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瑞昌诗会会长杨世龙一行在白杨镇赤丰村调查时,看到一户人家大门外墙上悬挂着三张光荣烈属牌匾。同村的村民介绍说,这家两代三人同为红军烈士、新四军烈士,这在整个瑞昌都是绝无仅有的。
两位牺牲的红军烈士,分别是李飞鸿,李飞虎兄弟二人。
李飞鸿是瑞昌革命斗争早期的游击队员,1928年8月,瑞昌东部根据地创建人蒋友梅到白杨畈发展革命组织。李飞鸿协助蒋友梅在白杨畈罗家湾做青年工作,在黄桥地区建立起第一个共青团基层支部。同年底,李飞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在白杨畈秘密联络活动期间,李飞鸿发展了张家桥村张远礼、张绍柳等十余人参加赤卫队,壮大了革命力量。1929年9月,李飞鸿与长流农协会会长张雪远取得联系,带领白杨镇部分赤卫队员,加入赤湖游击中队,任冲锋队指导员,在赤湖地区开展武装斗争。(李飞鸿在白杨畈开展革命活动的张家桥村)
赤湖地区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也影响了李飞鸿的弟弟李飞虎。1929年11月,李飞虎在长流区农会所在地老屋张加入赤湖游击队。
1930年6月6日,敌五十三旅朱先志率105团从九江出发,围攻我赤湖根据地,敌团部进驻白杨镇。21日,李飞鸿所部赤湖红军冲锋队在黄岭新老屋张高地阻击敌人,与敌105团第九、十一连激战三小时,力战不退,毙伤敌正规军30余人。敌第六、七两连从侧翼增援,冲锋队弹尽粮绝,李飞鸿、李飞虎等数名队员负伤被俘。(大革命时期赤湖根据地)
在押往檀山的途中,敌连长十分钦佩李飞鸿、李飞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劝降说:“只要加入国民党军,可保你们兄弟二人性命无忧”。李飞鸿兄弟斩钉截铁地说:“头可断、血可流,加入蒋匪军,休想”。6月23日,李飞鸿、李飞虎等十多名赤湖游击队员被敌集体枪杀于檀山坳猴子洼。
父亲李飞鸿、叔父李飞虎牺牲这一年,儿子李屏宋仅有6岁。
1938年8月24日,日军攻占瑞昌县城,推行以战养战的侵略政策,实行横征暴敛。城郊白杨镇地区受到日伪势力欺压最为严重。李屏宋期盼红军游击队能够打回赤湖地区,1943年一天,当他听到新四军武工队来到赤湖抗击日寇的消息,便急切的询问是不是红军的队伍,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毅然只身泅渡到赤湖武工队驻地邓家咀,报名参加革命队伍,继承父辈一心一意跟党走,坚定信念不动摇的遗志。
赤湖武工队负责人陈志益,见李屏宋水性好,安排他作为武工队的侦察员,发现敌情及时向新四军报告。1943年12月的一天,驻瑞昌县城伪军一部80余人,流窜到上长流、下长流一带沿途勒捐、斗米、买平价肉,强买强抢,气焰嚣张。李屏宋连夜驾船向赤湖对岸新四军报告,陈志益召集18名武工队员,决定给这些日军走狗以猛烈回击。新四军选择一路伪军,进行突然袭击,打得敌人四散奔逃。李屏宋第一次参加战斗,无所畏惧,奋勇追击,将一名伪军中队长追得慌不择路,跳下高坎活活摔死。由于李屏宋在侦察和战斗中的出色表现,1944年,被任命为赤湖武工队侦察班长。
1945年4月,驻瑞昌县城日军80余人伙同日伪保安纵队一部,进犯新四军赤湖根据地。这天晚上,李屏宋在梁家嘴村外放哨,严密监视日军动向,正值清晨换岗之际,狡猾的日军在汉奸周某的带领下,悄悄地摸进村庄。李屏宋当时正要上床补觉,刚脱下一只鞋,感觉情况不对,起身瞄了一眼窗外,黑压压的敌人已经堵在了村口。李屏宋操起步枪,鸣枪示警。枪声提醒了赤湖武工队,陈志益及时组织部队向赤湖芦苇荡转移,在战斗中,李屏宋和赤湖武工队负责人陈志益以及另一名新四军战士英勇牺牲。
李屏宋牺牲后,新四军赤湖区民主政府鉴于他的机智与勇敢的表现,破例发放6块银元作为安葬费用。烈士的墓地在李家汊村前面一片翠竹林里,紧挨着他革命烈士的父亲和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