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2022年11月03日09:31:39 历史 1372

清朝乾隆年间,曾有远渡重洋的英国使者乔治·马戛尔尼特意前来与中国进行友好交流。

这次出使中国,马戛尔尼带了许多西洋先进科技,准备送给中国的乾隆皇帝。

但令马戛尔尼没想到的是,乾隆果断拒绝了这批礼物,并且还因此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至今还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

这封信究竟写了什么,与乾隆拒绝英国的礼物有何关联吗?为何后世之人在看后觉得乾隆信中,尽显愚蠢呢?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 天天要闻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带着“礼物”远渡而来

此事是有前因后果,前因便是这远洋而来的英国使团,在1793年来到了天津。使团领导人马戛尔尼,肩负着来自英国国王的重任。

此次前来中国,首先是为乾隆的生日祝寿而来,其次,英国想让乾隆打开通往英国的港口,与英国贸易通商

马嘎尼尔使团前来,也并非空手而来,为了给乾隆贺寿,英国也准备了许多当地有“特色”的礼物。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 天天要闻

这些礼物都是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引领世界工业的产物,其中就有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机以及织布机

除此之外,这些礼物中还有西方的地球仪与气压计等等,天文物理知识方面的众多仪器。

马戛尔尼使团还带来了英国的“热武器”卡宾枪榴弹炮,还有英国的军舰模型等。

英国将国内最强劲的工业文明和武器,都献给了中国,其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中国的贸易市场。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 天天要闻

乾隆在看了马戛尔尼兴致勃勃地给他讲解这些物品的精妙之处后,顿觉英国不过一介小国,没有送他什么金银财宝,珍稀宝物。反而送他这堆破铜烂铁,实在是不堪。

乾隆自视清高,觉得英国不该是与他谈条件,而是前来觐见朝拜大清王朝的。

乾隆对于英国使团,没有对他行跪拜礼很是不满,但碍于天子威严,并没有直接向马戛尔尼等人提出要求。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 天天要闻

但乾隆皇帝的近臣和珅,顿时就悟到了乾隆不满的原因,因此和珅要求马戛尔尼等人行三跪九叩礼

但马戛尔尼等人作为英国使团,代表的是英国的颜面,定然不能轻易下跪,失了英国的体面。

中英在这方面争执不下,乾隆也十分不快,英国使团也难以招架,毕竟英国有求于人,便给乾隆单膝下跪,用了英国最高的礼仪来拜见乾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 天天要闻

但乾隆仍然不屑,旁敲侧击下达逐客令,马戛尔尼也看出乾隆的高傲态度。

因为乾隆不仅这些礼物,还下令赏赐马戛尔尼一众人金银财宝,并且让人带他们到街上去感受中国的“繁荣”。

乾隆试图向英国使团宣告中国的强大,不需要英国的这些礼物作为条件。

马戛尔尼仍不放弃与乾隆商议通商之事,他们告诉乾隆,英国希望清朝能够在北京设立洋行,能让英国人自由买卖货物。

再多开放几个通商港口,并且在沿海地区划出一片区域,让英国人使用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 天天要闻

乾隆本就因跪拜礼一事认为,英国使团粗鄙不堪,这下还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实在是忍无可忍。乾隆便让人将马戛尔尼等人送离中国。

乾隆信中尽显傲慢之意,后人却觉得愚昧至极

乾隆将英国使团送走后,仍然心中不快,便写了一封给英国国王的信。而这封信全文有976个字,每一个字都尽显乾隆傲慢之意

信中阐述了乾隆对于英国的看法,其中就有一句:

“尔等是乃荒芜之国,大清地处富饶之地,物产丰富,应有尽有。”

乾隆言下之意其实就是,不满英国使团带来的工业礼物,认为那些都是无用之物,强盛的清朝,根本不需要英国的帮助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 天天要闻

乾隆还在信中谴责了英国国王此番想要通商的想法,乾隆认为清朝自古以来,对于通商口岸的开放,都是有法制制度来管理的,不可因英国的要求,就任意更改天朝的制度

其实乾隆此番行为,在一方面确实很有震慑力,他想着彰显国家的强盛有着充足的底气与英国谈判,不割让领土的一分一毫,并且不满足英国列强想要开拓中国市场的歹意。

在另一方面,乾隆却尽显愚昧。因为英国送来的工业革命的机器产物以及武器,其实都能够实质性的帮助到中国。

但乾隆也知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选择拒绝也无可厚非。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 天天要闻

还有一点,乾隆不同意通商,将马戛尔尼英国使团赶走就算了,竟然还写信给英国国王“羞辱”英国,这让英国对于中国的态度也有所变化。

令两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次不愉快的交流,可能就是数十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伏笔

英国列强通过几次与清朝的交流失败后,他们便选择强行进入中国开拓市场,因此有了鸦片战争的出现。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全文976字尽显愚昧 - 天天要闻

这便是这封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带来的前因与后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 天天要闻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山东/ 孙延宜专辑/2025年/183(随笔)2025年7月4日,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编发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条规范的赐宴街》,独立寒秋老师看到后,在我们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写的这个随笔“有道理”,然后畅谈了自己对赐宴街命名的意见,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天天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 天天要闻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点半,砖墙后面好像还有东西!”现场木匠小声招呼县文化馆的干部,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为一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的开场。故居修缮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字迹依旧清晰的长信,却把所有人拉回半个世纪前的烽火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