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上,经常能够看见网友们热烈地讨论着英国皇室的八卦。
其中,戴安娜、查尔斯和卡米拉的世纪大三角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当谈到他们的情感关系时,人们总不忘说一句戴安娜的贵族身份与王子更般配。
尽管在这场三角恋中,“平民”卡米拉赢得了不光彩的胜利,但人们更加热衷于评价他们的血统。
为什么直到21世纪的现代,英国等西方国家还在讲血统,而我国却很少有类似的话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溯双方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
西方的土地上最早都是游牧民族,他们骁勇善战,靠打猎为生。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游牧民族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城邦。
虽然他们有了聚居地,但是骨子里凶狠好斗的本性还是难以磨灭。
于是,战斗就成了这些城邦之间的常态。
等到国家的概念出现时,战斗更是升级到了更大的范围。
在那片弱肉强食的土地上,不少人在战场上厮杀出属于自己的领地。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国与国之间开始联姻,用拥有共同血缘的继承人的方式来维护同盟的稳定。
渐渐地,联姻的范围越来越广,以至于欧洲皇室成员之间大多是沾亲带故的亲戚。
经常出现一个国家的王子,同时也是另一个国家的继承人的情况。
例如,俄罗斯的彼得三世。
他原本是瑞典的王位继承人,结果因为俄罗斯沙皇没有继承人,就被姨妈伊丽莎白女王抢回俄罗斯做了沙皇。
当时的俄罗斯可远没有瑞典发达,气候也不好。
因此,彼得三世一辈子都在怨念,特别讨厌俄罗斯,最后被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夺取了皇位。
像这种错综复杂的继承情况,在欧洲延续了上千年,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段时期还没有改变。
17-18世纪,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迎来了巨大的变革,许多国家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这个革命又不是特别彻底。
不少国家仍然保留了皇室和贵族制度,比如英国、瑞典、西班牙、荷兰等。
这些国家不仅有世袭的皇位,也有绵延了数百年的贵族家族。
这就导致,他们虽然在经济文化上一度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身份认同上,还没有脱离封建时代的思想。
他们的皇室成员,尤其是皇位继承人,在联姻时,优先选择的还是有血缘关系的其他国家的王子王女。
著名的“欧洲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她就是和表弟阿尔伯特亲王结婚,然后生下了9个子女。
至今现存的十几个有王室的国家里,王位继承人大半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直系后代。
一战期间,挑起战争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同盟国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是表兄弟,一个是维多利亚的孙子,一个是维多利亚的外孙。
除了王位继承人外,还有一大波王室后代基本都有公爵、伯爵之类的贵族头衔。
他们的数量和势力不可小觑,早期贵族阶层在掌控国家权力的议会中占了不少席位。
这强大的血脉谱系,不得不让人惊叹。
发展到现在,所谓贵族血脉的说法在西方国家早已深入人心。
就连现在西方国家的奢侈品,也要分一下“蓝血”和“红血”,以示它们高贵的品质和地位。
那么,为什么现代中国很少有人讲血统呢?
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断融合、不断发展中的国家,将我们维系在一起的,是厚重浩繁的中华文化。
在几千年前,中国的版图并没有那么大,只有河南及其周边地区被称为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最早,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是部落制。
后来出现了黄帝和炎帝这两个强大的部落,他们不断地战斗和融合,最终达成了和解。
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狭义上的统一就完成了。
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部落,不过这些部落都被炎黄打败了,然后又融合了进去。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们中国人都会自称为炎黄子孙。
等到国家的概念出现,国与国之间虽然也经历过多次分裂和融合,但总体来讲,还都是“一家人”。
因为互相争斗的都是“炎黄子孙”,也有一些外部势力企图入侵,不过都被打败了。
在不断地斗争和发展中,中国这个概念不再是汉族独有,不少少数民族都融合了进来。
宋朝末年,蒙古人忽必烈夺取了中原政权,对中华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不过,这个王朝只持续了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影响有限。
明末满人入关,建立了清朝,汉族的统治再一次在武力上被打败了。
这一次情况则有所不同,清朝皇帝主动学习汉文化,推崇儒学,在某种程度上延续和发展了汉文化。
中华文化也在一次次与外族的交流碰撞中茁壮成长,比血脉和宗教更深地将全国人民联系到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为了56个民族融合的超级大国。
至于血脉,百家姓中同姓的不胜枚举,没人爱提这玩意儿。
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可以用史记中陈胜的一句话来形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只是被迫去修筑工事的贫苦农民,因为无法按期抵达,害怕被杀头才揭竿起义。
尽管他们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做法为后世许多平民百姓指引了方向。
后来,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更迭中,不少皇帝都是平民上位。
朝代末年起义的,往往都是最贫苦的人民。
他们一无权势地位,二无宗族血脉,全靠个人能力取得霸业。
极端一点的,像明成祖朱元璋,成功之前甚至是个乞丐。
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从来都没有将血脉看得有多高贵。
毕竟随便一个大姓拎出来,祖上都有可能当过皇帝,再不济也有当过名将大臣的。
拿血脉说事,只会惹人说笑。
所以,不是说有皇室血统或贵族血统就有多么牛,在中国,个人实力远比看不见摸不着的血脉更加重要。
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上班的时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在白金汉宫中享用精美的下午茶。
这样的境遇对比,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