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郑孝胥被拿下了!

2024年02月12日01:35:04 历史 1729


“三坊七巷”郑孝胥被拿下了! - 天天要闻

以前拍的照片,有郑孝胥

“三坊七巷”郑孝胥照片被拿下了!这是我今晚再游“三坊七巷”观察发现的。可从两张照片人物并作比较如下(上一张是以前拍的有郑孝胥,第二张是今晚拍的,已是拿下郑孝胥了):

“三坊七巷”郑孝胥被拿下了! - 天天要闻

今天拍的照片,不见有郑孝胥

长期以来,中国十大名街的三坊七巷的“人文坊巷名人辈出”宣传栏,一直宣传郑孝胥为坊巷名人。

我拍照下来并讲过多次(就差写文章)说这是不妥的!应该拿下。

郑孝胥晚年沦为汉奸,这是历史事实,不能因其还是福州一位诗和书法都很有名气的人物,而掩盖其汉奸历史人物形象,并与榜样人物同榜宣扬。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驱逐了国民党在东北的势力,这让郑孝胥看到了清朝复辟的希望。在同羊11月7日和8日后些日子里,郑孝胥和溥仪一同离津去往东北。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郑孝胥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同年9月,郑孝胥与日本关东军代表武藤信义签定日满议定书,承认日本在满洲国的特殊地位与驻军权。在伪满任职后,旧时朋辈,如陈衍昌广生等,都和郑孝胥绝交。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溥仪称帝后,郑孝胥任国务总理大臣。1936年底,日本帝国还赠他“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郑孝胥因晚年沦为汉奸而遭世人唾弃。

文/茶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