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小组的自觉气氛正浓,不料被前来求援的范汉杰给一下子“搅黄”了,原来,前来上课的一个历史讲师,在锦州战役的时候,是解放军的一个战地记者,解放后到北京一所大学里当上了现代史讲师,在和范汉杰课间交流的时候,问了范汉杰这样的一个问题。当时,101为了阻击塔山方面的国民党援军,是下了血本的,甚至最后说出了,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的狠话来。而他手中所掌握的预备队,一直不敢放到塔山方向,实在是因为国民党辽西兵团太强大了,当时东野指挥部对于辽西之敌,是有所忌惮的,对于驻守在黑山、大虎山的纵队,同样是下达了死守命令的。可他不明白,为什么解放军攻打锦州、阻击塔山之敌最激烈,也是最艰难的时候,辽西兵团不出动,等到锦州解放了,辽西兵团才珊珊来迟,恰好被腾出手来的解放军给打了个正着。
正在为一道化学题而烦恼的廖耀湘一听范汉杰又要问这个对于他而言“老掉牙”而又回答不圆满的问题,心中便有几分生气,又听范汉杰嘲讽说自己学习化学为了逃避学习改造,心中的火气就更大了些,他不客气地回答着范汉杰:“老范,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廖耀湘学习化学知识,那就是着眼于学习改造,没听所长说吗?要把我们改造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新人,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我,廖耀湘个头不高,力气不大,干活,比不了周振强、杨伯涛那些傻大个子,可我们湖南邵阳人,聪明啊,民国初年,就出了个大英雄蔡松坡(指蔡锷),后来,又出了个二英雄,叫廖冠三(冠三是廖耀湘的号),统领过千军万马,难道这小小的化学知识,能难倒得他?呵呵,等出狱后,我廖耀湘那也得是个响当当的中学教师,靠自己的聪明智慧,丰衣足食,不正是社会主义的劳动新人吗?”
看着廖耀湘不屑一顾中又有些得意忘形的样子,范汉杰笑了起来,说道:“好,好,好,廖二英雄,我看你就是个吹牛的廖二英雄,你的千军万马哪儿去了?好了,好了,我的亲兄弟,还是好好讲一讲,当初你们为什么不去救我老范,一定要讲细致了,咱好给人家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说原因,老范不怪罪你们,如何?”
杜聿明慢腾腾地走了过来,坐在了廖耀湘的铺上,说道:“原因,建楚没有我知道得清楚,他和你一样,是老卫所猜忌的人,有些决策,他未必会知道内幕。”
范汉杰一听,也坐了下来,说道:“老杜,我倒把这茬子事给忘记了,要说,这事,你还真懂得,那你就先讲讲,一会再让这位邵阳的二英雄给补充补充,学习历史,老范也是个积极分子。”
杜聿明笑了笑,说道:“这事啊,还得从卫立煌主政东北说起,一开始他不愿意去,无论是蒋介石下命令,还是顾祝同、张群的劝说,甚至是陈诚的老婆谭祥跑到他家去求告哭诉,他都没有答应,可他最后为什么答应了呢?”
“他想当官,他想捞部队呗。”廖耀湘随口回答说。
杜聿明点了点头,说道:“或许这就是一种讨价还价,直到蒋介石答应他,东北的党政军大权有他一人统管,而且还有印制发行东北九省流通货币的权力,并答应给他补充40万兵马,增援大批的粮食、弹药、器械,他才勉为其难地走马上任了。而这个时候,老蒋才说出自己的底牌来,实际上就是要他放弃东北,将沈阳主力撤往锦州方向,他一听,不愿意了。为什么呢?沈阳的主力离开沈阳,撤到了锦州,东北‘剿总’还叫东北‘剿总’吗?那就叫锦州‘剿总’了,他卫立煌也就成了光杆司令。于是,他便以各种理由,比如丢失沈阳的道义问题,舍弃郑洞国长春第1兵团的道义问题,丢掉东北的国际国内影响问题,等等,等等,不停地和蒋介石推诿扯皮,拒不执行撤退锦州的作战计划。但,反过来他还在不停地伸手,向蒋介石要已经承诺了的东西,引起蒋介石的极大反感。于是,蒋介石先后做出了两项重大决定,就和二位有关了。”
廖耀湘点了点头,说道:“对,对,对,老头子当时想易将,沈阳主力的六个军编制一个大的机动兵团,交由我来指挥,执行打通沈阳、锦州间交通的任务,可惜,卫立煌是极力反对的,为此我们二人的矛盾,也就加剧了。”
范汉杰也笑了起来,说道:“对,对,对,蒋介石在卫立煌那儿吃了个软抵抗,廖耀湘组建机动兵团又遭受到卫立煌的极力反对,于是回过头来支持起我来,先是允我从关内增兵三个军,即第54军、第8军、第9军,再是为我扩建两到三个军,后来扩建成了新5军、新8军,增加了第93军的编制,用来执行他的打通沈阳、锦州间的交通任务。可惜,晚了一步,解放军已经开始向锦州城进攻了。”
杜聿明笑了,说道:“对,这是前情,有了前情,也就好理解卫立煌当时为何反对辽西增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