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2024年06月24日14:22:03 历史 1772

由于影视剧影响深远,加之洪荒网文的广为流传,使得很多朋友对《西游记》原著中的一些人物设定存在认知偏差,论及此类,愚以为当以下列十大人物为最。

10:白骨精

白骨精大概是最被电影神化的人物,一度被塑造成碾压取经团队的强悍存在。而即便知道这是一种过度拔高,却因她确实给唐僧师徒带来了大麻烦,所以不少人觉得即便不是一方巨擘,白骨精也算得上法力不俗的绝世大妖。

实则在原著中白骨精的厉害之处并非道行修为,而是心术,她利用幻化之术成功挑起了唐僧与孙悟空之间压制许久的矛盾,致使悟空被驱逐,这才有了后来唐僧师徒被黄袍怪拿捏。然而就本事而言,白骨精其实并无过人之处,面对猴子全无还手之力。

其实就连“白骨精”这个称呼都是约定俗成的,原著中并没有这一称谓,只说她是白虎岭上的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偶然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变幻成了人形。其特别之处在于她是书中罕见的死物成精,并且“吃唐僧可长生不老”的说法也是从她出场后才出现的。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9:猪八戒

看过影视剧的朋友都觉得猪八戒好吃懒做,本事平庸,这其实多少有些不客观。因为原著中挑担子的工作主要负责人就是猪八戒,而非沙僧(沙僧只是偶尔挑担子),所以他动不动就叫苦叫累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本事虽不说强,却也并非一无是处,猴子有八戒助阵时的效率明显提高不少。

也正是因为影视剧将猪八戒“踩”得太狠,使得网络上为之“平反”的呼声极高,不想搞来搞去,最终却把猪八戒拔高到至少等同于孙悟空的水平,并举出了看似充分的三个理由——天蓬元帅、三十六变、九齿钉耙。其实若是读过原著就会发现,这三点都站不住。

首先,《西游记》虽然结合了不少佛道典籍和民间传说故事,却也有专属设定。拿“天蓬元帅”一职来说,道家的这尊大神确实很牛,为北极四圣之首,紫微大帝的“头马”,后来升格的真武大帝一度只位列北极四圣的末位。但是这和《西游记》是不同的,书中言明猪八戒这位元帅是统领天河水军的,悟空也曾称之为“天蓬水神”,所以因道家的天蓬元帅很牛就说猪八戒藏拙,实则法力通天这肯定是讲不通的。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其次,不知从何时起,三十六变被抬高成远远凌驾于七十二变的程度。原因有二,一个是天罡没道理不如地煞,一个是确有神话小说称天罡三十六变为道家正宗,地煞七十二变为旁门左道。这其实和第一点很相似,将道家典籍中的设定代入小说不合理,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设定解读《西游记》同样如此,这就和不少人拿着历史去解读小说一样可笑。书中写得明白,两种神通的全称为“天罡数三十六变”和“地煞数七十二变”,也就是说这里的天罡、地煞只是代表数字,并非品级,没什么高下之分,哪个功法好全在使用者的道行和掌握水平。

最后一点怎么说呢,九齿钉耙全称“上宝沁金耙”,确实是太上老君合诸神之力用心打造而成,我们也不比较它和金箍棒之间的优劣,就说兵器好就一定代表实力强吗?两者其实没有必然联系。关羽关兴潘璋都用过青龙偃月刀,但实力能等同吗?

八戒确实有一定本事,但也仅仅如此,黄袍怪章节和沙僧两个联手尚且战不过对方,旁白明确提出就是二十个和尚也比不得这妖怪,基本等于锁死了上限。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8:金翅大鹏

大鹏是《西游记》中实力排名前五的妖王,其战绩和身份非常亮眼,但是这并非被过度拔高的理由,他的整体实力大体就是孙悟空伯仲之间的水平,那些所谓的远远凌驾于悟空,甚至堪称妖界第一人实则是断章取义。

首先说身份——如来娘舅,这其实是一种近似玩笑的说法,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当初大鹏的哥哥(或者是姐姐)孔雀好食人,将修成六丈金身的如来吞入腹中,如来破其脊背而出,本想将之诛杀,不过诸佛称“杀孔雀如杀其母”,大概是因为如来破孔雀之体而出的过程有点像生孩子,故而从善如流的如来不仅没杀孔雀,还加之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于是作为孔雀弟弟的大鹏就有了如来娘舅的说法,并不是两者真的有什么血缘关系。

其次,大鹏曾生擒孙悟空,这是非常牛的战绩。但是我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时悟空和大鹏原本打得不分胜负,不过因八戒和沙僧分别被青狮、白象击败擒获,二魔一并杀向孙悟空,悟空知道自己敌不过三妖联手,所以在被合围前试图利用筋斗云逃走,没想到正中大鹏下怀,因为大鹏最擅长的神通飞行术比孙悟空的筋斗云快得多,以致轻松追上,悟空没想到百试不爽的筋斗云竟然失灵了,于是措手不及下被其所擒,所以此战并不能代表大鹏强于悟空。

