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士兵口中的“乌拉”是什么意思?想不到它竟然不是俄语

2020年07月02日18:40:12 历史 1195

怀里抱着波波沙,喝一口伏特加,嘴里大喊“乌拉”,这几乎是二战苏联士兵的标配了。时至今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每年的红场阅兵中,我们也能听到俄罗斯士兵力震山河般的呼喊“乌拉”!不过,你知道“乌拉”是什么意思吗?

俄士兵口中的“乌拉”是什么意思?想不到它竟然不是俄语 - 天天要闻

“乌拉”的含义

国内很多学者把“乌拉”(俄语Ура)翻译成“冲啊”或者“万岁”,其实并不准确。准确地来说,“乌拉”这个词语并无任何含义,仅仅是提升当时情景下的语气!就好比把泡菜国家的“思密达”翻译成“呀”,把泰国小姐姐的“菜”翻译成“是”,把倭国的“哈依”翻译成“好的”,其实都不准确。

“乌拉”这个词语被国内学者翻译成“冲啊”或者“万岁”,不过是为了方便咱们国内老百姓记而已。

俄士兵口中的“乌拉”是什么意思?想不到它竟然不是俄语 - 天天要闻

一般来讲,“乌拉”这个词语在俄罗斯民族中通常用于胜利或者军功表彰等情景之下。如果大伙有幸现场看俄罗斯境内的体育比赛,胜利一方的观众都会大喊“乌拉”。当然了,最振奋人心的还是红场阅兵。每年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日,在红场阅兵完成之后普京都会带着受阅士兵大喊三遍“乌拉”,可谓是震彻云霄。

所以如果您哪天要是去了俄罗斯,可别因为就记住“乌拉”这个词就随便用尤其是遇到天灾人祸等等场面。您可能会被那些不好的场面惊吓到,但如果您在这个时候喊一句“乌拉”,我不保证战斗民族不去削您。

“乌拉”的来源

说完了“乌拉”这个词语的意思,咱们再说说“乌拉”这个词语的来源。可能您会说了,这还用说吗?不就是俄语吗?还真不是,目前流行三种说法,但是这三种说法的来源都不是俄语

俄士兵口中的“乌拉”是什么意思?想不到它竟然不是俄语 - 天天要闻

第一,蒙古语

没错,蒙古语。如果应用到实际历史场景中,准确地说应该是“鞑靼”。众所周知,蒙古帝国被明朝由南向北给打残,后被蓝玉在漠北蹂躏,之后的蒙古诸部跑到了如今祖国的大西北方向,被明朝称为“鞑靼”。但是如果翻阅《欧洲史》等典籍,尤其是记录中世纪欧洲的史书,你会发现人家把蒙古叫“鞑靼”,其实比我们更早。

要说盘踞在华夏大地北部的游牧民族确实厉害,被两汉时期彻底打残的匈奴人跑到欧洲就变成了“上帝之鞭”。你会觉得曾经的蒙古帝国会比匈奴人差吗?回归正题,从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骑兵冲锋的口号就被定为“Hurree”,音译成中文,你可以读作“忽热”。每当欧洲人听到蒙古骑兵的铁蹄声便随着骑兵口中的“Hurree”,都会被吓破胆,他们知道,大汗的部队来了。

俄士兵口中的“乌拉”是什么意思?想不到它竟然不是俄语 - 天天要闻

当然了,蒙古帝国当时在开疆拓土方面对原住居民确实狠了点,所以大家都怕。要知道俄罗斯人被蒙古压迫了几百年,蒙古帝国灭亡后,为了宣泄情绪和振奋士气,俄罗斯人便继承了这个口号,然后接着去跟欧洲对着干。要说俄罗斯民族也是尴尬,虽然是标准的欧洲血统,但是欧洲人始终不认可这个亲戚。

第二,德语

它来自日耳曼军队,来自高地德语的“hurra”。高地德语是什么?德语来自日耳曼语,日耳曼语分为三个分支,分别为北日耳曼语(瑞典挪威语等)、西日耳曼语(德国等)和东日耳曼语(来自哥特,这个语系已经没了),高地德语来自西日耳曼语,是如今正统德语。“hurra”的原始形态“hurren”意为“快速行进”,之后俄国人引进之后,延伸为胜利之意。

