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运亨通,韩安国仕途三起三落

2024年04月21日14:35:04 历史 1844

要论史上最牛段子手,非司马迁莫属。他讲故事的能力堪称第一人。

成语“死灰复燃”源自《史记》,现在用来比喻已经消失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其实,最初它是用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而故事的主角为韩安国

在《史记》中,“死灰复燃”的小故事相当精彩,仅百余字,情节却跌宕起伏,精彩生动。字里行间透露出韩安国的霸气和广阔的胸襟。

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史记·韩安国列传》

韩安国因为犯了事而被捕,关押在蒙地监狱中。狱吏田甲认为韩安国失了势,所以常常借故凌辱他。

韩安国怒怼田甲:“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韩安国所说并非燃烧的灰烬,而是指自己还有可能重新掌握权力。

但是,田甲根本不相信一个狱囚能够翻身,所以狂妄地说道,“倘若死灰复燃,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不久,梁国内史(掌管民政)空缺,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韩安国从狱囚一下子提拔为二千石(俸禄相当于九卿级别)高官。

狱吏田甲得知后弃官逃走了。韩安国听说田甲逃亡了,故意扬言说,“田甲若不赶快回来,就杀了他一家老小。”

田甲不得已返回向韩安国负荆请罪。韩安国讽刺道:“现在死灰复燃了,你可以撒泡尿试试。”田甲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磕头如捣蒜。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韩安国并未惩罚田甲,“像你这种人值得我惩治吗?”韩安国摒弃前嫌,善待田甲。

通过这则小故事我们既看到胸襟大度的韩安国,还获得警示不要小瞧任何人!

在《韩安国列传》之后便是《李广列传》,其中李广失势时也有类似遭遇。但是,李广却挟私报复,将曾经阻拦自己的霸陵尉带到军营砍了。对比之下,李广有点儿小肚鸡肠。

韩安国与李广颇多交集,所以常被后人放在一起比较。然而,无论是胸襟,还是谋略,李广终究稍逊色一些。但是,李广却因个人英雄主义张扬,在历史上名气更盛一些!


官运亨通,韩安国仕途三起三落 - 天天要闻

01化解母子兄弟嫌隙

再说韩安国从狱囚提升为内史,内史俸禄大概二千石,相当于省部级副职。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从刑犯逆袭的呢?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悦之,欲请以为内史”——梁国内史职位空缺,梁孝王刚刚招募到齐国人才公孙诡,内心抑制不住欣喜,打算向朝廷请示提拔为内史。

其实,梁孝王根本不需要向朝廷请示。毕竟,“梁孝王,景帝母弟”——梁孝王刘武汉景帝一奶同胞的弟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因为窦太后的偏爱,梁孝王获准私自任命国相及二千石官员,出行及游戏排场,越出人臣地位而等同于天子。

但是,“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当窦太后听说内史岗位空缺,梁孝王准备任命公孙诡时,便给梁孝王下令任用韩安国为内史。

“内史”负责掌管民政,不是很重要的官职。那么,窦太后又为何器重韩安国呢?

“天子闻之,心弗善也”——话说汉景帝得知梁孝王僭越之举,心中颇有微词。“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窦太后景帝心中不满,于是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并向他们追究梁孝王的所作所为。

也就是说因为梁孝王的僭越导致了母子不亲、兄弟不和,韩安国展示出了出色的外交能力。作为梁王特使,韩安国通过大长公主刘嫖(景帝、梁王胞姐),化解了汉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其后梁王益亲欢”——此后梁孝王更加受宠。此指梁孝王重新获得汉景帝信任,也博得了窦太后的疼爱。“名由此显,结于汉”——韩安国则得到了窦太后,汉景帝以及梁孝王欢心,因此名声大扬,而且与朝廷建立了联系。