其实作者一早就借小钻风之口提到过大鹏想吃唐僧肉,又因忌惮孙悟空所以选择了和青狮、白象结义。至于很多人称如来亲自指出孙悟空胜不得大鹏,这点不假,但是反过来说大鹏若是没有帮手同样也胜不得孙悟空,这更加说明二人是同一水平,不相伯仲。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7:红孩儿

大鹏和八戒被过度神化尚可理解,但是很多人将红孩儿视作凌驾悟空的妖王,甚至三昧神火是无上神通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但凡看过原著,哪怕理解能力差些也不会有这样的观点。

首先这三昧神火就不是什么高级手段,甚至通过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修炼到一定程度的妖、仙、神等都会。悟空被二郎擒获后,刀砍斧剁伤不得分毫,太上老君就指出了其中原因——猴子吃了仙丹后以体内三昧火炼化,故而铜皮铁骨、刀枪不入。

红孩儿比别人高明之处在对火的掌控更纯熟,但也仅此而已,而且三昧神火的杀伤力其实是有限的,比如以孙悟空的境界掐着避火诀进入火海便可毫发无伤,所以费精力练控火多少有些得不偿失。有朋友会问,那为何悟空还被红孩儿杀得大败?这是由于悟空当初在老君八卦炉里被熏坏了眼睛,害了唤作“火眼金睛”的眼病(火眼金睛并不是神通,悟空能分辨妖怪主要靠经验,比如闻风之类的),最怕烟,结果在大火中找到红孩儿时正好被一口烟喷在了面门上。

另外,红孩儿为了火势更大,杀伤更强,除了自身喷火,还需要手下推出很多道具,非常繁琐。而若抛开火,他的武斗本事更是稀松平常,被悟空二十合就杀得落了下风,所以我才会说红孩儿被拔高有些莫名其妙。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6:九头虫

关于九头虫的认知误区一般有两方面,一个是实力,一个是“知三当三”。

首先说实力。由于最终在孙悟空、猪八戒、二郎神、梅山六圣的合围下九头虫才落败,并且做到负伤却保住性命逃走,所以很多人说九头虫具备这些人加起来的水平。实则悟空自己就足以压制九头虫,只是这家伙总是躲在水里不出来,即便八戒将之诱出,眼见事不可为他也能够全身而退。所以悟空请路过的二郎神兄弟帮忙是想要一劳永逸,而非斗不过九头虫,即便他是天生异种,但实力上限也超不过孙悟空。

至于“知三当三”,这简直就是千古奇冤。在八三版电视剧《西游记》中,九头虫破坏了万圣公主小白龙的感情,不仅挖墙脚成功,还使得小白龙失手烧了龙宫,以致触犯天条。实则在原著中九头虫和万圣公主是正经八百的夫妻,小白龙和这二位压根没有交集,只能说多数人对《西游记》的理解都停留在影视作品上,看过原著的少之又少,才会让九头虫凭白背负渣男骂名。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5:木咤

如果我说《西游记》里压根没有木咤这个人物,一定不少人骂我,并反问:“观音菩萨身边的惠岸行者托塔李天王的第二子不是木咤难道是你”?其实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翻一遍原著有这种想法不奇怪,因为很多人都不曾留意,《西游记》中的这位惠岸行者其实叫作“木叉”,木咤是《封神演义》中的称呼。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4:二郎神

至少九成人将《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和《封神演义》中的杨戬视作同一个人,毕竟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太多——都使三尖两刃刀,都有一条仙犬,都会七十二变……

但其实如果稍微用点心思,就会发现两者的设定差别很大,只能说形似神不似。《西游记》中二郎神的兵器叫作“三尖两刃神锋”,书中亦有“一刀”“一枪”等不同称呼,并不完全等同于三尖两刃刀;而那条仙犬,《封神演义》中叫作“哮天犬”,这也是大家比较熟知的名字,但是《西游记》中只有种类称呼,即“细犬”,没有确切专属称谓;至于七十二变,多少也有些差别,尽管《封神演义》的九曲黄河阵章节赞诗中提到过七十二变,不过更多时候杨戬这门功法被称作“八九玄功”,而且就物理防御能力看,无疑是八九玄功更强,因为可以迎风变化,无需特殊准备,所以番天印、五光石这些东西打中杨戬他也能岿然不动,连延缓行动都做不到。而孙悟空却被太上老君用金钢圈打翻过。

