女士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抗战相关实物资料。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国归侨飞行员马鸿安的信汇委托书和汇款副收条。(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图) 此次捐赠的实物包括:古巴“旅古华侨抗日后援总会”代销的民国26年救国公债伍圆券、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汇款给美...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 天天要闻

一棍三用!冯玉祥“打军棍”里藏着怎样的治军奇招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人称“布衣将军”。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沧县),后随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亲是下层旧军官,冯玉祥实际上是在军营中长大,未满十六岁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起义,势力逐渐壮大,直至后来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闻

如果苏联晚解体几年,俄罗斯对于中亚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差点成了苏联的“副总统”,却悄悄把哈萨克从“俄语帝国”里抽了出来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1991年夏天,苏联还没散,莫斯科那边在考虑设个“副总统”职位。圈里人都知道,那个位置本来是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闻

匈奴的“生物战”有没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在亚欧大陆上,汉匈两大帝国的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汉武帝元狩年间,一位年轻将领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陨落,深刻影响着这场百年战争的走向。当我们把《史记》《汉书》和出土的汉简相互印证,便能揭开霍去病暴卒背后的一些蛛丝马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 天天要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遗产地

近日,中国德清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什川古梨园系统以及巴西马黛茶传统农林兼作体系、墨西哥重要粮食作物和生物多样性祖传保护体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独特火山景观农业体系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指出:“目...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闻

缅怀!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种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袁院士生前是一个很阳光、很快乐的人,常常说,做人要向阳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种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怀念。袁隆平的侄儿袁景辉告诉记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闻

“美女书记”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林虹(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浙江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林虹作出逮捕决定。公开简历显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温岭人,参加工作后长期在浙江台州任职。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