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2022年12月15日23:15:26 历史 1950

宋朝“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一向为后人所诟病,其实这样的战略如果能贯彻到底,宋朝也是有希望实现大一统的。

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 天天要闻

宋朝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是遵循自己的战略的。利用这种战略,宋朝初期经常打胜仗,士气越来越高,积小胜为大胜。南方很快就统一了。

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 天天要闻

但是,统一完南方后,宋朝就开始飘了。它开始准备吞并北汉,夺取幽云十六州。不幸的是,此时的辽国不同于以往所有的游牧政权。他是兼具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多重属性的复合文明。汉人有的,它有(比如辽国拥有了汉人治国安邦的能力和耕种田地的能力),汉人没有的,它还有(汉人没有良马,辽国却有)。此时的宋朝在面对辽国时是不占优势的。

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 天天要闻

更何况,宋朝还不占地利。除非宋朝每个环节都不出错,否则它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一旦宋军攻坚受挫,辽兵来援,宋朝的疲惫之师很难占上风。再加上宋军受限于变态的军事制度,军队机动性很差,野战能力也弱,粮道还常常被截断。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 天天要闻

其实这个时候的宋朝应该继续遵循先易后难的政策。不应该惹辽国。北汉虽弱,但是背后有辽国做后盾。宋朝攻打北汉,就等于是打草惊蛇,得不偿失。

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 天天要闻

如果宋朝此时继续和辽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继续麻痹辽国。然后向西发展。控制河西走廊,占据这样的战略高地。既可以压制党项人的发展,又可以为将来击败辽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河西走廊是优良的育马场。拿下这里,宋朝就可以组建优良的骑兵,赶超契丹骑兵。更重要的是,河西走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宋朝可以像汉朝那样,通过河西走廊攻击辽国相对虚弱的右翼,掌握战争主动权。以游牧骑兵的作战思维对付契丹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避免在以幽州城下攻坚。

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 天天要闻

此时的河西走廊是被四个政权控制。即: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政权、吐蕃人建立的六谷部政权、回鹘人建立的甘州回鹘政权、汉人建立的归义军节度使割据政权。这四个政权里,党项人的实力并不是最强的,但是党项人却统一了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政权,可见河西走廊并不难打。宋朝如果专心经营河西走廊,是很有希望完全控制河西走廊的。

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 天天要闻

拥有河西走廊之后,宋朝也可以进而拿下党项人的西夏政权。事实证明,如果宋朝全力攻西夏,是完全可以拿下西夏的。西夏能够长久存在,除了自身的英勇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灵活的外交,在大国之间玩平衡外交。西夏被宋朝痛扁之后,就向辽国称臣,利用辽国牵制宋朝。西夏被辽国攻打后,就向宋朝称臣,利用宋朝牵制辽国。西夏体量太小,即使全民皆兵,也才勉强维持向辽国、宋朝称臣的局面。如果,宋朝一开始就对西夏穷追猛打,不给西夏喘息之机,是完全可以拿下西夏的。西夏根本不可能有施展外交手段的机会。只可惜,宋朝对西夏打打停停,给了西夏喘息之机,养虎遗患。

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 天天要闻

宋朝拿下西夏之后,就可以占领河套地区。河套地区也是优良的养马场。宋朝占领河套地区之后,辽国的防御线也不再完整。宋朝可以绕道河套地区,进攻幽云十六州侧后。就像德军绕道阿登森林,攻击马奇诺防线一样,达成战略欺骗,从侧后突袭,事半功倍。

总体而言,宋朝在统一北方时没有遵循自己“先易后难”的战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先吞下北汉,惹怒辽国。然后进攻幽云十六州又连连受挫,被辽国击败。雍熙北伐再度失败后,宋朝又开始攻打相对弱小的西夏(此时党项人还没有建国,名字还是定南节度使)。结果也没有完全打服西夏。此番操作,完全背离了自己“先易后难”的战略。

假如宋朝能够落实自己的战略,吞夏灭辽是可能的。 - 天天要闻

北方战事的失败,导致宋朝北部边境一直没有完整的防御线,进不能实现大一统的目标,退不能保持宋朝的固有领土。为后来北宋国都被破,皇帝被俘埋下巨大隐患。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