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基层发展动能,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薪火80·红色韶关筑梦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开展“参观红色阵地+宣讲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师生们通过追溯抗战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韶关基层治理与文化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作为粤北地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完整保存了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在韶关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珍贵史料。实践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烽火岁月”“堡垒建设”“军民同心”等展区缓缓前行,泛黄的抗日传单、锈迹斑斑的步枪、记录着战略部署的手稿……一件件实物背后,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在粤北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艰辛历程。
“原来韶关曾是华南抗战的重要支点,无数群众用独轮车、扁担筑起了支援前线的‘生命线’。”队员们在“粤北会战”复原场景前驻足,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结,更直观理解了“百千万工程”中“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实践意义——正如当年军民同心抗敌,如今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凝聚每一份基层力量。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在陈列馆的“红色讲堂”开讲主题思政课,以“80载风云激荡,从抗战精神看基层振兴的力量”为核心,将历史与现实深度融合。队员代表结合馆内史料,讲述了抗战时期粤北乡村“组织起来、保家卫国”的故事,对比当下“百千万工程”中韶关各村“抱团发展、共建家园”的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团结奋斗”精神的时代传承。

“80年前,粤北群众用热血守护土地;今天,我们青年要和乡亲们一起,用知识与汗水让土地焕发新活力。”思政课上,队员们围绕“当代青年如何传承抗战精神”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大家表示要将此次历史之旅带来的感动与震撼,转化为学习和实践的强大动力,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积极投身 “百千万工程”,在乡村振兴、地方发展等方面贡献青春力量,让红色薪火在青春奋斗中不断延续。
文 | 记者 孙唯 崔文灿 实习生 范乐雯 通讯员 张容 李爽图 | 蔡乐炀 江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