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指出,特朗普正将中美贸易对抗推向失控边缘,这或许是一场美国不具胜算的豪赌。
2025年4月9日,在连日股市震荡与经济界警告声中,特朗普突然宣布暂停对多个国家加征“对等关税”的计划,为期90天。白宫自称“因多国迫切求谈而暂缓行动”,试图将退让包装为胜利。然而唯一的例外,是中国。
在暂停清单中,中国不但没有被列入豁免范围,反而成为特朗普加码惩罚的对象——对中国商品的综合关税从原本的104%,被提升至125%。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对中国最猛烈的一次关税升级,象征着中美贸易战已从摩擦进入硬碰硬的对峙阶段。
名为暂停,实为甩锅
白宫方面为这一决定辩解称,之所以暂停关税,是因为“有太多国家迫不及待想和美国做生意”,而中国“非但不配合,反而升级对抗”,因此必须继续施压。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更直言,这是在“针对那些拒绝妥协的坏角色”。
但事实显而易见,特朗普此举不过是为了掩盖政策失败、转移市场压力的手段。在股市连续下跌、企业普遍反弹、经济学界警告美国正走向滞胀边缘的背景下,华盛顿的步步后撤早已不是秘密。唯一未被“撤回”的,就是特朗普对中国持续强硬的姿态。
cnn指出,这更像是一次“挽尊性加码”——白宫试图在整体退却的同时,保留一张对华施压的牌面,用以向国内民意与右翼支持者交差。但这样一张牌,不仅不具实质效力,还可能引爆一场更加广泛、更加不可控的经济反噬。
中国反制毫不含糊
特朗普加税的第二天,北京方面迅速做出回应。中国财政部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最高84%的关税,涉及高科技零部件、医疗设备、大宗农产品在内的多个关键领域。这是一份经过精密设计的反击清单,瞄准了美国最依赖出口的领域——尤其是特朗普票仓所在的农业州与制造业走廊。
中国商务部在声明中直言:“美方一再升级贸易摩擦,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破坏双边互信,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坚决应对。”
此番表态,语气坚决,毫无退让意味。与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初期的谨慎克制相比,如今的中国,在策略上更成熟,在节奏上更主动,且已不再期待美方回归理性。
美方误判: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会退缩”的国家
美国一些高层官员显然仍然低估中国的战略定力与系统性应对能力。他们一方面继续沿用“施压-妥协-谈判”的旧逻辑,一方面又通过不负责任的言论刺激中方情绪。
副总统范斯在一次电视采访中,用极不当的语言形容中美贸易结构,言辞轻佻、充满傲慢。这番话引发中国社会各界强烈不满,被舆论普遍批评为“无知与傲慢的结合体”,中国外交部亦在公开场合予以驳斥。
需要明确的是,当前的中国,已不是某些美方官员所想象的那种“被动制造型经济体”。中国早已完成从中低端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的跃升,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多个方向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正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莉莉·麦克艾尔薇所说:“中国领导层衡量的指标不是短期市场波动,而是技术自主与供应链韧性。他们早已为对抗做好准备,并拥有一系列能让美国感到痛苦的反制工具。”
一个为了选票不能退,一个为了战略不能输
这场贸易战的特殊之处,不在于关税数字本身,而在于中美双方都无法在政治上示弱。
特朗普正试图通过这场对华强硬的姿态巩固其政治支持,他需要对抗国内因经济低迷而日益上升的不满情绪,更需要证明自己仍是那个能“强硬反击”的领袖。他在白宫玫瑰园宣布新一轮加税时,甚至喊出了“我们只有一次机会”的口号,展现出孤注一掷的政治豪赌姿态。
而中国方面则面对另一种压力:国家形象、地区影响力、制度自信,皆系于是否能顶住这一轮美方施压。
习近平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斗争精神”、“底线思维”,提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正是中国不惧正面交锋的心态根源。对中方来说,若在这一轮摩擦中示弱,不仅是对美国低头,更会动摇地区与全球对中国制度路径与国际定位的信心。
正如cnn所言:“一方急于赢得选票,一方则更注重历史进程与国家战略,这注定是一场没有回旋空间的对撞。”
谁会更痛?美国消费者已感压力临近
表面上看,加税是对外的惩罚,实则最终成本很可能落到本国民众头上。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交织的背景下,中美之间每一次“互砍”,都将在对方经济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商品来源国之一。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数据,近年来中国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一度达到16%。如今,这部分商品将遭遇接近150%的复合税率(含拜登政府延续的前期税率),涵盖智能手机、电脑配件、玩具、服装、生活用品等多个家庭消费核心领域。
美国零售联合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称,这将引发“全面涨价潮”。而cnn也在报道中提醒:在疫情期间已经受过供应链冲击的美国市场,面对如此密集的税收政策,很可能再次爆发系统性通胀。
不仅如此,中国还握有关键战略资源的控制权,尤其是稀土出口。这些材料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军用雷达等高精尖设备。若北京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美国高科技产业链将首当其冲。
前白宫经济顾问亚历克斯·贾克斯(alex jacquez)直言:“小企业将是这场风暴的第一批受害者。你不仅会看到通胀高涨、就业受挫,还会看到gdp直接受拖累……而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切背后没有清晰的战略。”
“自由贸易的葬礼”正在奏响,而世界不想当陪葬者
曾几何时,华盛顿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全球化的设计师。而如今,它却因一位总统的“经济民族主义”转向,用关税与惩罚打击全球规则的稳定性。
特朗普所谓的“经济解放日”关税,本质上是一次对国际秩序的挑战——它不仅未能让美国更强,反而让美国在盟友与对手间都愈加孤立。
cnn分析指出,世界正在观望:这场愈演愈烈的贸易冲突,是短期政策躁动,还是全球格局的持久断裂?
若特朗普继续将关税当作外交万灵药,那么,终将遭遇的不是“胜利果实”,而是自己亲手制造的经济回响。
如果说第一任期的特朗普是一个以强硬姿态撬动旧格局的变数,那第二任期的特朗普,则更像是一个以意志凌驾现实的赌徒。而这一次,他押上的筹码,不再只是谈判桌上的几个百分点,而是整个美国经济、全球信任与中美未来几十年的博弈格局。
问题是——他的对手,准备得比他久,也比他冷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