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上最倒霉状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处以车裂之刑!

2025年06月13日23:52:17 历史 1054

1397年,全国各地的学子,在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发榜后,北方学子立刻炸开了锅。

原来,这次榜上的52人,全是南方人。没想到,为了安抚北方人心,朱元璋怒杀2名状元,并取消所有考生的成绩。

他是史上最倒霉状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处以车裂之刑! - 天天要闻

1397年2月,明朝礼部举行了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在选择主考官时,69岁朱元璋反复斟酌,最终选定85岁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刘三吾算得上是一名大儒。他是元朝旧臣,曾担任过广西提学,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厅长,明朝建立后,也做了不少的贡献。

他制订了明朝的科举制度,给明初的刑法大诰》作序,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本《寰宇通志》,是当时的国人,了解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

除了个人能力强以外,他的品性也很好,为人慷慨,胸无城府。

朱元璋选他当主考,既是对他本人的认可,也是对这次的科举充满期望。

他是史上最倒霉状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处以车裂之刑! - 天天要闻

考试结束后,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录取宋琮等进士51人。3月殿试后,结果如下:

状元是陈䢿,榜眼是尹昌隆,探花是刘仕谔。因为所录取的51名全是南方人,所以又称南榜。

6天后,全部落选的北方举人联名上书,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因自己是南方人,就偏袒南方人,压抑北方人。

在南京的街头上,还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告状。大街小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有说主考官收了钱,有说考官们搞地域歧视,考官们真是百口莫辩。

朝堂上下,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朱元璋相当愤怒,派上一届状元张信等12人调查此事。这12人,每人在落第试卷中再各阅10卷,以增录北方入仕。

他是史上最倒霉状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处以车裂之刑! - 天天要闻

没想到,调查的结果,再次让朱元璋瞠目结舌。复阅后的的试卷,成绩不佳,并出现禁忌之语。所以,考官们并没有徇私舞弊,所录取的51人都是凭实力录取的,没有任何问题。

北方举人听说维持原榜不变后,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而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们也纷纷上奏,要求再次派官员,对试卷进行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

有人给朱元璋上奏,说张信和刘三吾相勾结,故意挑北方人的劣等卷子给皇上查阅,欺君罔上。

朱元璋看到后大怒,将涉事的主考官刘三吾发配西北充军,上一届张信和副主考白信蹈等人则被凌迟处死。而刚刚录取的状元陈䢿被处以车裂之刑,其余榜上的南方举人也全部被罢免。

这一年6月,朱元璋亲自主考,全国再次统考。这一次,他重新选拔了61人,全是北方人,没有一个南方人。

朱元璋这样做,被认为是笼络北方士子之心,维护国家统一,以及调整朝廷南北籍官员比例结构而采取的政治手段。

他是史上最倒霉状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处以车裂之刑! - 天天要闻

虽然朱元璋凭一己之力,暂时改变了这一年的科考局面,但“南强北弱”的现在仍然存在。

到了朱棣朝,朝廷里依旧是南方人比北方人多。

在第四个皇帝朱高炽这一朝,朝廷重臣杨士奇提出了“南北分卷”的建议,把参加考试的学子们按籍贯分开。录取的时候,南卷取十分之六,北卷取十分之四。

到了宣德年间,即明朝第5位皇帝朱瞻基,又从南北卷中分出中卷,要求南卷取55名,北卷取35名,中卷取10名。

南北卷制度,是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一次重大的改革,对后来的清朝乃至现在的高考制度都有启发的意义。

清朝建立后,这项制度继续被沿用并不断完善。而现在的高考制度,各学校按地区分配录取名额,可能看到这样制度的影子。

他是史上最倒霉状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处以车裂之刑! - 天天要闻

那么,为什么明清的科举考试,以及现在高考,不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呢?

主要是因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不同,导致南北教育资源很难均衡,所以不同地区的学生水平相差很大。

比如,南方地区、沿海地区,学生接触的优质教育机会更多,而西北偏远地区师资力量有限,学生的成绩自然比不上东部。

如果统一试卷,统一录取线,西部地区的学生将明显处于劣势,这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公平。为了解决“不公平”的问题,只好分卷考试,分地区录取。

这也是今天高考分区划线的由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 天天要闻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日前,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了一批“四强”党支部。记者留意到,驻守在深港边界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获评2025年度国移民管理机构“四强”党支部。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担负着福田口岸出境旅客边防检查任务,自2019年成立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获评广东省青年文明号、深圳边检总站“先进基层...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 天天要闻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说起拉丁美洲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会想起一个词汇:香蕉共和国。这个词汇指的是在近代的时候,拉丁美洲因为被美国控制,很多国家处于产业单一的状态。比如危地马拉只生产香蕉,所以得出个名字:香蕉共和国。其实拉丁美洲在世界历史上颇为尴尬:很多人印象里,认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要杀了杨虎城,而只是软禁张学良? - 天天要闻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要杀了杨虎城,而只是软禁张学良?

1936年冬天的西安,寒风吹得城墙垛口呜呜作响。谁也没料到,张学良和杨虎城扣下蒋介石的那声枪响,不仅撞开了抗日的大门,更把两个人的命运拽进了截然不同的深渊。后来张学良被软禁到头发花白,杨虎城却带着全家倒在血泊里——同样是兵谏的发动者,蒋介石
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 天天要闻

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从国家能源局获悉: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其中,江苏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高负荷较春季平均增长近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