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解读|公孙衍:表现的恭敬只是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2025年04月05日21:42:14 历史 1694

这篇是《战国策》中齐策二的第三篇《犀首以梁与楚战于承匡而不胜》,主要内容是讲犀首公孙衍为破坏张仪的谋划,故意向张仪服软,表现出与张仪关系良好的样子,进而误导齐王,使得张仪说服齐王失败。

战国策解读|公孙衍:表现的恭敬只是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闻

犀首公孙衍在之前的策文里面便提到过,他是魏人,但在秦国参军,依靠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晋升到最高等级——大良造

然而,公孙衍并未在秦国继续待下去,反而是回到魏国,担任攻秦的指挥,比如与义渠夹击秦国便是出自他的谋划。

后来,公孙衍又从魏国返回秦国,担任秦国的国相,直到最后去世。

然而,如果把犀首公孙衍在秦国的来去时间与张仪的相对比,就能发现,在张仪得到秦王倚重之后,公孙衍便选择离开了秦国,而在张仪离秦去世之后,公孙衍又返回了秦国。

战国策解读|公孙衍:表现的恭敬只是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闻

从两人的行动轨迹上来看,如果说他们没有仇怨,怕是谁也不相信。

如果结合之前介绍过的秦国内部政治势力的斗争,那么就更能明白公孙衍在是属于朝堂斗争的失败者。

而从张仪后来入魏担当魏相的经历来看,在张仪到达魏国后,公孙衍又不得不离开魏国到韩国,这就让人觉得张仪是不是专门针对公孙衍。

这种经历,站在公孙衍的角度来看,对张仪的怨恨程度那是属于“怨气冲天”了。

同样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公孙衍哪怕损害自己所效力的国家利益,也都要破坏张仪的谋划了。

原文

犀首以梁与楚战于承匡而不胜。张仪谓梁王:“不用臣言以危国。”梁王因相仪。仪以秦、梁之齐合横亲。犀首欲败之,谓卫君曰:“衍非有怨于仪也,值所以为国者不同耳。君必解衍。”

译文

犀首公孙衍率领魏军与楚军在承匡交战,未能取胜。张仪对魏王说:“大王不听我的话,致使国家处境危险。”魏王因此任命张仪为相国。张仪要秦、魏两国和齐国结成连横阵营。犀首想破坏张仪的连横,便对卫君说:“我和张仪没有什么怨仇,只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同罢了。您一定要在张仪面前替我解释。”

解析

这一段在一开始交代了起因,也就是魏国在军事行动上的失败。

犀首公孙衍作为魏军的指挥者,显然是要承担与楚国交战失败的责任,因而也就在魏王面前无法拥有话语权,这也就给与了张仪出面提出自己建议的机会。

战国策解读|公孙衍:表现的恭敬只是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闻

同样是解决魏国所面临的困境,张仪倾向于用外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拉拢魏国作为盟友,更加符合秦国的利益。

而此时魏国军事上的失败,也让魏王考虑放弃军事上的行动,转向张仪所提出的外交策略。

“犀首欲败之”,是想讲公孙衍想要破坏张仪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破坏了张仪的策略,那么,他便会重新有机会执行自己的军事路线,来洗刷自己的失败。

只有理解了这件事情的前后逻辑,才能明白公孙衍的动机,也明白公孙衍为何宁愿损害自己所效力国家的利益,也要针对张仪,破坏张仪的谋划。

为了化解和张仪之间的矛盾,公孙衍并未直接去找张仪解释,而是找到中间人卫君。

“为国者不同”,这种表达听上去有各为其主的意思,但考虑到此时双方都在魏国为官,那么他想要表达的,其实是双方的分歧在于路线不同,而不是私人之间的矛盾。

“君必解衍”,这是把卫君拉到了自己的立场上,让卫君去向张仪解决,也是搭上了卫君的面子。

战国策解读|公孙衍:表现的恭敬只是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闻

这样做一方面向卫君表明自己的心态,并不是有意针对张仪,而是双方不同路线的矛盾,另外一方面就是给张仪压力了,如果张仪不同意,那就是张仪有意针对他。

原文

卫君为告仪,仪许诺,因与之参坐于卫君之前。犀首跪行,为仪千秋之祝。明日张子行,犀首送之至齐疆。齐王闻之,怒于仪曰:“衍也吾仇,而仪与之俱,是必与衍鬻吾国矣。”遂不听。

译文

卫君就把这番话告诉了张仪,张仪答应了,因此与犀首一块坐在卫君面前。犀首跪地前行,祝张仪长寿。第二天,张仪动身走了,犀首把他一直送到齐国边界上。齐王听说这件事,对张仪很生气,说:“公孙衍是我的仇敌,可是张仪却和他在一起,这一定是要和公孙衍出卖我们的国家。”于是,就不再听信张仪的话。

