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是指相对于旧桂系,在1920年代崛起的以李宗仁、白崇禧等广西出身者为代表的军阀、中国国民党内部派系。广西历史上一直处于中国边远落后之地,经济与文化较为落后。后因国共内战,中国国民党失利,新桂系也随之瓦解。
新桂系主要将领合影
崛起
新桂系的成立
曾在护国军第六军林虎部任统领的李宗仁在第二次粤桂战争后不愿随上司开赴广东,自率所部千余人进入广西六万大山发展。李宗仁主动联络其广西陆军小学堂同窗黄绍竑、白崇禧效力。1922年5月,自立旗号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李宗仁部控制玉林、容县等7县市,在整合其盟友后军力增至3000余人。此后李宗仁一度在名义上接受陆荣廷改编,改称“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期间他开办了玉林干部教练所、士官教导大队训练军官、军士长及上等兵,这些措施为后来的新桂系军队的战斗力奠定了基础。不久李宗仁联军发展到六千余人。
1923年6月,白崇禧在广州拜访孙中山,在孙支持下,黄绍竑以“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的名义攻克桂东重镇梧州。新桂系在政治上正式与旧桂系脱钩,开始在广西壮大。同年10月,“李、黄、白”加入改组中的中国国民党,其部队改名为“广西定桂讨贼联军”。1924年初,孙委任李为广西省绥靖督办,黄为绥靖会办,白为军参谋长。
统一广西
1924年5月23日,李发表“统一广西宣言”,开始逐步武力统一广西。李、黄、白采用“合纵连横”之策略,首先一鼓荡平陆云高部;其后趁陆荣廷与沈鸿英发生激战,与沈鸿英南北夹击陆荣廷,同年秋击溃陆荣廷部,攻占省会南宁;随即与沈鸿英决战,至1925年4月消灭其势力,统一广西。旧桂系至此被消灭。
在新桂系与沈鸿英决战期间,孙中山于北京病危逝世。随后滇系军阀唐继尧即联络广东军阀陈炯明、邓本殷、刘震寰等,准备东下入粤推翻广州国民党政府。李宗仁拒绝同唐继尧合作,唐继尧遂派龙云、卢汉、唐继虞等率领7万滇军,分三路入桂。自1925年2月至7月,历经昆仑关、柳州、沙埔、南宁诸役,新桂系终将三路滇军击溃。7月22日,各路滇军残部全部溃退回滇。由名将蔡锷一手训练、装备精良之滇军系统自此一蹶不振。
归顺国民政府
新桂系统一广西后,拥戴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10月,国民政府二次东征陈炯明之际,熊克武、邓本殷、林俊廷、申葆藩等见广州空虚,遂乘机叛变,组织3万余叛军围攻广州,国民政府遂檄调李宗仁部出师解围,新桂系部队几乎全军出动,激战至12月7日,终将各路叛军消灭。同时蒋中正之东征军亦告大捷,陈炯明部完全覆灭。两广完全统一于国民政府之下。1926年3月,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白崇禧任参谋长,全军4万余人。当时国民政府下辖七个军除第七军外,其他六个军之党代表一职均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不过新桂系也派李宗义、王公度、韦永成、谢苍生等人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黄绍竑
新桂系拒绝中国国民党广西省党部由党中央主建,令广州国民政府被迫同意由李宗仁、黄绍竑担任省党部正、副主任委员;但作为妥协,新桂系亦接受国民政府派遣共产党员梁六度、周锡桓、陈立亚等人担任省党部常务委员(后在四一二事件清党期间,此三人被处决)。中国共产党党员黄日葵则出任第七军政治部主任,马迈耶夫出任俄国军事顾问。北伐开始后,此二人在李宗仁、黄绍竑打压下无法正常工作,先后返回广州。
北伐战争
在冯玉祥调停下,南京、武汉皆同意分路继续北伐。李宗仁任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总指挥。5月11日,第七军占领巢县,13日于柘皋大破直鲁军。15日晚第七军在合肥梁园击破直鲁军宿将马济率精锐4万余人并1千余名白俄骑兵。20日又攻克凤阳,22日,占领重镇蚌埠,6月2日,克复徐州。第七军第一师师长夏威升任第七军代军长。6月23日,第七军进攻山东,25日占领峄县,27日在临城全歼直鲁军精锐马玉仁师。