韩安国也正是因此进入了窦太后的视野。


官运亨通,韩安国仕途三起三落 - 天天要闻

02平叛倍受梁王重用

其实,韩安国在七国之乱平叛时便名闻遐迩了。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前154年,吴楚联合齐赵等七国造反,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张羽为将军,在梁国东部边界带兵抵御吴楚叛军。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担当重任,吴楚叛军受牵制而不能绕过梁国向西。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张羽奋力作战既因家仇又兼国恨,其兄张尚为楚国国相,因劝阻楚王刘戊造反而被杀害。司马迁把韩安国与张羽并重,说明韩安国不仅奋力抵御吴楚叛军,而且也坚定地站在了朝廷这边。

“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平叛七国之乱李广以骁骑都尉跟随周亚夫与七国作战,在昌邑附近克敌制胜,夺取了叛军旗帜而扬名立万。

“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因为李广私自接受梁孝王的将军印信,回到朝廷未能获得封赏。李广虽有军功但因脚踏两条船而让汉景帝心生芥蒂。

韩安国在梁国内史任上,梁孝王又了惹乱子,竟派人刺杀了汉景帝“用事谋臣”袁盎。袁盎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掌握实权,还是景帝的高级参谋。

前150年冬,汉景帝废黜栗太子,公孙诡、羊胜借机唆使梁孝王向汉景帝请求成为帝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袁盎坚决地投了反对票,所以公孙诡、羊胜谋划了刺杀事件。

汉景帝得知梁国谋划刺杀,所以派了十余批高手到梁国彻查,均无果而终。

“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韩安国得知公孙诡、羊胜躲藏在梁孝王的王宫。朝廷所派高手不可能进入王宫搜查。于是韩安国劝梁孝王,不要继续顶风窝藏公孙诡和羊胜了,不如丢卒保车。

“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得释,安国之力也”——公孙诡、羊胜为保梁王而畏罪自杀。这起刺杀案件妥善解决,梁国不受罪愆全亏了韩安国。

“于是景帝、太后益重(更加看重)安国”

“孝王卒,共王即位,安国坐法失官,居家”——梁孝王死后,其子梁共王继位,韩安国再度触犯律法免职,闲居在家。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意味着韩安国不再受重视了。

官运亨通,韩安国仕途三起三落 - 天天要闻

03受贿田蚡再次崛起

进入汉武帝时代,韩安国通过受贿再度获得晋升。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建元”为汉武帝第一个年号,从前140年至前135年之间。韩安国送给了太尉田蚡五百金。田蚡在武帝继位后出任太尉,却在第二年被撤职了。

“武安侯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田蚡是汉武帝的娘舅,所以亲信显贵执掌大权,即使被免职后也因为王太后的缘故参与朝政。

“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田蚡通过王太后将韩安国引荐给了汉武帝,韩安国本来贤名远播,所以汉武帝任命韩安国为北地都尉,不久又升为大司农。

“都尉”级别相当于省部级副职,协助郡守管理司法,兼管地方军队维护治安,秩比二千石。而“大司农”为掌管财政,秩二千石。韩安国两次崛起都受益于太后,景帝之母窦太后与武帝之母王太后。

“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免掉窦太后安排的丞相、御史大夫,提拔了田蚡、韩安国。丞相、御史大夫以及太尉并称为“三公”,秩为万石。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


官运亨通,韩安国仕途三起三落 - 天天要闻

04两次出击寸功未立

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为将。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前135年),韩安国和王恢受命带兵平定闽越、东越之间战乱。尚未到达越地,闽越王的弟弟余善杀掉闽越王投降了朝廷,汉军撤兵。

仍然是建元六年,匈奴来请求和亲,汉武帝让大臣们商量。大行令王恢是燕地人,又曾多次担任边防官吏,十分熟悉匈奴之事,主战不和亲。而韩安国则认为和亲更有利,主张和亲不战,多数大臣附和,汉武帝同意了和亲政策。

匈奴请求和亲第二年,也就是元光元年(即前134年),汉武帝采用了王恢的建议,在马邑设伏匈奴。派“雁门马邑豪(地方首领)聂翁壹”(诱伏计策首创者)做间谍,引诱匈奴大军入侵。

当时,汉朝埋伏了战车、骑兵、材官三十多万,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隶属)护军”。(此时,李广为韩安国手下将军。)

