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2025年06月01日09:53:04 历史 1995

明朝有个商人遇到了一件怪事:一把破伞被偷了,却比丢了金银还要着急。

原来,这不是一把普通的伞,伞柄空心处竟然藏着巨额银票

然而,他既没有追查,也没有报官,竟然用了一个巧妙的法子,让小偷主动送回伞。

一把破伞里怎么会藏着银票?他到底使了啥招?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藩王制度崩塌

我们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对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

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将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军事重地去做藩王。

在他看来,这是稳定统治的绝佳方式。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他认为,这样的方式既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守卫疆土、抵御外敌入侵,又能作为朝廷的屏障,确保大明王朝的稳固。

或许他没有想到,这个源于血缘信任的安排,最终却埋下了一定隐患。

朱元璋出身草根,非常清楚权力旁落的危险。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将兵权牢牢掌握在朱姓子孙手中,才能避免发生元朝灭亡的悲剧。

于是,他将自己的儿子们派往北平、西安等军事战略要地:

其中,燕王朱棣驻守北平,宁王朱权镇守大宁,秦王晋王等也各自控制一地军事力量。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藩王们不但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还能够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权力很大。

朱元璋觉得,有了这些“自家孩子”保卫明朝,中央朝廷便可以高枕无忧。

他确实看到了分封的好处,既加强全国的军事防备,又能让宗室保卫皇室。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然而,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当藩王在封地势力越发壮大,远离皇宫的他们,很容易就形成一方割据力量。

随着太子朱标的突然病逝,打破了朱元璋的计划。

悲痛之下,他跳过自己的儿子们,直接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朱元璋的这一决定,让常年战功赫赫的皇四子朱棣极为不满。

朱棣觉得论能力、论功劳,都比侄子朱允炆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然而,他碍于父亲朱元璋的权威,只能选择暂时隐忍。

后来,朱元璋因病去世,朱允炆顺利登基,即建文帝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此时,各地藩王经过多年经营,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对朝廷统治确实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巩固皇位,建文帝决定采取大臣黄子澄的建议,逐渐开始实行削藩政策。

周王、齐王湘王等先后被剥夺藩王称号,大大削弱了这些藩王的实力。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这一系列激进的行为,让藩王们人人自危,也彻底激怒了早有不满的朱棣。

不久,朱棣以 "清君侧,靖国难" 为名,在北平起兵反抗朝廷。

他声称建文帝身边有奸臣,要率军“平定祸乱”。

这场持续四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破伞

当时,都城中的百姓也因此陷入了战乱之中。

他们觉得都城随时都有可能被攻陷,局势特别危急。

百姓们为了活命,纷纷变卖家产,四处逃亡,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曾经繁华的都城,一时间变得一片混乱。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这时,南京城中有一位商人选择放弃铺子,回到家乡避难。

这位商人原本是凤阳人,十八岁带着修伞工具闯荡南京。

从街头摆摊到盘下铺面,他的杂货铺里摆满了纸伞、布匹等商品。

眼看就能接妻儿来南京住大房子,却赶上燕王朱棣的大军围困南京城。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大街上越来越乱,官兵挨家征收粮食,百姓们拖家带口往城外走。

这时,他感觉真的不能再等了。关店前三天,他心中有一定盘算。

他认为,铺子肯定是带不走,将其贱卖换银票最稳妥。

然而,在如今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揣着大量银票是非常危险的。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他觉得这个银票,就像是烫手的山芋,一定要随身携带。

天刚亮的时候,他翻出压箱底的蓝布包袱。

包袱里面有几件打补丁的旧衣裳,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他心想,这些银票放在哪里呢?他觉得放在包袱里肯定不安全,很有可能被抢走。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正当他毫无头绪的时候,突然将目光放在了那些破伞上面。

于是,他立马走到伞架前,从中抽出了一把伞。

他用修伞锥子撬开了伞柄的竹节,掏出了木芯形成凹槽,刚好可以放银票。

之后,他用浆糊封死接缝处,再抹一层灰土,破伞顿时毫不起眼。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出城的时候,守城士兵拦住了他,说道:“快把包袱打开,我要检查一下。”

他故意把破伞往地上一扔,哭丧着脸说道:"里面就几件破衣裳......"

