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比喻轻松反击

2025年05月07日23:12:04 历史 1895

1960年,印度记者刁难提问周总理:“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吗?”对此,周恩来是如何机智回应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印两国外交关系逐渐友好,六十年代初,印度方面在边界问题上的频繁挑衅,严重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与领土尊严。

19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比喻轻松反击 - 天天要闻

面对这一复杂局势,1960年,周恩来前往印度,旨在化解矛盾,探索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途径。期间,印度方面的态度与诚意,令人心寒,中方对此深感失望。

面对此情此景,周总理决定在印度总统府的庄严圆柱厅内,召开一场面向全球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前夕,记者们获准步入会场,手中接过的是预先准备好的声明书。

随后,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率团步入会场,与众多媒体朋友亲切会面。此时,《泰晤士报》的韦尔娜记者,率先向周总理表达关切之情:“总理先生,可能有的记者会不顾礼节发难,您要多加小心。”周总理则以标志性的温和笑容回应:“韦尔娜小姐,您的提醒我心领了,谢谢您。”

韦尔娜微笑回应后再次近身,更为直白的比喻警示:“总理先生,这不是招待会,实际是一个射击场。您是场上唯一的靶子,上千支枪口会同时瞄准您,您不能进去啊!”

面对如此紧迫的提醒,周总理依旧从容不迫,轻轻拍拍韦尔娜的肩:“韦尔娜小姐,请放宽心,新德里的空气中,绝不会有伤害我的子弹。”

19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比喻轻松反击 - 天天要闻

在接下来的45分钟里,周总理发表一场深刻而动人的演讲,追溯中印两国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强调两国数千年来的和平共处与相互尊重。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总理的身影便频繁出现于各类外交舞台,历经风雨洗礼,始终屹立不倒,面对记者的种种刁难与挑战总能一一化解。

在这场发布会的尾声,周总理以一段铿锵有力的话语作为总结:“中国,从不会无端侵犯他国寸土,同样,我们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侵犯我们的领土与主权。中印两国人民之间,并无根本利益之冲突,眼前的阴霾终将散去,两国边界的纷争也必将在和平与理解中得以妥善解决。”

在演讲的余音中,周总理稍作休息,以一种平和而坚定的语气继续说道:“在我踏入这个会场之前,有一位朋友善意地提醒我,今天我可能会成为某些人‘语言子弹’下的目标。但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朋友之间,应当坦诚相待,即使意见不合,也应该直接表达出来,共同寻求解决之道。”

话音刚落,一名印度记者便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带着几分质疑和嘲讽问道:“总理先生,据我所知,中印边界的划分已经十分明确,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谈判,重新划分边界呢?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19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比喻轻松反击 - 天天要闻

面对这样的发难,周总理保持冷静,目光深邃地回答道:“如果你能够深入了解并研究中国和印度边界数百年的历史演变,真正明白那条所谓‘边界线’的形成过程,我相信你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了。”

紧接着,英国路透社的记者詹姆斯站起来,试图进一步挑衅:“总理先生,您提到中国将通过和平的方式与印度协商解决边境问题。我想请问,对于那些原本就属于其他国家的东西,中国真的有资格去讨论它们的归属权吗?”

这个问题显然带有强烈的挑衅意味,周总理没有动怒,严肃地回答道:“在领土纠纷的问题上,你的这种说法是非常不恰当的。我想问你,如果一个强盗强占了别人的财物,那么财物的原主人是否有权向强盗讨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周总理强硬态度和清晰逻辑,让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詹姆斯原本以为自己的问题会让周总理陷入尴尬,却没想到反而被周总理巧妙地反击了回来,顿时脸色难看,只好讪讪地坐下。

最后,又有一名记者站起来,以一种更为委婉的方式提问:“总理先生,我想请问,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吗?”这个问题虽然换了一种表达方式,但周总理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深意,准备以更加坚定和全面的回答来阐述中国的立场。

19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比喻轻松反击 - 天天要闻

周总理首先强调西藏与中国之间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联系,明确指出,自元朝起,西藏便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得到国际法的明确认可,其确凿性无可争辩。

随后,周总理深入剖析西藏问题的历史,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西藏始终在中国王朝的管辖之下。

更进一步地,周总理强调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对西藏所实施的积极治理与有效管理,以及为促进西藏发展繁荣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些举措彰显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坚定主权立场,充分证明西藏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一番深入浅出的阐述,周总理有力地回应英国记者的质疑,更以事实为依据,以理服人,展现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强大信心。

在回应之际,周恩来巧妙地将比喻与类比融入话语中,说道:“试想,中国元朝的辉煌距今已有七百余年,若以此论长短,那美国仅百年的历史,岂非也要质疑其国家身份?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1960年印度记者质问:为何说西藏是中国的?周总理一比喻轻松反击 - 天天要闻