匈奴十八万大军进入汉长城武州塞,距离马邑城不到一百里,突然发觉上当了,于是退兵回去了。

此战又是“皆无功”。


官运亨通,韩安国仕途三起三落 - 天天要闻

05“当世取合”善于做官

无论是在大司农任上平叛闽越,还是作为御史大夫统率诸将设伏马邑,韩安国均未立战功,但这并不影响其官运亨通。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史记·韩安国列传》

“当世”理解为顺随世俗,“取合”是指善于投合、迎合。韩安国有远大的谋略,言行顺随迎合世俗,都出于忠厚之心。

司马迁评价韩安国这句话向来存在争议,“出”有人认为是“去”之误,即远离忠厚而非出于忠厚,也就是说韩安国并非忠厚之人。结合上下文来看,司马迁应是褒奖韩安国,因为紧接着反转指出了韩安国的缺点“贪嗜于财”

“贪嗜于财”:“贪”是指过分爱财,不择手段地追求财物。“嗜”是指爱好,特别喜欢。两字并用说明韩安国极度贪财。

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韩安国大概因为贪财而毁了一世英名,所以历史上美名不如李广叫得响。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韩安国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贤能。这点得到了司马迁的肯定。“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在梁国举荐了壶遂、臧固、郅他等等闻名天下的读书人。“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士人因此而称赞仰慕韩安国,皇帝也认为他是有治国才能之大器!

司马迁既肯定了韩安国有谋略、有才智、为人宽厚、为国举贤等优点,也提到了他贪财的缺点。但是,“唯天子以为国器”颇有些费解?总感觉有些别扭又不知如何解释。


官运亨通,韩安国仕途三起三落 - 天天要闻

06假摔拒绝出任丞相

韩安国仕途巅峰继续推进。

“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岁,丞相田蚡死”——建元六年上任御史大夫,在任四年丞相田蚡去世,据此推算田蚡死于元光三年(前131年)或者元光四年(前130年)。

《张苍列传》中提过,汉武帝期间丞相死后一般由御史大夫接任。“安国行丞相事”——韩安国代理了丞相职务。这意味着韩安国距离丞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意外出现了,“奉引堕车蹇”——替天子前导时,从车上跌落摔瘸了。“天子议置相,使使视之,蹇甚”——汉武帝正商讨任命新丞相,派人去看了看韩安国,瘸得实在是厉害。如此,韩安国便无法胜任丞相。

为了不做丞相,韩安国故意“假摔”。从司马迁记录中可以找出相应的证据:

其一,田蚡之死是警示。《窦婴田蚡列传》中东朝廷辩,窦婴与田蚡两大外戚互相撕咬,韩安国在现场。田蚡作为娘舅,尚且被汉武帝惩处,何况他人。伴君如伴虎,丞相在皇帝身边,稍不注意就沦为替罪羊。

其二,丞相无实权。《石奋卫绾直不疑列传》中提到石庆从御史大夫任上升为丞相,“事不关决丞相,丞相醇谨而已”——所有政事并不取决于丞相,丞相只是忠厚老实罢了。石庆在位九年,“无能有所匡言”。汉景帝时丞相尚且如此,何况权力更加集中的汉武帝。

其三,丞相高危职业。孝武时丞相多甚”——汉武帝在位期间丞相相当多。《张苍列传》中提到,“诸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或乃阴私相毁害,欲代之”——那些已经做了御史大夫,离丞相仅有一步之遥,他们心里希望丞相立刻死去。还有人大搞阴谋诡计,暗中诋毁中伤,想要取而代之。丞相,除了下级坑害还有皇帝不信任,所以汉武帝前后共换了十三任,善终者寥寥无几。

韩安国“多大略”,岂能不知丞相乃高危职位?综合以上种种推断韩安国为“假摔”。

“安国病免数月,蹇愈”——韩安国休养几个月,瘸腿又恢复了。“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此时汉武帝选定平棘侯薛泽任丞相。司马迁如此行文似乎证实了韩安国“假摔”。


