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向雨水灌溉地区转移

2023年01月01日22:19:11 历史 1151

美索不达米亚河谷文明地理范围的扩大,以及遥远的尼罗河印度河流域的埃及式和印度式文明的兴起,显然对人类文明水平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只要这种复杂社会需要有河水灌溉的河谷地区来维系自身,那么它们就必定仍是稀少而珍贵的人类生活方式,犹如蛮族汪洋中的孤岛。只有当雨水灌溉地区也能维持数量足够多的专业人员,使文明社会可能建立时,文明才能成为全球的主流。这是一个需要将近4000年才完成的过程,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不久,到公元19世纪才最终结束。

文明向雨水灌溉地区转移 - 天天要闻

关于向降雨地区的转移如何发端的详细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尽管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例如,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周边诞生了一系列卫星文明或前文明,其中小亚细亚的赫梯社会、叙利亚迦南巴勒斯坦最为著名。埃及沙漠阻止了尼罗河两岸任何类似文明的发展,但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因素可能,也许很可能向南、向东渗透,影响了南部和中部印度非灌溉地区各民族的生活,尽管还没有考古材料能够证明。

文明向雨水灌溉地区转移 - 天天要闻

文明在雨水灌溉地区繁荣所需要的条件不难概括。首先,农民必须能够生产出剩余的粮食。其次,一些社会机构必须把剩余粮食从生产它的农民手中转移给一批专业人员,以便专业人员有条件钻研完善高级技术和补充专业知识,而不必像大多数农民一样,花费大多数时间从事田间劳动。

我们已经看到耕犁的传播如何使许多地区的普通农民在大多数季节里能够生产出剩余农产品。这是文明得以突破灌溉局限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耕犁农业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具体情况非常不清楚。同样,对于从生产者手中把粮食转移到专业人员消费者的社会机构的起源和性质的探讨,的确超出了现有知识范围。征服和贸易也许是两个重要因素。但是征服者和商人遵照已有的各种社会领导形式展开活动,在开始突破灌溉河谷局限的文明或前文明中引发了相当重大的结构性变异。

文明向雨水灌溉地区转移 - 天天要闻

例如,在东北部的小亚细亚,由于大约公元前1800年亚述商人刻写的一大批泥板文书被发现,使人们对新兴的赫梯文明有了一点儿了解。那时,当地统治者已经开始招募一批士兵、祭司、商人和工匠——因此,在较小程度上预示了约一个世纪后在赫梯首都哈图萨发展出来的宫廷生活。赫梯生活的许多方面直接继承自美索不达米亚。例如,楔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些宗教神话都被直接借鉴。与此同时,当地传统的重要因素也保存下来了。其结果是美索不达米亚风格与当地的独特性的融合。赫梯艺术敏锐地表现了随之产生的文化类型,因为尽管与美索不达米亚模式关系紧密,但是哈图萨的雕刻具有自己明显的粗犷风格。

文明向雨水灌溉地区转移 - 天天要闻

赫梯社会由几个不同的种族集团构成,一个集团被其他集团征服很可能是赫梯文明社会分层的基础。只有当地方首领和统治者能够支配一定数量的财富或劳动力之后,文明社会的商人才真正开始经商。遥远的文明地区生产的商品很可能太昂贵,不能引起普通农民的兴趣,文明地区商人寻求的商品——如金属、木材和其他原材料-在运输和其他准备工作上都经常需要相当精细的合作。凭借他们最初作为某个种族集团首领在征服其他集团时所取得的财富和权力,为这种活动组织当地人力的人,与从其他文明地区商人手中购买布匹、金属制品和其他商品的商人,很可能就能够这么合作。军人的突出位置、赫梯雕刻短粗笨重的特点都无疑表明了征服者的沉重践踏,他们需要从成为他们牺牲品的人那里获得大量的地租、劳役,以便维持小城市的生活,让其中的工匠和其他专业人员能够满足征服者的需要。

文明向雨水灌溉地区转移 - 天天要闻

总的来说,同样模式的社会变化似乎也发生在美索不达米亚边界的其他地区。西边的迦南可能更侧重于商业,而军事发展比较少;但是底格里斯河谷北部和东部山区,胡里特人和埃兰人通过显著的军事道路——如我们不完整的信息所表明的-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更遥远的群山另一边的草原地区,游牧民族对金属特别感兴趣,因为金属可以改进他们的武器,或者增添他们服饰的华丽。例如,到大约公元前2500年,高加索山脉北部的库班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开始用精美的青铜武器和珠宝装饰墓穴。青铜器使草原地区本就好战的蛮族变得更加可怕。事实上,他们证明自己能够广泛地征服邻居。例如,在此后六七百年里,使用青铜武器的蛮族从草原地区席卷了西欧各地,征服并逐渐与那里原有的人口相同化。这些青铜时代的蛮族入侵在欧洲人的意识中深深地打上了暴力习惯和崇尚武力的烙印。在语言方面,欧洲也变得欧洲化了,除了芬兰语爱沙尼亚语、马札尔语和巴斯克语外,现代欧洲居民说的所有语言都起源于青铜时代欧亚大陆西部草原的征服者带来的一种古代语言(或者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语言)。

文明向雨水灌溉地区转移 - 天天要闻

这个语系被称为“印欧语系”,因为其支系不仅有欧洲人的语言,而且在波斯和印度北部也有分支。这个语系的现代分布范围证明了下述事实:当他们的野蛮勇猛因占有先进的青铜武器而得到强化时,草原蛮族也得以向东、向南发动征服。例如,在中东,小股操原始印欧语的武士似乎已经确立了对山区民族胡里安人的统治;更东部的加喜特人也是如此。即使以闪米特语部落为主的希克索斯人中可能也裹挟了一部分讲印原始欧语的部落。雅利安人对印度河流域的征服并继而摧毁古代印度文明构成这次蛮族迁徙的一翼。另一支不太著名的部落(吐火罗人)向更东部迁徙,也许在稍晚的时候,远抵中国边境。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 天天要闻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在北宋的扬州府有一个叫谢洪的小地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乡下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小土豪。谢洪有一个族兄叫谢海,二人关系不错。谢海有一个情人贾氏,而且还是有夫之妇,二人暗中勾搭成奸,这个妇人长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让谢海十分迷恋,谢海常常在谢洪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 天天要闻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一桩晚清科场案揭示的清代科举FuBai现象前言科举制度是东方大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选拔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举制度更是严格而庞大,也是东方大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