7月初,武汉军在许昌、郑州迭破张学良奉军后,突然自前线全部掉头南下;7月中,唐生智、张发奎两部30万大军在鄂东集结,欲东征南京,打倒蒋中正。李宗仁立即率第七军自山东前线兼程南下,驻防芜湖、安庆一线。第七军撤离后,直系孙传芳,直鲁系许琨、徐源泉等组成联军向徐州反扑,北伐军大败,徐州失守。至8月5日,蒋中正率败军退回江南,江北除个别据点皆被孙传芳军占领。李宗仁得悉友军徐州惨败后,遂放弃安庆,第七军全军向芜湖、南京收缩,汉方唐生智军遂进占安庆,集结东下。
问鼎中枢
蒋中正下野
8月,新桂系成功联合何应钦逼迫蒋介石下野,达成南京与武汉两国民政府的统一,史称“宁汉合流”。蒋中正下野后李宗仁立即将第七军第二师、第三师分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第十三军,原二师师长胡宗铎任第十九军军长,第十三军军长则由白崇禧自兼,将第七军广西留守部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黄绍竑亲任军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校长亦由白崇禧担任,直到蒋复出。8月底,为打击蒋中正的势力,桂系人物张定璠被任为上海市市长。随后第七军又在龙潭战役中击败来犯的孙传芳部队。龙潭之战导致孙传芳的军队损失殆尽,孙传芳从此淡出中国政坛。
广州事变与驱汪
1927年11月16日,张发奎在汪兆铭指示下在广州发动政变,企图刺杀黄绍竑,黄侥幸逃脱。12月,张发奎部与第七军第十五军展开血战,张部将领许志锐战死,黄镇球重伤,余部由薛岳、缪培南、朱晖日率领逃往江西,张发奎、黄琪翔下野流亡海外。战后,第十五军第二师师长黄旭初升任代军长,并新编王应榆独立师长期驻防粤北,直至蒋桂战争结束。新桂系在军事上消灭唐、张两部后,发动强大政治攻势,要求凡是在“四一二清党”期间,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并不得担任党内领导职务,矛头直指汪精卫。李宗仁在党务大会上直称汪精卫卖党卖国,是党贼国贼;白崇禧更是宣称要逮捕处决汪精卫。汪兆铭一系终被新桂系打倒,于12月15日总辞职,汪本人流亡赴法。
新桂系不到半年时间,便将蒋中正、孙传芳、汪兆铭、唐生智、张发奎及共产党等各路力量一一逐出中国政治中心,问鼎南京国民政府。新桂系主导国民政府期间,在军事上以自身系统为重心,并联合何应钦、程潜;在政治上平反西山会议派,恢复其党籍及党内领导地位。然忽略了党工、财政金融两项,未将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宋子文、孔祥熙等人予以更换,使得中央党部、中央银行、财政部等要害部门仍控制在蒋中正手中,成为蒋日后复出的重要基础。
挫折与二次北伐
1928年初,蒋中正趁广州事变及“桂系排汪”造成的影响,得以复出。1月9日,蒋中正正式在南京复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白崇禧第十三军被迫撤出南京,调驻武汉。新桂系的发展受到挫折。
4月初,李宗仁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白崇禧任副总司令。第四集团军主要由新桂系嫡系部队和改编的原唐生智部队所组成,共辖16个军又6个独立师,有兵力20余万,辖区为两广、两湖。4月10日,蒋中正指挥四大集团军发动二次北伐,进攻以奉系张作霖为首的北方各军阀。第四集团军以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率领第13军及唐生智改编部队参加二次北伐。至5月30日,白崇禧部解阎锡山之围后,率先进抵北京南郊。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皇姑屯。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而新桂系则随着“二次北伐”扩展至平津和河北地区。6月14日,《大公报》社论:广西军队打到北京,乃中国历史上破天荒之事。此时的新桂系达到发展的巅峰。
1928年10月,第七军按照国民政府指定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师,夏威任师长,辖四旅:第4旅旅长李明瑞,第5旅旅长李朝芳,第6旅旅长尹承纲,第7旅旅长杨腾辉。同月,李宗仁拨款改建了国立武汉大学。
中原大战
两次蒋桂战争
