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2025年04月13日11:43:02 历史 1141

1981 年 1 月 20 日,当罗纳德里根在国会山宣誓就职时,美国正笼罩在 “滞胀” 的阴云与冷战的焦虑中。

通货膨胀率高达 13.5%,失业率突破 7%,苏联的扩张势头在 70 年代达到顶峰,而卡特政府的无能让民众对国家前景充满怀疑。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里根的上台,不仅标志着保守主义的全面复兴,更以一系列极具魄力的决策重新定义了美国的发展轨迹。这些决策在当时看似激进,却在历史中证明了其非凡的正确性,成为改写 20 世纪后期世界格局。

面对停滞性通货膨胀这一经济学教科书上的难题,里根政府展现出超越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勇气。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最高边际税率高达 67%,企业投资意愿低迷,资本形成率降至 1929 年大萧条以来的最低点。

里根敏锐地认识到,问题的核心在于过度征税抑制了供给端的活力。他援引 “拉弗曲线” 理论,坚信减税能够通过扩大税基实现财政平衡,而非单纯的预算缩减。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1981 年《经济复苏税法》的出台,开启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减税计划:三年内个人所得税累计降幅达 25%,企业加速折旧政策大幅降低资本成本。1986 年的税制改革进一步简化税级,将最高边际税率降至 28%,同时堵住税收漏洞,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

这些政策如同给经济注入强心剂:1983-1989 年,美国 GDP 年均增长 4.4%,通胀率回落至 3.6%,创造了 1600 万个就业岗位。供给学派的实践虽因财政赤字扩大备受争议,但其核心逻辑 —— 通过释放市场活力实现增长 —— 被证明是打破滞胀的关键钥匙。

正如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所言:“里根的减税政策与美联储的货币紧缩形成合力,共同终结了通胀噩梦。”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里根对苏联的强硬立场,绝非简单的意识形态对抗,而是基于对对手弱点的深刻洞察。70 年代的苏联凭借石油美元红利疯狂扩张,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结构性矛盾已积重难返:农业依赖进口,轻工业严重滞后,军事支出占 GDP 比重超过 15%。里根政府抓住这一战略窗口期,展开了一场 “技术 、经济” 双重绞杀战。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星球大战” 计划堪称冷战史上最具想象力的战略布局。尽管该计划最终并未完全落地,但其核心目标 —— 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 —— 却完美达成。美国在 80 年代将军费从 1817 亿美元增至 3326 亿美元,重点投资高科技武器研发,迫使苏联在微电子、航天等领域与美国展开不对称竞争。

数据显示,苏联为应对美国的军备压力,军费占 GDP 比重长期维持在 12% 以上,远超美国的 5%。这种 “技术消耗战” 让苏联本就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1985 年石油价格暴跌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第三世界战场,里根政府果断采取 “低烈度战争” 策略遏制苏联扩张。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1983 年出兵格林纳达,迅速清除亲苏政权,展现了美国在加勒比海的战略决心;对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支持,虽引发 “伊朗门” 争议,却有效牵制了苏联在中美洲的势力。这些行动与里根的 “推回战略”一脉相承,即从被动遏制转向主动压缩苏联势力范围,为后来的东欧剧变埋下伏笔。

除了经济与军事领域的决策,里根对美国精神的重塑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60 年代的民权运动、反战浪潮与性解放运动,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传统价值观的崩塌。犯罪率飙升、家庭观念淡化、社会信任度下降,成为卡特政府无法解决的社会危机。里根以 “美国梦” 为核心,倡导个人责任、家庭价值与爱国主义,重新凝聚了民族共识。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在政策层面,里根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推动 “工作福利” 改革,强调 “授人以渔” 而非 “授人以鱼”。1982 年《就业培训伙伴法》将联邦资金下放给地方,鼓励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既降低了福利依赖,又提升了劳动力素质。