俄士兵口中的“乌拉”是什么意思?想不到它竟然不是俄语 - 天天要闻

别看二战时期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等地,苏德两家打得头破血流,多次上演兵临城下的戏码。但是在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前,俄罗斯人一直拿日耳曼人当师傅来对待,经济学德国,军事学德国,其实就是哥俩好。整个欧洲,跟俄罗斯人有宿仇的只有法国和波兰而已。

第三,突厥语

这个就有点贴了,熟悉历史的哥们儿都知道,突厥语就是哈萨克语。苏联时期两家是好兄弟,但在沙皇时期两家在如今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被哈萨克斯坦州和巴甫洛达尔州两地没少干架。当时的哈萨克骑兵还是突厥骑兵,每当跟俄罗斯骑兵砍成一团时,突厥人都会喊:Ур!a!意思就是“杀啊”。

俄罗斯人倒也聪明,直接把“Уp”和“a”两个突厥语给连起来了,就变成了今天的“Уpa”,就是“乌拉”。

结语

好了,今天咱们先说到这里。不管“乌拉”来自于哪里,它如今已经是俄罗斯民族渴望胜利的象征。

当然了,个人更希望他会一直是我们的好邻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实探“北京唯一电报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轻人发电报催“速回微信” - 天天要闻

实探“北京唯一电报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轻人发电报催“速回微信”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曹雪娇2025年5月1日起,杭州地区全面停止电报服务。至此,北京已成为全国唯一提供发电报服务的城市,而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也成为全国唯一电报业务点。5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大厅一角就是电报服务区。服务台上摆放着厚厚一沓电报纸和一份填写模板,有顾客正在填写电报内容。中国联通...
尹锡悦内乱案再添新证:被指通过秘密手机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严” - 天天要闻

尹锡悦内乱案再添新证:被指通过秘密手机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严”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2日上午,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前总统尹锡悦涉嫌发动内乱案举行第三次庭审。据韩国媒体此前报道,如果发动内乱罪名成立,尹锡悦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甚至死刑。▲5月12日,尹锡悦抵达首尔中央地方法院 图据视觉中国在第三次庭审中,特战司令部参谋长朴正焕(音)和首都防卫司令副官吴尚培(音...
钟会在成都作乱,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 天天要闻

钟会在成都作乱,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景元四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进攻蜀汉,主帅是司马昭的亲信钟会,钟会当时担任镇西将军,作为主力,钟会的兵力高达十余万,其他两路大军,分别是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两人各带三万多人。钟会作为主力,和姜维主力作战,被姜维死死挡在剑阁,不能前进一步,钟会无奈,甚至打算撤军了。这时,转机出现了,作...
他最终,只能成为世人眼中“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 天天要闻

他最终,只能成为世人眼中“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一声拖长腔调的喧呼在深宫里回荡,张謇听见自己的名字被喊出时,只觉一股空乏之感陡然袭来。金銮殿上众人歆羡的目光里,他望着殿外簌簌飘落的梨花,想起多年前在南通老家,父亲借着煤油灯的光,用布满老茧的手指逐字教他念《论语》的场景。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 天天要闻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5月13日下午,吉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名单,其中决定任命孙简为吉林省副省长。孙简孙简,男,1972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1994年于北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6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汤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 天天要闻

汤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在洪武三年(1370年)的庆功宴上,朱元璋亲手为汤和斟酒。当酒液注入金杯时,这位曾统率六十万大军北伐的元勋却悄然离席,伏地叩首:"臣年齿已衰,不堪重任,请陛下怜臣老朽。
打虎!李春良被查 - 天天要闻

打虎!李春良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13日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李春良(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李春良,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河北霸州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他历任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干部,中组部...
华侨后代跨国来深寻亲  厚厚族谱里找到亲人 - 天天要闻

华侨后代跨国来深寻亲 厚厚族谱里找到亲人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聂贵花 近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廖汉威、英国伦敦的陈润明及其侄女--来自奥地利的陈万玲,三位身处不同国度的观澜华侨后代,怀揣着对故土的思念与寻亲的渴望,踏上了回国寻亲之路,其中陈万玲仅持有一张1962年拍摄的奶奶照片。在观澜侨联的努力下,他们找到了血脉相连的亲人,也见证了观澜侨联创新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