1929年,蒋介石与新桂系间因争夺地盘而爆发了蒋桂战争。蒋介石利用唐生智对旧部的影响力将河北的新桂系部队瓦解,白崇禧只身逃离。在湖北,蒋介石利用新桂系内部矛盾,成功促成原新桂系人物李明瑞,俞作柏倒戈。最后蒋介石发动各方政治势力和大小军阀围攻广西,新桂系被击败。李宗仁、白崇禧等逃往国外,新桂系部队损失惨重。
中原大战
蒋介石随后任命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趁乱返回广西,并且掌握了一部分武装。蒋介石又命粤军进攻广西,但新桂系联络张发奎、薛岳部抢先进攻广东,桂张攻粤之战爆发。双方互有胜负,遂形成对峙局面。
参加中原大战
1930年5月,新桂系北上参加中原大战。初期新桂系自桂林北上后势如破竹,但最后军事不利而溃败。最后新桂系、冯玉祥、阎锡山三大派别在中原大战中都被蒋介石击败。虽然中原大战的失败并未动摇新桂系在广西的统治。但是二号人物黄绍竑是年底脱离了新桂系,在不出卖新桂系团体以及取得李宗仁,白崇禧的谅解之下,赴蒋介石的中央任职。新桂系“李白黄”三人体系瓦解。不过黄绍竑并没有积极地为蒋介石工作。
在新桂系部队北上失利的同时,卢汉率领3师滇军趁虚入桂,于7月中包围南宁。1930年9月桂军发动反攻,10月10日解南宁之围,战至11月初,卢汉部溃不成军,残部逃回云南。为表彰第15军韦云淞师以2000多人坚守南宁孤城3个月,弹尽粮绝仍死守待援的勇气,李宗仁宣布每年10月10日为“旌忠节”以为纪念。
为使团体内部不再出现叛变投敌的事例,李宗仁于1930年9月1日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会,以严密组织,其中最要害的部门是“组织训练委员会”,实际为特务情报机构,由王公度任主任。
治理广西
东方斯巴达
1932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委任李宗仁为广西绥靖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黄旭初为广西省政府主席,是为“后李白黄”体制。到1949年底,黄旭初实际主政广西19年,最卓越之成就是开办广西大学,并在广西实现了“高小全民义务教育”。
新桂系的治理使得广西从边远落后省份逐渐近代化,其主要政策有“三自”和“三寓”政策,时称“东方斯巴达”,亦获誉三民主义模范省。广西的政治、经济、科技、工业、教育、文化、卫生、交通、航运等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截至抗战爆发,新开公路24000多公里,成人受教育人数由不到3万人增至近100万人。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新桂系在广西创设了10间兵工厂;进口德国步枪6万支;成立广西航空军事学校,并附大型飞机配件厂,到抗战爆发前有各式英日战机60架。抗战期间,广西空军将士全部殉国。
两广事变
1936年6月,新桂系联合粤系陈济棠,发动了两广事变。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二中全会决议撤销西南执行部与政委会,并改任两广军事长官。因部下余汉谋等被蒋介石收买倒戈,陈济棠因而对前途失望而出走香港。后蒋介石调动部队欲进攻广西,新桂系则动员20万兵力准备应战。同时,蔡廷锴将其十九路军闽变失败的余部送入广西,由区寿年、翁照垣率领,后李宗仁将其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原第十五军)176师,区任师长。后在全国人民强烈呼吁停止内斗,以及各方政治势力的斡旋下,9月中旬,新桂系与蒋介石达成协议:桂系拥戴蒋中正为全国领袖;在全面抗战开始之时在国民政府领导下出兵抗日;蒋介石允诺不动摇新桂系在广西之统治地位。两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参加抗日战争
前期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8月2日,蒋中正任命白崇禧为参谋次长,28日,国民政府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新桂系部队立即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上将)、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上将)北上抗战,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上将)则留驻广西。是次广西征兵10万人,报名人数逾百万,需要抽签决定。10月10日10时10分,李宗仁在完成抗日动员誓师工作后,飞往南京参加抗战。
