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2022年11月02日20:22:06 历史 1266

魏县现在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是邯郸人口和地域大县。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在邯郸,乃至河北省都有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河北邯郸9魏县)

魏县人才济济,有开国少将的崔建功,有1988年以后授中将的秦怀保、郭涛,有少将史东辉、李忠、韩瑞祥。还有纪检、监察榜样,当代包公姜瑞峰。还有侦破建国特大间谍案、保卫毛主席的公安部刑侦专家,曾任魏县公安局首任局长的曹纯之。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河北邯郸标志)

魏县人把重信义、敢担当、创大业、爱家乡当成自己的座右铭。魏县人富有重信尚义、崇德礼贤、勤劳刚毅、朴拙智慧、敢闯敢为、勇于担当、感恩包容的优良品德。

无论政治环境,还是经济合作,对魏县人的评价——值得交往、值得信任。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河北邯郸魏县)

魏县地处河北省的东南端,同河南的内黄清丰南乐县搭界。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魏县古图)

魏县公元前195年西汉高祖十二年置县,属魏郡所辖,魏县因战国时期魏国而得名。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古漳河)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因洪水毁城,县制撤销,并入大名县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古漳河)

民国三年1914年,中国民国政府将大名县划分5个区,其中一区、二区、三区俗称大名县西区,也就是现在魏县的辖区。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民国魏县)

1940年6月中国共产党北方局将原大名县划分为大名、魏县、元城三县。魏县建制恢复。

1940年8月将魏县划分为魏县和漳河县。漳河以北为魏县,漳河以南为漳河县。

1944年撤销漳河县,并入魏县。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河北邯郸魏县梨园)

1947年5月根据斗争的需要,魏县漳河南地区的54个村庄和临漳县内黄县安阳县的部分村庄组成漳南县,

1949年10月撤销,魏县所属的村庄回并魏县。

1958年10月至1961年5月期间魏县撤销建制,并入大名县。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河北邯郸魏县)

民国三年1914年属大名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于河北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区。

1940年8月,魏县抗日政府,属冀南一专区。

1945年8月魏县人民政府,属邯郸专区。1947至1950年魏县属平原省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河北邯郸魏县)

1958年并入大名县。1961年恢复魏县建制,隶属邯郸专区。

1970年邯郸专区改为邯郸地区,魏县隶属邯郸地区。

1993年7月邯郸地、市合并,隶属邯郸市至今。

魏县历史和人文演变 - 天天要闻

(河北邯郸魏县)

魏县现在所辖1个街道办、10个镇、11个乡:

魏州街道办。

魏城镇德政镇北皋镇双井镇牙里镇车往镇回隆镇、泊口镇、边马镇、仕望集乡镇。东代固乡、棘针寨乡、沙口集乡野胡拐乡、大磨乡、院堡乡、南双庙乡、大辛庄乡大马村乡张二庄乡、北台头乡。

县政府驻魏州街道办魏州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