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2025年03月06日20:33:08 历史 1873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物质还比较匮乏,父辈们在粗茶淡饭中,嚼出了生活的甜,在补丁摞补丁的日子里,攒下了人情的暖。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如今,影视剧里70年代,总带着滤镜,年轻人演不出那股子“土味儿”。那么,真实70年代到底是什么样子?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咱们通过一组珍贵的老照片,来回味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初级工的工资是每月17.5元,高级工在50元以上,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时工资不高,但却非常实用耐用。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每月30多元工资,能养活三四口人,因为那时物价低,比如面粉0.12元,一袋面6元。米每斤九分钱,肉每斤0.22元,盐8分钱一斤。醋每斤5分钱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这是70年代的记账单,可以看到,一元钱的购买力相当强,能买两包大前门,一斤多猪肉,在单位食堂买六份荤菜……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的衣服,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最主流的颜色是灰色、蓝黑色、军绿色。大家穿的都差不多。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真正的时髦货是“的确良”。这种化纤布料,夏天闷得像蒸笼,可架不住它颜色鲜亮、不起皱。

谁要是穿条“的确良”裙子,街坊邻居能围观半天。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农村许多地方还没通电,煤油灯是夜晚的主角。孩子们趴在灯下写作业,火苗一跳一跳,把影子拉得老长。

主妇们借着光纳鞋底,针在头发上蹭两下,线头穿得又快又准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放露天电影堪比过年。天没黑,孩子们就搬小板凳占位子,《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的台词人人都会说。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电影结束后,孩子把木头手枪别在腰间,感觉自己就是“小兵张嘎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年轻女孩最喜欢的发型,是乌黑锃亮的大辫子。

这种简单朴素的发型,散发着一种自然、清新的美。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可没高铁,出远门得挤绿皮火车,车窗能打开,沿途叫卖烧鸡煮鸡蛋的小贩声混着煤烟味,成了几代人的记忆。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子游戏,下棋、打牌、读书,是孩子最常见的休闲方式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河里捞鱼捞虾、地头摘黄瓜西红柿,自己烤红薯、烤土豆、是70年代孩子们解馋的“野路子”。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农户人家除了正常的生产队劳动收入外,每家都养家畜,生猪卖给供应点。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鸡鸭鹅产蛋除自己家吃点外,卖了也都贴补日常开销,还有的养了奶羊,青草,干草,豆秸,地瓜秧,玉米杆,玉米皮都是喂羊的好食料。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地里上的都是农家肥,很少有化肥,小孩子挖野菜,捡粪是常事,捡粪多了卖生产队,贴补上学费用。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孩子上学放学都是自己去,很少有家长接送。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结婚,讲究“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加收音机。上海牌手表戴在腕上,走路都得端着胳膊;

红灯牌收音机一响,左邻右舍凑过来听新闻。

新人推着凤凰自行车,挨家发喜糖,车把上系的红绸子,比现在的婚纱还耀眼。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那时候搪瓷盆很珍贵,磕掉了漆也不舍得扔。洗脸、洗菜、腌咸菜,一盆多用。掉漆的地方用牙膏补,补丁摞补丁,反倒成了岁月的勋章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的筒子楼,厨房厕所全公用,厨房炖肉,整层楼都能闻见。张家两口子吵架,李家孩子尿床,全楼皆知。邻里间借把盐还根葱的情分,比如今的外卖还快。

70年代的生活,其实是这个样子!每月30-50块钱,就能养家糊口。 - 天天要闻

70年代,农村多是土坯房,大通炕上睡一家人。冬天烧炕的柴火,需要自己砍,天不亮就上山,背回的树枝能堆成小山。


如今再看70年代,它像搪瓷盆上的牡丹花,褪了色却依然鲜活——那里有父辈的青春,有我们丢不掉的人情味儿。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黄埔学员、台湾退将许历农逝世 生前致力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 天天要闻

黄埔学员、台湾退将许历农逝世 生前致力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台湾媒体4日报道,黄埔学员、台湾退役将领许历农于当天清晨在台北过世,享年106岁。 许历农1919年生于安徽贵池,是黄埔军校第16期学员,曾参加抗日战争,1949年来台。退伍后,许历农曾任台当局“退辅会主委”,在台湾政界被尊称为“许老爹”。2014年9月,第五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在香港举行开幕典礼,许历农致辞。...
河泊所遗址考古的三个价值 - 天天要闻

河泊所遗址考古的三个价值

金质“滇王之印”。 汉代木构遗迹。 本组图片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云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古滇国是从战国延续至汉代的地方政权,属西南夷的一部分。公元前109年,汉朝在此设置益州郡,又“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史记·西南夷列传》)。 从设置益州郡开始,云南开启了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篇章。 日前获评...
刘振起:河北游击军的战略意义 - 天天要闻

刘振起:河北游击军的战略意义

1938年5月,毛主席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河北平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绍兴十一年,岳飞在一天之内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至临安。随即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但这只是一个幌子,是个缓兵之计,不久就被诬陷谋反,下了大狱。一时间朝野大骇!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 :“你们诬告岳鹏举谋反,究竟有何真凭实据?”秦桧奸笑一声:“其事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两岸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统一”这事儿一提起来,大家的耳朵都竖得老高。对此,台湾省84岁的前“监察院长”王建煊跳出来,抛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后台湾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历史咋回事儿?台湾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