此言一出,如同利剑出鞘,直指对方逻辑之要害,让那些试图割裂西藏与中国联系的声音瞬间哑火。紧接着,掌声雷动,这是对周总理深邃见解的热烈回应,更是对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意志的坚定支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三把倭刀掀开的明朝锦衣卫暗黑帝国 - 天天要闻

三把倭刀掀开的明朝锦衣卫暗黑帝国

成化十二年的秋天,宁波港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吹皱了浙江按察使杨继宗的官袍。当他掀开那艘南洋商船的夹层时,2300把倭刀寒光凛冽,刀柄上刻着的“宁波卫王”四个字,像一把匕首,瞬间刺穿了整个大明朝的军制心脏——本该剿灭倭寇的卫所官兵,竟将屠刀亲手
兵变马嵬坡:大唐王朝的至暗时刻,却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 - 天天要闻

兵变马嵬坡:大唐王朝的至暗时刻,却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真相

前言马嵬坡的梨花埋了杨贵妃,却埋不住大唐王朝的权力暗战。安史之乱爆发,20万唐军溃败,长安沦陷。唐玄宗连夜西逃,禁军却在马嵬驿突然发难——宰相杨国忠被剁成肉泥,贵妃杨玉环被白绫勒死。表面是"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兵变,实则是太子李亨与禁军统帅陈
印巴打不起来?莫迪出现战略误判 - 天天要闻

印巴打不起来?莫迪出现战略误判

现在的印度有点骑虎难下了。前脚刚封锁巴基斯坦空域,后脚巴基斯坦就放出 "36 小时内开战" 的狠话,明摆着在激将:"有种你就打,不打就是怂包"。结果好几天过去,边境上还是小打小闹,大规模冲突压根没影....
伤重被俘,绝食而死,忠义壮烈,名垂千古:杨业 - 天天要闻

伤重被俘,绝食而死,忠义壮烈,名垂千古:杨业

远观近鉴宋朝人•349·伤重被俘,绝食而死,忠义壮烈,名垂千古:杨业杨业杨业(?-986),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有传。本传记,杨业的父亲杨信,在后汉任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刺史。
这位五四奖章获得者,是位台湾青年 - 天天要闻

这位五四奖章获得者,是位台湾青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杨凯近日,台湾青年王祥宇喜获2025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这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5月7日,王祥宇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感慨,“武汉是我的福地,我们企业在武汉实现爆发式增长。今后我们将继续扎根武汉,进一步发展壮大。”王祥宇来自台湾省台北市,2012年硕士...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 | 走进俄罗斯: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 天天要闻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 | 走进俄罗斯: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疆域辽阔,横跨欧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依河而建 古迹众多克里姆林宫雄伟壮观红场阅兵步伐铿锵圣彼得堡水道纵横 风光旖旎“北方威尼斯”洋溢着欧陆风情“黑海明珠”索契 依山面海雪山碧波相映成趣奥运圣火点燃激情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
崔康熙不下课并非因违约金,有一点泰山队比较忌惮,不敢鱼死网破 - 天天要闻

崔康熙不下课并非因违约金,有一点泰山队比较忌惮,不敢鱼死网破

如今中超联赛已经是进行了11轮比赛,在11轮联赛过后,泰山队在积分榜上只能是排在积分榜第五位,而且距离榜首已经是有了多达9分的差距,作为联赛开始之前的争冠热门,球队在联赛还未过半的情况下就已经是彻底退出了联赛冠军的争夺了,而且继续这样下去的话,球队的排名还会继续下滑。而这一切最大的责任应属崔康熙了,崔康...
关羽30回合平纪灵,张飞10回合杀纪灵,为何?4大隐情揭开答案 - 天天要闻

关羽30回合平纪灵,张飞10回合杀纪灵,为何?4大隐情揭开答案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诸位看官,且说《三国演义》中猛将如云,但有一桩怪事令人费解——袁术麾下头号大将纪灵,先与关羽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后遇张飞却十合毙命。关张二人皆是“万人敌”,武艺本在伯仲之间,何以战绩天差地别?莫不是罗贯中笔下有误?今
国学成语|赵飞燕:从贫寒女子到祸水红颜之身轻如燕 - 天天要闻

国学成语|赵飞燕:从贫寒女子到祸水红颜之身轻如燕

有一个成语“身轻如燕”,专门形容一个人身体轻盈或者比喻一个人轻功了得。不过这里的“燕”,并非“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燕子,而是一名汉代女子,叫赵飞燕。和曾经迷倒汉武帝的李夫人、卫夫子一样,也是某位公主精心安排的一枚棋子。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人 - 天天要闻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人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援引强藩 崔胤)韩建对皇帝的处境无动于衷,但是另外一个军阀朱温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了机会。朝廷里有个叫做崔胤的大臣,面对宦官专权,他的办法是,他要引强藩入京师,要交结朱温,让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