解析

卫君出面向张仪解释,而张仪也就不得不答应“和解”。因为张仪一旦选择拒绝,就会被指责不为魏国考虑,与公孙衍的矛盾,也是有意针对公孙衍个人。

“犀首跪行,为仪千秋之祝”、“送之至齐疆”,公孙衍在张仪面前表现出极低的姿态,让张仪没有任何理由发作,甚至是无法拒绝对方所表现的好意。

可以说,魏国国内朝堂也愿意看到这种表现,双方都是为国谋划而无个人矛盾。

战国策解读|公孙衍:表现的恭敬只是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闻

只是,考虑到公孙衍所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欲败之”,再看公孙衍所做的事情,就会让人觉得有几分“忍辱负重”的意思在里面了。

然而,公孙衍所表现出来的低姿态,都是为了后续做铺垫。

公孙衍知道齐王对自己不满,与张仪表现的越好,越容易让齐王“恨屋及乌”,怨恨张仪,进而不听从张仪的想法,公孙衍借此达成破坏张仪谋划的目的。

最后一句便是“工具人”齐王出场,因为知道公孙衍送张仪到边疆的举动,进而迁怒张仪,认为张仪是与公孙衍合谋欺骗,不听张仪的话,也就表明公孙衍达成目的。

最后这个“遂不听”反而能够表达出公孙衍的计谋得逞的感觉,因为考虑到张仪的能力,其他人必然不信服张仪无法说服齐王。

按语

上一篇是齐王跟张仪有仇,这一篇又是齐王跟公孙衍有仇,发现齐王(不是一个齐王)的人缘确实不好。(笑~)

战国策解读|公孙衍:表现的恭敬只是为了狠狠地背刺你一刀! - 天天要闻

考虑到策文归属到齐策里面,而相比于其他策文中君主是主角,这两篇齐王都是充当工具人的属性,是对方策略达成的展现。

这种随意性的表达,反而让人怀疑事情发生的合理性。

正如在开篇词里面所表达的那样,《战国策》本身就是既包含史实也包含拟作,其核心是为了表达纵横家的谋略。因而,在对其进行逐篇解读的时候,也是从其想要表达的谋略出发解读其策文,对其真实性不做太多的考量。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不要被电视剧骗了!真实的古代中国人,其实是这个样子 - 天天要闻

不要被电视剧骗了!真实的古代中国人,其实是这个样子

古代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真的是古装剧、武侠剧里演的那样吗?对于汉唐盛世,距今已经一两千年,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当时的生活面貌。但是北宋时期,我们起码可以看到《清明上河图》,一睹开封古都风采。不过,绘画毕竟是绘画,还是比不上真实的老照片可靠!
全球最富500人两天损失5360亿美元,谁受伤害最重 - 天天要闻

全球最富500人两天损失5360亿美元,谁受伤害最重

据彭博社4月4日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关税新措施引发全球市场暴跌后,全球最富有的500人两天内遭遇了“彭博亿万富翁指数”史上最大规模的损失。△彭博社报道截图报道说,从4月3日股市开盘到4日4日收盘,财富榜上的亿万富翁们总共损失了5360亿美元。其中,4日4日当天,亿万富翁们的财富缩水了3290亿美元,创下2020年新...
千城百县看中国|内蒙古通辽:沙地“歼灭战” 筑绿守北疆 - 天天要闻

千城百县看中国|内蒙古通辽:沙地“歼灭战” 筑绿守北疆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25年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全面拉开帷幕。通辽市在治沙防沙过程中,不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植树方式,更加大了科技化、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人工植树、无人机、植树机器人等新型治沙设备齐上阵,大大提升了造林治沙效率。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核心区域,沙化土地面积广阔,是全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
“80后”王贵已任福建南平市光泽县委书记,前任已升任副厅 - 天天要闻

“80后”王贵已任福建南平市光泽县委书记,前任已升任副厅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福建南平市光泽县县长王贵,已任光泽县委书记。王贵,男,汉族,1981年6月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历,农业推广硕士,中共党员。王贵曾任松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松溪县委副书记等职。2021年6月,王贵任光泽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随后去代转正。今年3月17日,福建省委组织部发布的任前公示公告显...
抗战中的山西,忻口会战(20):不敌鬼子,忻口弃守 - 天天要闻

抗战中的山西,忻口会战(20):不敌鬼子,忻口弃守

书接上回,本期继续讲述忻口会战战斗全史内容……忻口弃守日军进犯忻口,从10月13日,一直打到11月2日,进展缓慢,始终不能突破守军防线,反而损兵折将。就在板垣束手无策之际,晋东战局发生了变化,日军第20师团采用迂回战术,突破了娘子关守军的防
满清入主中原的真相:并非武力强悍,而是全靠诈骗! - 天天要闻

满清入主中原的真相:并非武力强悍,而是全靠诈骗!

文/胡铁瓜1644年清军入关,绝非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合法性诈骗”。当多尔衮以“替明复仇”之名叩开山海关时,汉人正深陷“华夷之辨”崩塌的文化泥潭——元朝正统化的历史遗产,让“夷狄可为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明朝末年的腐败与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