此外,《西游记》从来没有明确称二郎神为杨戬,只提到他的父亲姓杨。而且二郎神全称“昭惠灵显王显圣二郎真君”,杨戬则在肉身成圣后道号则是“清源妙道真君”。

若说完全相同的一点,大概就是两者都没有任何文字提到有三只眼,却偏偏所有人都默认他们是三只眼,网上甚至想找一个额头上没有眼睛的图片难度都很大。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2、3:哪吒李靖

关于李靖和哪吒的认知偏差是极多的,比如李靖有一座宝塔状法宝,可砸人亦可困人,先从度厄真人修道,后拜燃灯道人为师;而哪吒是灵珠子转世,一出生就携带法宝乾坤圈混天绫等,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的形象深入人心,师从太乙真人等等。然而这些都是《封神演义》中的设定,和《西游记》差别极大,我们先上一段原著。

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咤”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短短一段话在讲述了父子恩仇的同时,也点明了多处与《封神演义》的不同。首先尽管故事过程大差不差,但为父子二人调解矛盾的是如来,无论李靖还是哪吒遇见问题首先想到是找如来,后来哪吒更是“以佛为父”,再结合父子二人除了奉玉帝旨意,还听灵山调遣(参考真武大帝同时听命于玉帝和元始天尊)我们可以判断出在《西游记》中,哪吒和李靖都是佛门弟子,而非阐教或道家,更不存在太乙真人、燃灯道人收徒。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其次,李靖的宝塔只是一种象征,并无攻击伤害作用,再简单点说几乎就是为哪吒量身定做的,托着宝塔哪吒便不敢造次。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哪吒的法宝武器,这个恐怕会颠覆很多人的认知——《西游记》中的哪吒从来不使枪,他的主兵器是斩妖剑,化作三头六臂后六只手上分别持: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唯一一点和多数认知相同的是三头六臂,而《封神》中是三首八臂。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1:嫦娥

“猪八戒酒后戏嫦娥”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桥段,我国民间也有“嫦娥奔月”等家喻户晓的故事,所以多数人对嫦娥的印象大概都是美貌不可方物,孤零零抱着玉兔住在广寒宫

其实《西游记》中广寒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部门,主神叫作“太阴星君”,是一位连悟空见了都客客气气甚至应该及时回避的女仙。至于嫦娥仅仅是广寒宫内多数工作人员的统称,也就是说天庭不止一个人称为嫦娥,比如猪八戒醉酒调戏的嫦娥,本名叫作“霓裳仙子”,而下界转世做了天竺公主的嫦娥叫作“素娥仙子”。玉兔也不是嫦娥的宠物,而是负责在月宫捣药的,地位不见得比嫦娥低,玉兔下界为妖,摄走天竺国公主化作其形就是因为当初素娥仙子在天庭时推过她一把,二人一个转世一个下界为的便是偿还因果。

西游记:被误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点 - 天天要闻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更何况“纸”都没看过?《西游记》能够与其他三部文学巨作并称“四大名著”,自有其深度,绝非影视作品中近似儿童剧的模样,更非洪荒流中与《封神》等硬捏到一起的不伦不类。

当然了,说这些不是为了否定什么,毕竟存在即合理。只不过在传播和讨论原著时,愚以为还是当以原著中的真实内容为准,讲明出处,避免以讹传讹下误己误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陕西四市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闻

陕西四市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决定:免去李西宁西安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市物流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职务。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决定:免去姚开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专员职务。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决定:...
身临“左联五烈士”最后时光,龙华烈士纪念馆迎来戏剧党课 - 天天要闻

身临“左联五烈士”最后时光,龙华烈士纪念馆迎来戏剧党课

今天,龙华烈士纪念馆里迎来一场特别的党课——以话剧《前哨》为蓝本改编的沉浸式戏剧《狱中的哨声》带领观众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临“左联五烈士”牺牲前最后被关押的牢房,倾听他们的声音。通过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观众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走近历史。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 天天要闻

蒋洁敏、白恩培、傅政华、黄兴国、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内鬼”出镜忏悔

6月27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政论专题片《第二个答案》。专题片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7万件,其中立案中管干部86人、厅局级干部3533人、县处级干部2.8万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党、国家、军队内部的严重隐患正在消除,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专题片说。政知...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 天天要闻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关于变法,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其实我们离最近的一次变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现代,变法一词逐渐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正逐渐摆脱房地产经济,而所谓的“旧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环境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 天天要闻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检察护企      为有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推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走深走实。6月26日上午,瑞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邵曰生到雅戈尔(瑞丽)服装有限公司、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      走访...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 天天要闻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学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徐州小子,志存高远清朝年间,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寒农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过书香门第的辉煌,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贫寒并未磨灭李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闻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袁公博编辑|t引言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于多流经山谷,自古以来改变不大,而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