果然,士兵挑开包袱之后,看见全是带着补丁的衣服。

于是,这位士兵便打发商人走了。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这位商人捡起破伞就往城外走,直到遇到了一股小部队,这才到一座破庙中躲避。

这一路逃亡,商人把破伞当枕头,睡觉紧紧攥在手里。

鞋磨破了,包袱在乱军里被抢了,只要伞柄里的银票安然无恙。

走到离凤阳不远的一个镇子的时候,他已是衣衫褴褛,就像个叫花子。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小镇客栈的老掌柜,没嫌弃商人埋汰,专门给他安排了一间带木炕的客房。

奔波很长时间,他早已经筋疲力尽,饥饿难耐。

他赶紧点了很多饭菜,准备大吃一顿。

等到酒足饭饱之后,他放松了警惕,竟然忘了把伞枕在头下就睡着了。

清晨醒来,他发现破伞不见了。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智慧博弈

他冲到柜台,十分慌张地地老掌柜说道:“掌柜,你看见我随身带着那把破伞了吗?”

老掌柜回答道:“我没有看见。”老掌柜虽然不理解一把破伞为何让他如此失态,仍心怀歉意。

这位商人编了个谎:"这伞是过世母亲所赠,见伞如见母啊。"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老掌柜觉得他很孝顺,便免去部分房费。

这位商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以修伞为名去找自己丢失的那把伞。

于是,他顺势说要在小镇重操修伞旧业,借客栈当落脚点。

然而,小镇虽然不大,但是家家都有破伞要修。他修了半个月,却没一把是自己的。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这时,他心里想:小偷怎么会花钱修破伞呢?这法子肯定行不通啊!

顿悟后的他,第二天就出镇买了一百来把新油纸伞。

回到客栈之后,他决定旧伞换新伞,白送三天。

人们对此将信将疑,有人笑他傻,有人拿随身破伞准备尝试一下。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他接过一个人的旧伞,看都没看就递出新伞说道:"劳烦多宣传。"

小镇没有修伞匠,百姓早就为破伞发愁,一听旧伞能换新伞,全镇人都回家找伞。

隔壁镇子的人也闻讯赶来,他的客房很快堆满了旧伞。

面对这些旧伞,他仔细进行查看,却始终没有发现自己的那把伞。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直到第七天,一个干瘦的三角眼男人夹着把破伞进门。

他说道:"是你这旧伞换新?"

他接过伞看了看,两眼直发光。他看准了这个就是自己丢的那把伞,

那伞柄竹节处的浆糊痕迹,正是他亲手封的!

他强装镇定,把破伞丢进伞堆,递出新伞。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男人哼着小曲走后,他赶紧关闭房门。

当时,他用修伞刀凿开伞柄,三百两银票果然还在凹槽里。

第二天,他离开客栈,把银票缝进贴身衣兜里,依旧带着那把破伞。

走出小镇时,他回头看了看自己居住的客栈,想起这半月的经历,不禁发出感叹:真不容易啊!

明朝一商人破伞被偷,伞柄暗藏大量银票,他用一计让小偷自愿归还 - 天天要闻

结语

后来听说,他回到家乡后,用这笔钱开了家杂货铺,还把妻儿接来团聚。

那把破伞被挂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伞柄处的凿痕依然很清晰。

每当有客人询问,他就会讲起那段逃亡故事。

他认为,乱世里保护钱财,就跟保护自己生命一样,要最值钱的东西藏在不起眼的地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女演员远野凪子近日疑似被发现死于家中,年仅45岁。7月3日,远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于东京都丰岛区的公寓拜访,却始终无法与她取得联系。助手随后联系公寓管理公司并报警。警方在室内发现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烂的女性尸体,现场确认该女性已经死亡,根据状况判断其死亡已有几天时间,警方不认为存在被害...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 天天要闻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昨天有网友在《从监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来搞调查,那会如何》留言说:举个例子,10年前验收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任监督员,到第10个监督员的时候着火了。前面9人没事,第10个进去了,这冤不冤呢?如果隐患很好整改,没有一点压力,为什么前面9个不做?为什么就认为在第10个人身上就应该做,而且能做,还能做好?这段话是什...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 天天要闻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原标题: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重读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闪闪的红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闪闪的红星》是李心田写于60年代的小说,原名为《战斗的童年》。1972年,该作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入选教育部红色经典阅读书目,成为革命传统教育范本,被译成英、法、德等10余种文字,19...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 天天要闻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王舟瑶(1858—1925),字星垣,号默盫,浙江黄岩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和地方文献专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学教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经史教习、两广师范学堂监督、礼部顾问官。王舟瑶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中国学术史》《读经札记》,编纂有《光绪台州府志》《默盫集》,辑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遗书》等。近日,...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七七事变”吹响了全民族抗敌御侮的号角。作为事变中的重要场景,卢沟桥迅速为国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闻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宫里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难。尤其对胡氏来说,她面前摆着的,不只是后宫的明枪暗箭,还有一道横了百十年的规矩——“子贵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这规矩时说得明白:皇子立为太子,亲妈就得赐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势乱政。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 天天要闻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