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原定13位,有3人主动退出,周总理是其一,其他两位是?

2023年01月02日19:14:09 历史 1084

众所周知,1955年举行了一场经典授衔仪式,并且评出著名的十大开国元帅。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开国元帅的候选人一共有13位。这三位候选人到底是谁,他们为何会主动退出?如果他们当时没有退出的话,又能在授衔仪式上排第几呢?

外交奇才:周总理

开国元帅原定13位,有3人主动退出,周总理是其一,其他两位是? - 天天要闻

周总理是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他拥有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技巧。在黄埔军校任职的那段时间,周总理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无论离开学校后他们站到哪个阵营,再见到周总理的时候都会毕恭毕敬的喊上一句:“周主任。”革命正式拉开序幕之后,周总理一直在前线指挥工作,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周总理还拥有过人的外交技巧。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将工作重心放在外交方面。他带领代表团跟美国进行多次交锋,最后为我国争取了最大的利益。总体来说,无论评选开国元帅需要考察哪方面的能力,周总理都必定会名列前茅。如果当初周总理没有主动退出,恐怕他会是排名第一的开国元帅。

军事奇才:刘少奇

22岁那年刘少奇正式踏上革命之旅,从那天开始他就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革命上。为了提高自身水平,他远赴苏联留学,在那里度过一段艰难的时期。学成归来,他又马不停蹄地奔向革命最前线。

开国元帅原定13位,有3人主动退出,周总理是其一,其他两位是? - 天天要闻

从工人运动到遵义会议,从开辟革命根据地到重庆谈判,刘少奇都承担着重要角色。最难得的是在1931年王明执行错误战斗路线的时候,刘少奇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且表示抵制。在遵义会议上,他敢站出来力挺毛主席,表示毛主席就应该重新执掌大权。由此可见,刘少奇在军事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而且他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会因为外界动摇内心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行政方面。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觉得刘少奇真正擅长的是行政,他不应该被算作是开国元帅。实际上,了解刘少奇的人都知道他的军事能力到底有多优越,就连毛主席都觉得刘少奇是个军事奇才。如果刘少奇参加授衔仪式,他的排名一定在前三。

核心人物:邓公

1919年5月4日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让尚且年幼的邓公意识到抗争的重要性,从此他的思想逐渐发生改变。在国外留学期间,邓公接触到先进思想,并且主动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7月,邓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决定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开国元帅原定13位,有3人主动退出,周总理是其一,其他两位是? - 天天要闻

1929年,邓公引领众人发动百色起义,成功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次年2月,他又率领众人发起龙州起义,成功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邓公是中原野战军的核心人物。在他的带领下,中原野战军将展现逐渐推进,最后成功解放南京、上海以及苏、皖、浙等地区。

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公将工作重心放在扩建组织上。正因如此,他才决定放弃开国元帅这个军衔。如果他参加授衔仪式,那么他的排名应该是第七名左右,至少应该比罗帅稍微高一点。

主动退出的背后原因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刘少奇、周总理和邓公选择主动退出,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毛主席的一番话。当时毛主席建议把军衔授予那些之前在部队工作、之后也会继续在部队工作的人。由于周总理等人已经离开部队,认为很有道理所以他们选择主动退出。

开国元帅原定13位,有3人主动退出,周总理是其一,其他两位是? - 天天要闻

对于他们来说,军衔只不过是虚名,更重要的还是国家的发展,只要能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他们可以什么都不要。时至今日,他们的宝贵精神依旧影响着当代年轻人。希望大家都能像那些革命英雄一样,致力于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