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二野进军西南,解放了四川,四川解放后,设立了川东、川南、川西与川北四个行政公署,直到1952年,四川才正式建省。说到这里,大家知道四川省的第一任省长以及省委书记是谁吗?此人就是李井泉,是一个给四川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李井泉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后来进入中央红军工作,并跟随中央红军的大部队参加了长征。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为了加强红四方面军的建设,李井泉被调到红四方面军。1936年,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李井泉又被调到红二方面军,由此可见,李井泉是一个在红军三大主力都有过任职的将领,革命经验非常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李井泉留在了西南地区,1952年,四川省正式成立,李井泉被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相当于省长)以及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是地方的“一把手”,此后李井泉长期在四川工作,见证了建国初期四川的各项运动发展。
提起李井泉在四川的工作,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客观来说,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可以说是沃野千里,自古就是产粮大省,不过,那段时期,四川人民的确经受了一些苦难,这些苦难也是四川人民做出的牺牲。
1959年,在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四川就调出了大约55亿至60亿斤粮食。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初期,四川粮食连年丰收,李井泉为此还建设了不少粮库储存粮食,不过,1959年这一年,就把整个四川那几年攒下的粮食库存调走了三分之二,四川本省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1960年2月,四川省粮食厅专门向李井泉提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就是《关于外调粮食总结》,在报告中,四川粮食厅指出调粮的任务过于繁重,已经影响到四川本地的生活,这种背景下,李井泉也开始担心起来,不过,当时全国的很多大城市催得很急,相比那些大城市,四川的情况还稍微好一些,于是,在各大城市的催促下,四川又开始往外调粮。
到了1960年7月,四川也着实吃不消了,然而,在当时的背景下,京津沪等大城市必须保持稳定,于是中央对四川下达了死命令,要求四川必须调粮。全国一盘棋,局部必须服从整体,于是四川继续调粮,这也导致四川成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损失最大的五个省份之一,可以说四川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1962年,情况逐渐好转,这一年,我党召开了七千人大会,纠正了“大跃进”等一系列“左倾”主义错误。在这次大会上,李井泉主动做了检讨,毛主席与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都肯定了李井泉的做法,同时也肯定了四川人民做出的牺牲。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李井泉受到了冲击,被诬陷为搞“独立王国”,不过,李井泉始终保持坚定的信仰,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等来了复出。1973年,李井泉复出工作,1975年,他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为新中国的副国级干部。上世纪八十年代,李井泉陆续担任了中顾委委员以及常委等职务,最终于1989年因病去世,享年80岁。