1937年10月,蒋中正命廖磊全军赶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此役,第21集团军因首次与现代化日军进行立体作战,损失严重,其主力部队第7、第48军少将以上高级将领夏国璋、庞汉祯、秦霖等三人阵亡、另重伤两人,基层官兵伤亡过半。11月12日,第21集团军退出上海,第48军(军长韦云淞中将)撤至常熟,第7军(军长周祖晃中将)则在吴兴、长兴阻击日军第六师团,26日,因长江江阴要塞失守,日军蜂拥登陆,第21集团军乃奉命退往浙西。随后,新桂系部队在苏北参加了淮河战役。
白崇禧和李宗仁
中期
1939 年春昆仑关会战时,白崇禧以桂林行营主任担任全局指挥,他为了保存桂系实力,尽量使用非桂系部队作战,夏威的十六集团军只担任助攻任务,在武鸣和追钦路西侧打些“风流仗” ,致使会战失败。
后期
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中,由于新桂系内部保存实力的战略思想,加之广西空虚,未能对日军的入侵做出有效反击。仅在桂平等地与日军爆发激烈战斗。在随后的桂林防守战中,桂系守军与广西民团与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日军使用了毒气,其中发生了七星岩 (桂林)八百壮士击毙三倍来犯日军,最后全员殉国的壮烈事迹。桂林被攻占后,几乎全城被毁坏。相较起衡阳城下的长期僵持,桂林城则迅速沦陷,只经过10日的战斗日军便成功占领桂林,同日进据柳州。
抗战后与国共内战前期
1945年8月底,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名义上统帅冀、鲁、察、绥、热、平、津、青五省三市。10月3日,国民政府恢复白崇禧陆军一级上将军阶;1946年1月7日,出任陆军总司令;同年5月15日,白被任命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
1947年11月,蒋中正决定于次年3月召开行宪国大,并选举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李宗仁在压力下坚持参选中华民国副总统,在桂系众人的帮助下,1948年4月29日以1438票:1295票击败蒋中正所支持的孙科,当选副总统。
1948年6月1日,蒋中正任命何应钦为国防部长,白崇禧被蒋调任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白不肯就职,后在蒋同意华中剿总不受国防部、参谋本部节制,直接对总统负责的条件后,方于6月16日赴武汉就职。此举使桂系控制近30万部队,新桂系势力再次膨胀。
末路
李宗仁任代总统
1948年底,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的中央军系受到严重打击,国民政府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便是白崇禧华中剿总。桂系趁机逼蒋下野,欲以李宗仁为代总统与共产党谈判,进一步欲逼蒋出国。因形式紧迫,李宗仁最终态度软化,于1949年1月21日接任中华民国代总统,与共产党进行和谈。
李宗仁任代总统
李白扬镳
解放军渡江后李宗仁飞赴桂林,决心在广西自行重组政府,与蒋中正系统彻底决裂。然而实现这个计划的基础,便是白崇禧手上的七个兵团五十万大军。4月29日,白崇禧飞离武汉前往桂林劝说李宗仁,飞机临近桂林时突降暴雨,白只得改飞广州。当晚蒋中正在黄埔军校旧址晤白,说服白崇禧与蒋合作。李宗仁自此与白崇禧走向殊途。
主要人物
陆军一级上将:李宗仁、白崇禧
陆军二级上将:黄绍竑、黄旭初、叶琪、胡宗铎、陶钧、夏威、廖磊、李品仙、刘士毅、韦云淞
中将或少将:夏国璋、锺毅、周元、钟祖培、杨腾辉、贺维珍、苏祖馨、黎行恕、张淦、陈济恒、阚维雍、陈雄、吕焕炎、伍廷飏、王公度、覃连芳、颜僧武、李本一、莫德宏、张文鸿、徐启明、谭何易、钟纪、张湘泽、程思远、张光玮、凌压西、冯璜、周祖晃、海竞强、潘宜之、韦永成、张定璠、张义纯、莫树杰、梁重熙、曾志沂
特殊人物
俞作柏、俞作豫、李明瑞、刘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