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事件思考:耸动的谣言为何总能大行其道?

2023年02月02日23:00:15 历史 5478

喧嚣的舆论场差点逼着找一个“他杀”的替罪羊出来。幸亏警方宁可挨喷,顶住了。

互联网是焦点聚合生成地,想象的东西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往往能得到更多追捧和支持。而且互联网存在反权威的天性,一旦一个案子出现事实不清的缺口,想象力就可能从那里发生井喷。

胡鑫宇事件思考:耸动的谣言为何总能大行其道? - 天天要闻

▲2023年1月28日,在距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储粮仓库的厂区内,胡某宇的尸体被发现。

其实在现实中,发生奇案的几率并不高,出现侦探小说里那种情节套情节的情况尤其不多。胡鑫宇失踪案里边的利益场景相对简单,但是他失踪三个多月找不到,如今到处是摄像头,胡鑫宇失踪的时候又是防疫管控的高峰,找不到他的任何踪迹确实难以思议。直到他消失106天后尸体在学校旁边被找到,更显离奇。这些构成了发生想象力井喷的缺口。 

然而最终非常简单的自杀案情再次告诉我们,信马由缰的想象力不可靠。在过去发生的一系列“网上奇案”中,各种情节编造和阴谋论到头来基本都证明是假的,官方调查有的在开始时不够准确,但大的事实方向很少有出错的。原因是,当案件成为舆论焦点时,参与调查的都是一个集体,而且常常是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这种情况下,案情造假必须要“集体共谋”,组织这样的共谋意味着无法承受的风险,因而也几乎没有机会成功。 

胡鑫宇事件思考:耸动的谣言为何总能大行其道? - 天天要闻

然而,即使舆论“想复杂了”被反复证明,但是下一次类似的情况还会出现。除了“互联网就这样”,另外两个原因是需要指出的。 

一是网上社会有情绪,这些情绪是现实社会里各种不如意和不满的反映,它们需要隔段时间就借着某个舆论事件释放,宣泄一下。我们的社会重视弘扬正能量,但是负能量永远存在,而且正能量的主导面越大,负面情绪一旦找到突破口,井喷的强度有可能越高。 

在西方社会,政党打架都把对方往死里骂,骂场和骂点很多,顺便消耗了社会上的负能量。中国是另一种情况,我们的国家团结有序,整体上积极向上,负面的东西在生活中的公开展示空间比较小,于是负面情绪很多跑到了互联网上。发生一个有争议和质疑空间的案子,可以尽情诘问,冲击官方的权威,这是负面情绪自我释放最理想的舞台。 

由于官方一些时候确有工作疏漏,一些官僚主义表现理应受到批评,群众的正当不满与社会上各种低落、负面的情绪经常混在一起,相互作用,这增加了井喷一旦形成后网上情绪释放的强度。 

不要试图消除社会上的负面情绪,或者说负能量,它是人类社会天然存在的一部分。甚至每一个人,即使他在多数时间里很“正能量”,也有不开心、想去负面情绪里掺和掺和的时候。现实就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应该在弘扬正能量的时候,对负能量一边治理,一边也要有所包容。 

具体到如何应对网上形成了破坏力的公共事件,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这种破坏力形成之前,也就是在公共舆论事件形成的早期,就迅速预判情绪聚集的严重性,及时通过完全公开透明的信息供给来消除各种传闻和谣言批量产生的条件。我们当然要依法打击恶意造谣者,但是公开透明的信息供给是法办造谣者替代不了的。

胡鑫宇事件思考:耸动的谣言为何总能大行其道? - 天天要闻

@微博管理员 微博截图

形成焦点的大部分都是基层事件,官方切不要“垄断”事情的主要线索。要让媒体力量加入到事件调查中来,让媒体能够进入事发地,接触到事件的主角或者相关证人。官方不是万能的,也不要试图对所有事情大包大揽,一锤定音。舆论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消费,需要跌宕起伏来自我消耗能量。要让媒体放开报道,回答公众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当事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直接面对公众。谁报道错了,说错了,是他们的事情,不应都由官方负责。官方要打破“管得越细越好”的强管制观念。 

像胡鑫宇失踪案,人消失了,公安局帮着找人,这是责任。但是有可能找得到,也有可能就是找不到,这不光是警方的责任,那所中学的校长老师,包括胡鑫宇的家长,都对胡鑫宇失踪并自杀负有一定责任。但是后来形成了只管政府要人、要真相的局面,当地官方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应当说是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定要让信息透明起来,不要官方并没想掩盖,但是担心媒体报道和采访敏感事件相关人员会“搞出事来”,所以宁肯在过程中出现信息空档,给人造成“遮遮掩掩”的印象,这样的情况今后一定要避免。今后互联网上肯定还会有敏感事件,希望下一次出现质疑和想象力聚集的时候,公开透明的各种手段能够迅速推出来,让公众相信,真相从来就没有被藏起来,大家知道的与处理事情的人几乎同样多。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李钺锋,无期徒刑! - 天天要闻

李钺锋,无期徒刑!

今天(7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台盟中央原常务副主席李钺锋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李钺锋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将追缴在案的李钺锋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上缴国库。经审理查明:2011年至2024年,被...
22年收藏1200件《宝可梦》耿鬼纪念品,90后小伙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 天天要闻

22年收藏1200件《宝可梦》耿鬼纪念品,90后小伙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耿鬼”作为《宝可梦》系列中极具人气的角色,受到不少人的喜爱。7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吉尼斯世界纪录获悉,32岁的香港青年曾卓醍收藏了1200件各式各样的耿鬼周边纪念品,成功创造了“最大规模的耿鬼纪念品收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曾卓醍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耿鬼,是在妈妈买回来的一批宝可梦公...
同一天!又有两家医院书记、副院长任上被查... - 天天要闻

同一天!又有两家医院书记、副院长任上被查...

7月1日,据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小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遵义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了解:韩小松,男,中共党员,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他曾任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自2021年4月起任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至此番任上主动投...
都是朕的钱!一个高智商却又自私的皇帝,铸造的钱币精彩纷呈 - 天天要闻

都是朕的钱!一个高智商却又自私的皇帝,铸造的钱币精彩纷呈

著名高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有个名场面,嘉靖帝拍案咆哮:"都是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朕分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吗?"此时,荧幕前的观众都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位聪明绝顶的皇帝,把大臣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却因为“钱”的问题,彻底绷不住了
海报 | 运河德比,“码上见”! - 天天要闻

海报 | 运河德比,“码上见”!

一条大运河,串联起扬州与无锡两座“漕运心脏”,激荡3000年澎湃。扬州码头承载帝王南巡与漕粮北运的史诗,无锡四大码头则谱写工商文明的序章。从“漕运心脏”到绿茵战场,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