正如里根在就职演说中所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1989 年东欧剧变、1991 年苏联解体,宣告了里根 “以实力促变革” 战略的完胜。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回忆录中坦言:“苏联无法承受与美国的技术竞争,星球大战计划加速了我们的体制危机。” 而美国在里根时代奠定的技术优势,为 90 年代的新经济繁荣埋下伏笔 —— 硅谷的崛起、信息技术革命,都受益于 80 年代对高科技产业的政策倾斜。

更重要的是,里根重新定义了美国的全球角色。

他放弃了 70 年代的 “缓和政策”,用 “民主十字军” 重塑美国的意识形态领导力。这种将实力与价值观相结合的策略,虽在后来引发 “新保守主义” 的争议,却在冷战末期有效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凝聚力。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当 1989 年柏林墙倒塌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物理屏障的崩塌,更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溃败。

当然,里根的决策并非没有代价:联邦债务从 9000 亿美元飙升至 2.7 万亿美元,社会不平等加剧,这些问题至今仍困扰着美国。

但历史评价的关键在于,里根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符合美国根本利益的选择:在经济上打破教条,在战略上直击要害,在价值上重建信心。

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解体的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里根时代的启示,远超具体的政策细节。当多数人陷入 “滞胀无解” 的悲观时,里根看到了供给端的潜力;当 “缓和论” 盛行时,他识破了苏联的外强中干;当社会陷入价值迷茫时,他选择唤醒沉睡的美国精神。

这些决策的正确性,不仅在于解决了当下的危机,更在于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设定了正确的航向。

文章来源:周侃侃plus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图集︱“中国排面”威武亮相 - 天天要闻

图集︱“中国排面”威武亮相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9日上午,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在庆典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102名队员亮相莫斯科红场。
肖峰读《从塞北到西域》︱拉铁摩尔的骆驼 - 天天要闻

肖峰读《从塞北到西域》︱拉铁摩尔的骆驼

[美]欧文·拉铁摩尔著,王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2024年5月出版,414页,108.00元历史学家理查德·布利特在其著《骆驼与轮子》思考了一个问题:在漫长的历史中,为何骆驼几乎完全取代了有轮车,成为运输的标准方式?回答这个看似简单
美国没想到,俄罗斯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骄傲 - 天天要闻

美国没想到,俄罗斯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骄傲

说起中国的变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几十年前,谁能想到一个曾经被叫做“东亚病夫”的国家,如今能在全球舞台上这么硬气?美国当初忙着跟苏联掰手腕,压根没把中国放眼里;俄罗斯那时候还是苏联的一部分,估计也没料到中国能后来居上。现在呢,中国不光是经济
白俄罗斯举行阅兵式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 天天要闻

白俄罗斯举行阅兵式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新华社明斯克5月9日电(记者陈汀)白俄罗斯9日在首都明斯克“明斯克-英雄城”纪念碑前举行阅兵式,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5月9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军人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新华社发(任科夫摄)阅兵活动于当地时间20时30分正式开始。白俄罗斯陆军、空军、特种部队等军种士兵,紧急...
游戏论|暴君无道,吊民伐罪——《苏丹的游戏》中的政治 - 天天要闻

游戏论|暴君无道,吊民伐罪——《苏丹的游戏》中的政治

一位神秘的女术士给帝国高高在上的苏丹送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28张卡片,分别是征服、纵欲、奢靡和杀戮。每一张卡片都代表着一件要完成的事情。这让百无聊赖的苏丹提起了兴致。这是2025年3月31日发布的卡牌类角色扮演游戏《苏丹的游戏》的序
大禹治水在陇南(九十八) - 天天要闻

大禹治水在陇南(九十八)

建立在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的白马氐武都国武都国的领土是仇池国的东南部,东据今陕西略阳以东,西界邓至(今四川南坪),南有平武(今四川平武),北邻宕昌。武都国的建立,一方面依靠氐族群众对杨氏家族的拥戴,另一方面依靠刘宋政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