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的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宋太祖赵光义两人还是有许多的相似之处的,他们两人同样都是第二位皇帝,并且也都是太宗。
但值得深思的是,两人的名声在后世却是完全不同的。并且后世还有一个辩论,那就是两人究竟谁更仁慈一点。
可以说两人虽然不是开国皇帝的,但是两人手中的鲜血也不少。
一、皇位来之不正
两人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其最首当其冲的就是两人的皇位继承,可以说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使得两人在后世的眼中存在污点。
当然要是两人相比的话,唐太宗李世民比赵光义更为残忍。
当年李渊在登基为帝之后就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的,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这件事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都应该是李建成。
李建成是李渊与窦氏的长子,可以说自古以来长子都是会得到更多的重视的。并且根据西周时期就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是当仁不让的太子。
对于当时的李渊乃至大唐来说,只要太子李建成不做出什么忤逆的事情来,在李渊百年之后能够九五之尊的位置当仁不让是李建成的。
自小的时候李渊就对于长子李建成给予了厚望,在起事的时候李建成可以帮助李渊征战南北,在李渊登基之后就将朝中一切事宜都交于李建成来处理。
直接就是昭告天下,这就是未来的天子。并且在李渊看来自己的这个儿子为人宽厚,并且彬彬有礼,是一位当仁不让的仁君。可能有人会对李世民打抱不平,同样都是儿子为什么李渊的眼中只能看到李建成,其一就是李建成是长子,其二就是在李渊看来长子的性格更适合做一位帝王。
可以说大多的皇帝晚年都想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李渊的名声已经是不能更改了,于是他就想让他的下一代是一位仁君,从而使得百姓们对于大唐的印象不再是之前的杀戮。
即使是今天看来都不能说李渊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人,就是次子李世民。
李世民手中有兵权,并且有军功,可以说朝中的武将都是更为推崇李世民担任太子的。
大唐的江山有一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但是却让李建成直接呆在京城坐享其成。于是就这样两者之间的矛盾产生了。遗憾的是晚年的李渊也是十分的优柔寡断,可以说他在第一时间就已经发现了两个儿子之间不和,但是他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手,导致之后的悲剧。
正是因为李渊的不作为,导致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就在这个时候的李渊终于有作为了,他想要李世民效仿当年的西汉刘武。众所周知刘武的下场并不好,李渊的这个想法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都不同意。
这个时候的李渊为了保护他的下一任继承人,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李建成对李世民出手。
终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从而将李建成斩杀,自己得到了皇位。
要是说李世民夺位是光明正大的,那赵光义就隐晦许多了,即使是今天也没有确凿的证据直接证明是他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
但是后世的学者普遍都是认为,是他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毕竟之前从来都没有史书证明赵匡胤的身体有任何的不适,但就偏偏在与赵光义喝酒之后第二天早上就猝死了。
根据继承制度来说,这兄死弟及也未必是不可的,但赵匡胤逝世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了,并不是没有子嗣,也不是子嗣还没有成年。在赵匡胤逝世的时候他最大的儿子也已经成人了。
当然后人也有的表示当时赵匡胤起事的时候,赵光义给予了许多帮助,一直在为哥哥征战南北,所以在赵匡胤逝世之后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
说到这可以联想一想明朝时期的朱祁镇与朱祁钰,即使是朱祁钰坐上皇位也是万般无奈之下,但他后来还是想将皇位传给他自己的儿子。
在皇位继承中,亲情是最不值得一提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对于赵光义是篡位的说法如此多的原因之一。
二、功绩
可以说在中国封建王朝中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性忘记一位皇帝的杀戮就是因为他所留下的功绩。
李世民为什么在后世的印象中都是一位伟大的帝王而不是他杀兄篡位,正是因为在他在位期间创下了大唐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更是虚心纳谏,他与魏征之间的故事一直是一个佳话。对于之前的朝廷也进行了改变,改为三省六部制度。
在军事上唐太宗南征北战,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安定的大唐。可以说仅仅是因为李世民在位期间的征战至少保证大唐百年的安定。
赵光义对于整个大宋也是影响巨大的,但他远远没有李世民出名,也是因为他的光芒其中一部分被他的哥哥掩盖了。
在赵匡胤在世的时候还并没有实现大统一,可以说赵光义的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伟大的功绩了,并且在大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手段
但是两人在上位之后的手段也都是很残酷的,这也就表明在皇家是完全没有亲情可言的。
前文提到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将自己的哥哥与弟弟都给杀了,不仅如此还将两人都从祖籍上抹去了名字。
当然虽然哥哥死了,但是对于哥哥的孩子,李世民也没有手软。直接用绝后来形容都不为过,相比李世民在这个方面赵光义就手软多了。
虽然他也对自己的侄子的存在心中不安,但是他到底是没有痛下杀手。当然也正是因为赵光义没有痛下杀手才使得之后的皇位有人继承。不然就大宋那么多位绝后的皇帝,这皇位连找继承人都找不到。
可以说在大唐对于皇位的竞争是最激烈的一个朝代了,与之相比宋朝就安稳许多了,当然这也与宋朝子嗣不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常言道上行下效,对于大唐残酷的皇位竞争,其中也与李世民不正当的夺位有关。唐太宗的晚年也是十分的残忍的,可以说每一位帝王都逃脱不了。
但与之相比宋朝对于大臣们就好多了,甚至还立下了一个不允许杀害读书人的政策。
结语
在这不得不说一句的是“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改写的”所以今天的我们都是前人的看法也都是美化又或者是丑化的。
回望当年的事情,赵光义的一生也未必就是如此的不堪,而李世民也不是像后世所言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在他的身上也有残忍与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