官运亨通,韩安国仕途三起三落 - 天天要闻

07下放疏远郁郁而终

“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余徙为卫尉”——韩安国腿好了,汉武帝仍安排做了中尉,一年又调迁为卫尉。“中尉”执掌京师守卫部队(北军)以及负责京师治安;“卫尉”为九卿之一,执掌宫廷卫士。

从御史大夫到中尉,然后又被提升为卫尉,韩安国从降职到再升职仍未出京任职。当卫青等年轻将军崛起之后,韩安国便不再受重用,以至于一步步贬职下放到偏远地区,直到最后死亡。

“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后稍斥疏,下迁”——韩安国刚开始做御史大夫和护军,后来被逐渐排斥疏远,贬官降职。“而新幸壮将军卫青等有功,益贵”——而新得宠的青年将军卫青等有军功,更受重用。

“安国既疏远,默默也”——韩安国被疏远之后,非常不得意。“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领兵驻防又被匈奴侵犯,损失伤亡惨重,内心觉得非常愧疚。“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韩安国希望能够被调回朝廷,岂料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心中更加惆怅抑郁。

韩安国看透了丞相职业高危,所以假摔避让,但是不甘心被边缘化。“数月,病呕血死”——过了几个月,生病吐血而死。这一年是“元朔二年”,即前127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2024年浙江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有这4家…… - 天天要闻

2024年浙江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有这4家……

今天,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浙江省主会场活动在绍兴市上虞区启动。现场公布全国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优秀”名单,浙江10家博物馆榜上有名;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杭州市上城区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绍兴市上虞博物馆均获得“2024年浙江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荣誉称号。 绍兴被誉为“没有...
有着“黄埔军校”美誉的4所大学,行业翘楚,就业好,高中生可了解 - 天天要闻

有着“黄埔军校”美誉的4所大学,行业翘楚,就业好,高中生可了解

高考志愿报考,万千考生喜欢报考211/985高校,其实,国内有一些大学的专业极具特色,有着“黄埔军校”的美誉,更值得高中生报考。01税务高校吉林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是全国第一所税务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曾经是全国税务系统、财务管理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现在依然是吉林与国家税务局共建高校,也有着税务系统的“黄埔...
太子“硬刚”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儿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闻

太子“硬刚”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儿臣可就要造反了!”

公元1414年(永乐十三年),朱棣远征回来,身边人向他报告:“陛下,太子有可能要图谋不轨!”这时候,锦衣卫指挥使纪刚则向朱棣报告了另一条消息,皇次子、汉王朱高煦想造反。朱棣听后,坐不住了。永乐帝朱棣一共有四个儿子,四儿子夭折,其他三个儿子都是皇后徐氏所生的。
《我的阿勒泰》同样语言不通,为何张凤侠可以活的风生水起 - 天天要闻

《我的阿勒泰》同样语言不通,为何张凤侠可以活的风生水起

《我的阿勒泰》开播了,根据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改编,在剧中,张凤侠是李文秀的母亲,是个汉族女子,当初因为她的一腔热血,跟李文秀的爸爸好上了,随后就有了李文秀。李文秀的爸爸后来去世,一直都是她抚养李文秀长大,除了要照顾孩子以外,她还有老母亲需要赡养,一家的收入全部靠她支撑。
情有可原的杨四郎 - 天天要闻

情有可原的杨四郎

杨四郎是杨老令公的第四个儿子,在人们的心目中,杨四郎是个卖国贼,因为他投敌做了萧太后的女婿,和铁骨铮铮的杨家将性格不符,所以我也一直不喜欢杨四郎,认为他不仅和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相比,就是和杨五郎杨六郎这样的兄弟也无法相比。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 天天要闻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的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太监宣读圣旨的画面,只要太监一说“圣旨到”,在场的所有人就都得跪下,然后太监继续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日”,读完就“钦此”了。整个过程看上去既权威又庄严,就如同真的面见了皇帝一样,而接受圣旨的人也必须无条件服从圣旨里的内容,否则就是背叛皇帝,违抗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